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排行榜 2025年11月11日 10:27 0 admin

荷兰政府最近突然“松口”了,11月7号公开说:只要中方恢复芯片供应,他们就愿意“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Nexperia)。

这话听着像是递出了橄榄枝,可你仔细品品,这里面全是算计。朋友们,“暂停”可不等于“撤销”,更不等于“认错”。荷兰这手操作,与其说是服软,不如说是挖了个新坑,想把球再踢给中国。

这帮人真当大家看不懂这文字游戏吗?他们既没承认自己9月底强抢中资企业是错的,也没打算彻底放手,就想靠这么个“留后门”的姿态,把芯片这锅“夹生饭”硬塞给我们?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一个“暂停”暴露的权力游戏

咱们得把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的这份声明拆开看,每个字眼都讲究得很。

核心就是“暂停实施接管程序”。这玩意儿的根源,是荷兰政府9月30号出台的那份部长令。那份文件,是授权荷兰政府在未来一年内,可以随时插手、阻止甚至修改安世半导体的重大决策。

现在荷兰说“暂停”使用这份文件,但文件本身可没作废。这就像一把剑,还悬在安世的头上,他今天说不砍,明天不高兴了、或者觉得有必要了,随时又能捡起来。

这背后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你想想,如果中方不答应这个“暂停”条件,拒绝恢复供应,那荷兰立马就能掉头对整个欧洲喊话:“看吧,不是我不想解决问题,是中国不配合!欧洲的汽车厂要断供了,都怪中国!” 这一下,就把自己从“肇事者”洗成了“受害者”,把德国法国那些汽车巨头的怒火全引到中国身上。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反过来,如果中方答应了,那就更麻烦。你一旦同意在“暂停”的基础上恢复供货,就等于变相默认了荷兰政府之前罢免中方CEO张学政是合理的,也承认了他们有权插手一家中资企业的内部事务。这不等于把脖子洗干净了让人家掐吗?

更绝的是,荷兰那边还特意补了一句:安世荷兰和安世中国之间的“财务问题”,不包含在这次的让“步”范围内

这话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安世半导体真正的生产核心在哪?在中国东莞,那里承担了全球近70%的封测(封装测试)产能。荷兰总部和中国工厂之间有复杂的财务往来,把这个单拎出来,就是为以后继续施压、继续找茬留好了后手。他们心里清楚,那70%的产能才是安世的命根子。

荷兰的底气?他们一开始就押错了宝

说实话,荷兰这次敢这么明火执仗地“抢劫”,一开始是有点底气的。他们押的宝,就是“晶圆”

安世半导体在荷兰总部的晶圆厂,技术确实不错。荷兰政府的逻辑很简单:我控制了上游的晶圆制造,不给你供货,你中国的工厂不就成了无米之炊?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他们以为抓住了“大脑”,就能号令“四肢”。

可惜,他们算错了一笔大账。安世中国离了荷兰的晶圆,照样能活,甚至能活得更好。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是闻泰科技,100%控股。这意味着安世中国在生产运营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专利障碍。更重要的是,闻泰科技未雨绸缪,早就在上海投巨资建设新的晶圆厂,国产替代的步伐一直在加速。

你荷兰总部断供晶圆?不好意思,我们自家的后院里,粮食已经快熟了。

反观荷兰那边,那才叫一个尴尬。荷兰安世总部没了中国工厂那70%的庞大封测产能,它手里的晶圆卖给谁去?欧洲客户要的是能装上汽车的成品芯片,不是你那几片半成品晶圆。

一个赤裸裸的数据摆在台面上:安世半导体2024年的营收里,超过60%来自中国市场和中国工厂的产能贡献,而荷兰本土业务的占比可能还不到20%。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荷兰政府这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发现,自己抢到手里的,几乎就是个“空壳”。一个无法完成最终产品、也无法交付订单的“总部”,有什么用?

中方的反制:稳住“朋友”,孤立“对手”

面对荷兰的步步紧逼,中方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

首先,态度上“钉钉子”。11月4日,中国商务部就把话挑明了:荷兰政府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注意这个词,“全部”,100%,不是99%,这里面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中方的要求也很具体:第一,必须恢复CEO张学政的职务和权限;第二,必须撤销那份霸道的部长令;第三,以后别再插手企业内部经营。这是底线,不是谈判的起点。

光有态度还不够,真正的杀手锏在行动上。

荷兰不是想拿“断供”来威胁欧洲车企吗?中方在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予以“豁免”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这一招太妙了。这绝不是向荷兰政府妥协,这是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方很清楚,芯片断供,倒霉的不是荷兰政府那几个政客,而是全球汽车产业链。

德国采埃孚、欧摩威这些汽车零部件巨头,立马通过他们各自的中国子公司,火速向中国商务部提交豁免申请。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芯片库存平均只能维持三周左右,再断下去,大众、宝马的生产线就得停摆。

中方的“豁免”政策,等于绕开了荷兰政府,直接对德国、法国的实体产业递上了橄榄枝。既稳住了全球供应链,又安抚了欧洲的“队友”,把荷兰自己彻底晾在了尴尬的位置上。

你荷兰不是要“暂停”吗?行,我这边的生意(豁免)照做,欧洲车企的需求我来满足。你荷兰自己慢慢“暂定”着吧。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压垮荷兰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大哥”卖了

荷兰政府之所以在11月7号突然“变脸”,还有一个更深层、更难堪的原因——他们被“大哥”美国给卖了

荷兰9月底动手,背后要是没有美国撑腰,借他们个胆子也不敢。当时美国刚刚升级了“50%穿透性规则”,摆明了要协同盟友绞杀中国科技企业。荷兰这就是主动在递“投名状”。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在10月30日发生了。美国突然宣布,暂停实施那个“50%穿透性规则”,为期一年。

这一下,荷兰彻底傻眼了。

合着我冲在最前面当了恶人,你回头就先跟人家“休战”了?荷兰瞬间从“马前卒”变成了“弃子”。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可以调整策略,根本不会管小弟的死活。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这股寒气,比阿姆斯特丹的冬天来得还早。

失去了美国的政治支持,又面临中国“豁免政策”对欧洲产业的釜底抽薪,荷兰政府这才慌了神。

所以你再看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11月6号那个声明,他说“相信来自中国的芯片,将在未来几天内重新供应”,那根本不是信心,那是赤裸裸的“求生欲”。

市场也看得很明白。11月7日,荷兰可能让步的消息一传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股价立马应声上涨1.3%。资本永远是最诚实的,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局点”。

结语

这场芯片风波,折腾了一个多月,荷兰人终于发现,时间根本不在他们那边。

中方通过“个案审批”的方式,稳住了欧洲车企的关键需求,这就意味着,荷兰再怎么僵持,受损最严重的也只有荷兰自己。安世荷兰总部的几百个岗位岌岌可危,核心员工在加速流失,大量业务已经暂停。

荷兰已然服软 ,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但要中方答应一个条件

这些实实在在的损失,最终都得荷兰纳税人来买单。

荷兰政府想用一个“暂停”的文字游戏来蒙混过关,既要面子(不认错),又要里子(逼中国恢复供应)。但他们忘了,在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链条里,你手里没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所有的政治小聪明,最后都会变成砸向自己的回旋镖

这场博弈还没结束,但天平已经倾斜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