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AI科技 2025年10月05日 22:14 0 admin

这两年喊着“消费降级”,大伙的钱袋子却被一种东西默默掏空了。

名字就叫:预制菜

但说它掏空钱包,倒不是贵——而是“贵得不明不白”。

9月10日,罗永浩发了条微博,炮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结果热搜直接爆了,两天内门店销售额暴跌200多万元,12日单日预计损失再冲300万

这个“国民餐厅”真塌了?远不止。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都是预制菜,为什么西贝死得这么惨,老乡鸡、广式早茶却活得潇洒?

是预制菜毁了它们,还是预制菜成就了它们?

一、西贝的账本,真的太难看了

2025年上半年,西贝净利率不到5%

但把这数字往旁边一放你就知道问题出在哪——老乡鸡净利率高达7.8%,同样用预制菜,利润却截然不同。

为啥?核心问题就两个字:结构

西贝这几年一直靠“现炒现煮、家常菜、带娃放心吃”的品牌走线。门店都选在高端商圈,装修大气,服务周到,背后却是租金、人力、装修三座大山压背

哪怕用了预制菜,能省下来的人工和准备时间,填不了巨大的场地成本缺口。

再说得直白点:你用的是预制菜,但卖的是精致餐厅价,这就犯了消费者的大忌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顾客根本没法接受“我点的是西北手工羊肉泡馍,入口却是加热过的真空包”的落差感。

二、反观广式早茶,人家在玩“工业化的艺术”

你知道广式早茶最赚钱的三个菜是什么吗?

凤爪、虾饺、肠粉

这些传统看似讲究手艺的粤点,早就被流水线“全接管”了。2016年起,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预制菜大厂就开始铺货,包括安井食品、广州酒家、正味实业等。

从工厂大批量冷链配货,到门店只负责复热、拼盘、上桌。

结果凤爪:工厂价2-3元,酒楼售价18-38元;虾饺:出场价3元,餐厅卖22元不含羞;肠粉:成本两三块,售价轻轻松松翻四倍。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光是这三样,单品毛利动辄七八倍。这不是暴利,是工业效率最大化的体现。

而更重要一点是——顾客不反感

因为消费者进广式早茶店,本就不是为了“现炒”,“现点现蒸”是他心理预期,但哪怕是批量加热流水线出餐,只要好吃、品类多、价格合适,大家闭着眼睛都愿意点。

这叫——供需结构匹配,顾客愿意为体验,而不是“手艺”买单。

三、老乡鸡的杀手锏:明白人做生意,反而赢麻了

老乡鸡这家公司,干的就是一个字:明白

菜单内容明明白白标注预制比例;菜价不玩套路,现场直做、半预制、纯预制各是多少一看就知道;选址在高流量、低房租商圈,翻台率做到了4.8次/日。

每平米营业额4100元,是快餐行业的第一梯队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更神的是,2024年老乡鸡现做菜品占70.6%,半预制27.7%,全预制仅1.7%

这让消费者形成非常强烈的信任感——我知道我点的是什么,每一分钱都吃得心里踏实。

关键在于,他不是卖手艺和情怀,而是卖效率和性价比

这盘棋,老乡鸡真是走对了。

四、消费者为啥对西贝恼火?

很多人一边嘴上说“我接受预制菜、就图省事”,但当你发现在高档位餐厅吃的是冷冻回锅的预制菜时,就立马变脸。

这不是因为不能接受预制,而是——你挂的是“大师手作”的牌,端上来的却是“保温袋加热”的货,价高心中不爽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西贝坚持这种“模糊战略”:一边不用明确标注菜品是否预制,一边价格不降、调性不改,等于在玩“双重游戏”。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预制菜不是原罪,不标价、不明示才是原罪

2025年,国内预制菜市场突破6500亿元,其中85%流向了餐饮企业

而且:全国Top10连锁餐厅几乎全都是“半预制”或“全预制”;外卖平台上,75%商家都直接使用“料理包”;就连高校食堂和五星酒店后厨,也都在中央厨房集中制作→现场复热这条路上狂奔。

很多消费者中午点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实际不过是冷链包+锅气调味剂+撒点香葱的组合。

甚至北京、上海不少高校的外卖档口,都没有灶台,靠三桶热水池、一个微波炉炒天下。

五、技术不等于原罪,明牌才是正义

有人说,西贝的锅不应该让“预制菜”来背。

但现实是:哪个环节不背锅?你选了不透明的价格策略,你给了用户错误的产品预期——那你就得承担信任破产的代价。

而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在“透明、标准化、坪效利润率”间找到平衡的玩家

老乡鸡做到了低成本透明、高周转薄利,广式早茶则是把「工业+传统餐饮」玩得炉火纯青。

这恰恰是给所有餐饮品牌一个明牌:别怕预制,怕的是装手艺人搞工业品,还卖情怀价。

餐饮业这场洗牌,不是“传统完败预制”,也不是“手工菜=良心”。

而是消费者越来越成熟,预期越来越清晰,只接受「信任可见」的生意模式

西贝营业额大降,同样是预制菜的他们为啥能盈利?西贝输了什么?

这一点值得餐饮品牌、供应链企业甚至监管部门深思。

我们要构建的是——公开标识的信任体系、工业化流程的品牌自觉,以及中央厨房赋能下的民族快餐品牌升级

在这点上,显然老乡鸡走在了正轨,广式早茶也兼容了传统与现代,而西贝——还在十字路口摇摆。

当消费者不再为“看不清”的东西买单,餐饮行业才算真正成熟。

别再玩文案和包装了,明牌时代已经来了。

你想赢,就得先告诉消费者:“你吃的到底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