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6日 03:26 0 aa

9月25日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聚光灯下,雷军走上舞台。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年度演讲,开场没有寒暄,他直击小米过去十五年的焦虑与挣扎。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很多人眼里,小米早在2018年上市时就已功成名就,但雷军说,真正的危机恰恰从那个时候开始。苹果、三星、华为像几座无法翻越的高山,行业竞争逼得人几乎喘不过气,内部团队也有人累了想休息,外界更是用“组装厂”“只会营销”给小米下定义。这些质疑让他陷入严重的内耗,他形容自己当时“很累很累”。

设问,他到底该怎么走?放弃,还是硬着头皮往前?雷军把答案归结为一次“触及灵魂的复盘”。那是小米成立十周年的节点,他重新回看所有的决策,拆开问题逐一复盘,就像当年下围棋时反思每一步棋局。他意识到,小米不能继续停留在互联网思维的舒适区,必须投入到更硬核的技术上。这种认知,成为五年后小米能在汽车、芯片领域突破的底层逻辑。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芯片是最艰难的一役。2014年,小米成立松果电子,研发了澎湃S1,最终因为性能和生态问题不得不叫停。这段经历让雷军痛下决心:自研SoC必须从最高端切入,否则没有一线生机。2021年,小米重新上路,投入上百亿资金,外界担心“会不会把公司拖垮”,团队也有质疑声。他的回答很明确,小米造芯绝不会动摇。三年之后,玄戒O1芯片点亮的那一刻,意味着坚持终于有了结果,也意味着小米从此在核心技术上握住了主动权。

汽车是另一条需要耐心的长路。雷军提到小米SU7 Ultra项目,曾因压力过大忍痛砍掉,又在几个月后重启。他带团队拆解三辆特斯拉Model Y,从零部件到系统架构逐个学习。他坦言Model Y是一辆好车,值得研究,他也不讳言竞争对手的优秀。对用户而言,小米YU7能否胜出,不是靠宣传,而要靠真刀真枪的体验。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台下的观众更期待的,还是那一部手机。小米17系列成为全场焦点,起售价4499元。雷军反复强调质感的重要,极窄边框、金属中框、细节打磨,他甚至直言“完全不亚于iPhone”。在三小时重载游戏测试中,小米17帧率更高、温度更低,这是一份敢于和iPhone正面比拼的底气。Pro系列的妙享背屏设计,让后置主摄自拍不再是难题,Pro Max更是直接从512GB起步,价格最高到6999元。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有趣的是,小米直接跳过16系列,命名为小米17。雷军笑着回应网友建议“要不叫小米18”,他说还是“悠着点”。命名背后,是一种象征性的突破,代表小米要摆脱跟随思维,用自己的方式定义节奏。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布会还展示了磁吸充电宝,兼容iPhone 17全系列,雷军现场邀请苹果用户“来试试小米手机,体验不一样的魅力”。话语间透出一丝调侃,也是一种自信。经历过被骂“只会营销”的日子,小米团队需要的不仅是批评,还有掌声。他恳请大家,如果觉得哪里做得不好,可以提意见,如果认可,也请给他们鼓励。

股市给了最直接的反馈。演讲当天下午,小米股价大涨4.48%,市值突破1.55万亿港元。资本市场嗅到的是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来自小米展示出的技术路线和高端化方向。

雷军演讲完美落幕!也曾被质疑陷入严重内耗,终究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场年度演讲,不只是新品发布。雷军把一个企业的焦虑、复盘、坚持和倔强全部摊开,他试图让外界看到,小米不是被定义的那家公司。年轻人眼中的科技梦想,也不该是固化的标签。每一次创新背后,都是一群人被质疑后依旧选择咬牙坚持的结果。

在舞台灯光映照下,雷军讲完最后一句话,全场掌声不断。那一刻,人们看到的不是一台手机,而是一种态度:拒绝被低估,也拒绝认命。小米17,承载的远不止是一部旗舰机,它更像是小米重新定义自己的起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