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芯片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粮食”,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高铁、航天器等高端装备,芯片无处不在,其...
2025-08-22 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芯片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粮食”,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高铁、航天器等高端装备,芯片无处不在,其技术水平也成为了大国竞争的关键要素。
然而,回首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谓充满艰辛与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位人物熠熠生辉,他就是被称为“芯片狂人”的张汝京。
张汝京于1948年出生在南京,一岁多便随父母迁居到台湾。
他的家庭有着浓厚的爱国氛围,父亲张锡伦是著名炼钢专家,母亲从事化学相关工作,抗战时期父母曾主持第21兵工厂,生产了我国90%的重机枪,这样的家庭背景,为张汝京日后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0年,张汝京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工程学硕士学位以及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77年,31岁的张汝京进入德州仪器,彼时张忠谋已是德州仪器的副总裁,而张汝京在工作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核心骨干。
在德州仪器的20年里,他在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手下的实验室工作了四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之后,在邵子凡博士的支持下,他成功主持了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国台湾地区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与运营,成为业内公认的芯片界“建厂大师”。
1996年,一个改变张汝京人生轨迹的契机出现了,中国电子代表团的到访,向他发出了回国的邀请,这触动了他内心深处“为国奉献”的信念。
1997年,张汝京以宗教理由说服同为基督徒的德州仪器总裁,提前退休,毅然决然地回到中国。
他先是在无锡的华晶上华参与了6英寸晶圆厂的改建,但由于当时大陆并不具备完善的建厂条件,没有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在投资方的建议下,他于1998年2月前往台湾,担任世大半导体的总经理。
张汝京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将第一厂和第二厂建在台湾,积累技术骨干后,再将后续工厂建到大陆。在他的带领下,世大半导体发展迅猛,仅用两年时间就直逼台积电,成为台湾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然而,世大半导体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台积电的忌惮。2000年,台积电出资50亿美元收购了世大半导体,并且未能兑现到大陆建厂的承诺。
张汝京不愿妥协,放弃了台积电的股票,带着“中国技术第一芯片代工厂”的梦想,转身来到上海。
2000年4月,在上海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亲自带张汝京考察浦东后,中芯国际的选址定在了浦东张江。
张汝京在这里创立了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大约有300多名半导体工程师随其北上,其中不少是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时的旧部。
为了避免重蹈世大半导体的覆辙,张汝京在中芯国际成立之初就对资本布局留了心眼。他一举引入上海实业、高盛、华登国际等16家著名投资商,并有意将股权分散。
同时,依靠自身人脉,大批量购入低价的二手设备,迅速为中芯国际建立了3条8寸晶圆生产线,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此后,中芯国际的版图不断扩大,从上海扩展到北京、天津、成都、武汉乃至深圳。
不到10年时间,中芯国际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全球第三的芯片厂,在多地拥有多座晶圆厂,并受托运营其他地区的生产线。
2004年,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
然而,中芯国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台积电对中芯国际发起了一系列诉讼。2003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盗取商业机密,2006年又指控中芯国际最新0.13微米工艺使用其技术。
2009年,中芯国际在诉讼中败诉,需要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以及中芯国际总股本10%的股份。
为此,张汝京辞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离开中芯国际时,张汝京签署了竞业协议,即便如此,他对中国芯片产业的热情并未熄灭。
66岁的张汝京创办了新昇半导体,开启300毫米大硅片(12英寸硅片)研发及量产的征程。
当时,中国大陆无法制造12寸硅片,高度依赖进口,张汝京此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新昇半导体便取得显著成果,顺利通过客户40nm-28nm大硅片的认证。
此后,张汝京将新昇半导体交给硅产业集团继续经营管理,自己则投身于下一次创业。
2018年5月18日,70岁的张汝京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创办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
该项目致力于实现高端数模混合以及特殊工艺的芯片量产,目标是打造与国外先进IDM同等规模的中国先进垂直整合芯片厂。
2021年3月,芯恩宣布8英寸芯片将在年内实现量产,8月,芯恩半导体在青岛完成誓师大会,宣布8英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率器件,良率达90%以上,光罩厂也于同期完成产品交付。
第二年5月,张汝京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继续为中国芯片产业贡献力量,此次他聚焦的是缓解新能源汽车行业缺芯困局。
在中芯国际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张汝京,还有许多人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陈立武,这位被称为“芯片创投教父”的投资人,在2000年独具慧眼,看中了中芯国际项目的巨大潜力,毅然投身其中。
在随后的近20年时间里,他始终陪伴着中芯国际成长。在他的支持下,中芯国际展现出惊人的扩张速度和技术升级能力,从最初在上海张江的扎根,到在多地拥有多座晶圆代工厂,芯片加工技术也不断推进。
2020年,陈立武以创始股东及董事的身份,带领中芯国际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首家“A+H”股的红筹企业。
在众多投资方因中芯国际发展周期长等因素纷纷退出董事席位时,陈立武始终坚守,成为中芯国际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此外,梁孟松的加入也为中芯国际带来了新的活力,梁孟松有“天才”之称,曾是台积电的技术骨干,参与了台积电每一代制程工艺的研发。
因台积电内部变动,他先后离开台积电加入三星和中芯国际。在中芯国际,他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28nm、14nm、12nm的规模量产,并且完成了7nm的技术研发。
将中芯国际14nm的产品良率从3%提升到95%,如今正带领团队进行5nm工艺的研发,若不是美国制裁,技术攻克的时间或许会更短。
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但正是有像张汝京这样的“芯片狂人”,以及陈立武、梁孟松、江上舟等众多为中国芯片事业拼搏的人,才让中国芯片产业在困境中不断突围。
如今,中芯国际已成为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全球排名第四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芯片领域“卡脖子”的难题。
相信在未来,中国芯片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中国芯片产业也必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强大的科技力量。
相关文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芯片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粮食”,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高铁、航天器等高端装备,芯片无处不在,其...
2025-08-22 2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22 2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第十二届IPP国际会议— 重塑现代化:中国与全球南方 —Reshaping...
2025-08-22 2
南方+记者从濠江区获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濠江实验学校“濠创少年队”凭借《菊韵蓝海智慧能源系统》项目,从全国一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2024-202...
2025-08-22 2
作者:陆雨荣耀手机在印度又摊上事了。近年来,中国手机品牌,小米、OPPO、vivo、荣耀等在印度市场可谓“又喜又悲”。虽然印度巨大的市场为各家手机企业...
2025-08-22 2
8月15日,百度发起的AICA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AICA”)在北京举办第九期开学典礼。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学员都是世界知名企业的技术...
2025-08-22 2
各位果粉们,注意啦!就在今天凌晨,苹果悄咪咪地推送了 iOS 18.6.2 正式版。这版本号是 22G100,据说可能是 iOS 18 的收官之作哦。...
2025-08-22 2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2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