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3日 00:58 0 admin

近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上的西安欧亚大道上跨货运北环线高架桥,顺利完成桥梁体系转换及转体球铰100%无损回收,创下有公开报道的全球同类项目中,首个成功实施转体球铰不顶梁取出回收的工程案例。


此前7月,该桥已作为国内首座门式墩顶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成功完成1.1万-1.45万吨级空中双转体,创下全国同类桥梁施工纪录。


这一系列突破

源自新津企业济通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济通股份”)

联合中建三局集团西北有限公司

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研发的“墩顶可拆卸自落梁智能转体”技术

标志着我国桥梁转体施工

正式迈入“模块化、可循环”新阶段


破解多重施工难题

创新技术应运而生


西安欧亚大道上跨货运北环线高架工程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的关键节点,面临多重施工挑战,项目需下穿世界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的中欧班列货运北环线,且与西安地铁10号线距离不足2米,同时需避让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预留通道,施工天窗期严格受控。


作为市政工程中罕见的双幅非对称悬浇梁墩顶同步转体桥梁,国内外参考案例稀缺,非对称转体、转体系统实施、动态监测等工序技术难度极高。


为突破交通瓶颈与技术壁垒,济通股份联合合作单位,申报了“基于可调高度球铰的非对称双跨连续梁门式墩墩顶转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成功获批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年度科研开发类项目。


在济通TWINSA®智能测控系统的基础上,三方联合研发出“墩顶可拆卸自落梁智能转体”技术,为项目量身定制了非对称双跨预应力砼连续梁墩顶转体方案。


空中精准“二人转”

68分钟创下全国纪录


7月2日15时10分,转体施工正式启动。重达1.1万吨的右幅桥梁逆时针旋转110.01度,1.45万吨的左幅桥梁顺时针旋转71.26度,经过68分钟的精准操控,双幅桥梁顺利完成空中同步转体,成功实现“二人转”式精准对接,创下国内门式墩顶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施工纪录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桥梁转体施工进程前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桥梁转体施工进程后


此次转体的核心亮点在于济通股份自主研发的智能转体球铰系统。该采用墩顶转体,将转体设备与作业面布置在墩顶低位平台,显著降低了转体重心与承载力需求,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平稳;同时无需配备复杂顶升设备,仅通过智能测控即可实现精准姿态调整,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原位体系转换+100%回收

引领行业范式升级


9月3日,项目进入关键的体系转换阶段。济通股份团队凭借创新技术,在不使用同步顶升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低于球铰承载力1%的辅助力,便实现了桥梁荷载从转体球铰到永久支座的平稳过渡,完成了球铰的无损脱空与原位回收。


这一突破彻底改变了传统转体施工的行业范式,传统墩顶或墩底转体采用的永固型球铰,转体后即并入永久结构,无法拆离复用,造成资源浪费与沉没成本。


而本次项目使用的转体球铰及反力座等设备可100%回收再利用,不仅避免了专用构件的资源占用,更显著降低了工程综合造价与碳排放。此外,体系转换与球铰回收均在墩顶原位完成,不占用桥下通道与铁路股道,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中欧班列及城市交通运营的干扰。


“济通股份展现出的高端装备研发实力令人赞叹,不仅能针对枢纽特殊场景定制方案,‘产学研用’协同能力突出,还具备丰富的国际化适配经验,这与国际港的国际枢纽定位高度契合。”业主方西安浐灞国际港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际港将持续推动与济通股份等“新津造”企业的深度合作,依托中欧班列枢纽优势,助力“新津造”企业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截至目前,依托该技术的西安欧亚大道跨铁路桥项目已通车,为 “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的全面贯通奠定关键基础。“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多项技术创新,正在进行发明专利申报与行业、地方标准制定,未来有望在涉铁跨线桥、城市立交等场景规模化应用。”济通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津智造崛起

从区域标杆到全球布局的产业突围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济通股份扎根新津经开区,其研发的智能桥梁支座、伸缩装置等产品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国内30余个省市的重点工程,同时出口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埃及、肯尼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110000KN墩顶可拆卸智能转体系统


济通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桥梁装备是基建的‘关键部件’,我们计划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把‘墩顶可拆卸转体’‘关键部件100%回收’等技术打造成‘中国基建’的特色标签,不仅能服务国内的交通强国建设,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把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推向全球。”


济通股份的技术突破并非个例,而是新津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新津“3+2+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培育下,这样的“隐形冠军”正不断涌现。


中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研发的全链“四川造”盾构机“川山甲1号”,从设计到生产均在新津完成,出口至欧洲服务极寒工程。众信通用电能的预制舱式变电站远赴哈萨克斯坦,为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节点阿克套港提供电力核心支撑。新筑股份的超级电容技术入驻中白工业园,让“新津造”公交车奔跑在明斯克街头。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川山甲1号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预制舱式变电站


这份底气源于新津的前瞻布局。作为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域和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新津经开区聚焦“立园满园”,已集聚中车长客、新筑股份、格力电器、宁德时代、中粮产业园、希望食品等企业813家,其中,工业企业544家,规上工业企业25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围绕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了具有显示度和竞争力的“3+2+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成渝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行区”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新筑股份参与生产的18米超级电容纯电动城市客车


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与全链条创新支撑,推动企业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发力”。


2025年6月,新津举行“新津造”产品拓展欧洲市场专场活动,联合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达成6.5亿元“新津造”产品出口合作,让轨道交通、绿色食品、智能装备等产品精准对接全球需求。


全球首创!济通股份核心技术刷出新高度

“新津造”产品拓展欧洲市场专场活动


以济通股份为代表的

新津企业

不仅用技术突破定义

中国基建的新高度

更将“成都造、全球用”的品牌名片

烙印在“一带一路”沿线

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来源:成都新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