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07日 19:30 0 aa

前言:

现在可以说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碰瓷,就像是这次小米公司起诉服装店的事情,可以说事情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赚足了大家的目光。

正当大家对这件事各有看法的时候,背后的种种事情也都开始随之出现在大家面前。

而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也才知道事情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类似的事,其实也不止一次的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小米起诉服装店?

最近广东街头一场商标纠纷闹得沸沸扬扬:科技巨头小米把一家不起眼的服装店告上了法庭,导火索是这家店的logo跟小米的经典标识长得像一对"双胞胎"。

法庭之外,服装店老板捧着300多页法律文书哭诉"官司输了就一无所有",一副弱者受欺的模样。

这场景乍一看容易让人同情小店主,不少人初见新闻都暗忖"雷军这格局是不是小了",但当门店logo的照片流传出来,舆论瞬间反转。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logo不仅图形结构与小米高度重合,连标志性的橙色都原封不动地照搬。

但凡换个颜色、改个线条,也不至于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混淆感。

更耐人寻味的是,有网友深挖发现,这家店的logo是今年刚改的,此前的设计跟小米毫无关联,这种"精准调整"的时机,很难让人相信不是故意碰瓷。

小米的维权举动其实早有先例。作为跨界能手,小米的业务从手机延伸到家电、家居甚至出行领域,消费者看到橙色logo联想到小米并不奇怪。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过往案例里,小米曾因"小米智能马桶"使用"小爱小爱"唤醒词起诉商家,最终获赔8万元;更曾因深圳某公司在114款商品上滥用"小米"标识,起诉后获赔3000万元。

这些案件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品牌标识的保护不分行业边界。

这场纠纷不过是中国商标圈"奇葩战"的冰山一角。比这更荒诞的案例,早已在知识产权法庭上轮番上演。

最富戏剧性的当属车企蔚来与烧烤炉的对决。

北山狼户外用品公司大概觉得"跨界碰瓷"没人会管,竟把烧烤炉的通风孔直接做成了蔚来的logo形状。

没想到蔚来当即较真,一纸诉状索赔228万元。外界起初觉得车企小题大做,一个卖车的跟烧烤炉较什么劲?

但法院最终的判决给出了答案:蔚来车标属于驰名商标,拥有跨类保护资格,最终判定侵权成立,判令被告赔偿30万元。

这个判决精准诠释了: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从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行业。另一家车企理想的维权故事则充满反转。

2023年,理想汽车起诉山东临沂一家"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索赔120万元。

店主朱先生立刻卖惨:自己小名就叫"理想",2012年就开了"理想汽车装饰店",比2015年成立的理想汽车还早三年,"总不能因为你造车,人家连名字都不能用了吧?"

这番说辞迅速引发舆论共鸣,理想汽车一度被骂"欺负个体户"。

但理想汽车法务部的回应很快戳破了谎言:起诉并非因为"理想"二字,而是接到车主举报,这家店长期冒充官方进行销售、团购等活动,涉嫌欺诈消费者。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类似情况多次出现

2024年一审判决揭晓,法院判令店主停用"理想"标识、更改店名并赔偿2万元。这场闹剧终以"碰瓷不成反蚀把米"收场,也让公众看清:商标纠纷里的是非对错,从来不是看谁的嗓门大、谁的处境惨。

在商标碰瓷的套路里,"谐音梗"和"仿名术"堪称重灾区。

前段时间开业的"胖都来"就是典型,不仅名字跟网红商超"胖东来"高度近似,连logo设计都如出一辙。

更张扬的是,这家店开业时还请了一堆明星录制祝福视频,生怕别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面对质疑,"胖都来"董事长嘴硬得很,声称"胖"寓意丰盈、"都"取自自己姓氏,拒不承认碰瓷。

但网友根本不买账,舆论声讨浪涛之下,"胖都来"被迫改名为"盈都来",那些站台的明星也跟着挨了一顿骂。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不过,并非所有近似名称都会被判侵权。海底捞状告河底捞的案子就给出了相反的判例。

虽然两家店名只差一字,但海底捞是红底白字的火锅品牌,河底捞是黑底黄字的湘菜馆,从视觉识别到业务领域都泾渭分明。

法院最终认定不构成侵权,核心在于"不会导致消费者混淆"。

更颠覆认知的是"今日油条诉今日头条"案。这家餐馆不仅起名"今日油条",店面装修完全照搬今日头条APP界面,连广告语都改成"关心你的才是好油条",堪称全方位模仿。

所有人都以为今日头条稳赢,结果法院却判"不侵权"。

判决理由很实在:一个做新闻资讯,一个卖早餐油条,行业跨度太大,普通人根本不会搞混;况且"今日"二字属于通用词汇,算不上某家专属商标。

梳理这些案例就能发现,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从来不是"长得像不像",而是《商标法》明确规定的"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

说白了,就是普通人会不会认错、会不会误以为两者存在关联。

这个标准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引发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乔丹与美国乔丹的十年纠纷。

2000年,中国乔丹体育注册"乔丹"商标时玩起了精妙的擦边球:用飞身扣篮的图形,却刻意避开"迈克尔・乔丹"的全名和英文"Jordan"。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现实场景杂乱丛生

2012年,飞人乔丹忍无可忍提起诉讼,没想到中国乔丹的辩解堪称"魔幻现实主义":一会儿说"乔丹只是普通中国名字",一会儿声称商标里的人物拿的是乒乓球拍而非篮球。

更离谱的是,这家公司不仅注册了"乔丹",还把乔丹两个儿子的名字也抢注了商标。

这场官司从地方法院一路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前两审中国乔丹居然还胜诉了。

但数据不会说谎:调查显示,超过九成购买过中国乔丹产品的消费者,都以为是飞人乔丹授权的品牌,不少人更是冲着"球星同款"下单。

这种刻意引导混淆的行为,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审视。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撤销了中国乔丹3个关键商标。

虽然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中乔体育"继续开店赚钱,但这场耗时近十年的官司,终究成了商标碰瓷者的"警示教材"。

吃过亏、维过权的企业渐渐摸索出一套生存法则: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堵死所有漏洞。

老干妈就是这方面的标杆,为了防止被蹭热度,一口气注册了"老干爹""老干娘""老干爸""干儿子""干女儿"等一堆商标,把整个"亲戚圈"都纳入保护范围。

阿里更是将这种策略发挥到极致,注册了"阿里爷爷""阿里妈妈""阿里弟弟""阿里妹妹"等一系列商标,凑齐了"全家福"。

网友戏称这种操作是"断子绝孙式防御",虽听起来好笑,却实实在在有效。

早年间,可口可乐就用同样的思路注册了"雷碧",娃哈哈注册了"娃哈嘿""娃哈吼",从源头掐灭了碰瓷者的念想。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回到小米起诉服装店的案子,目前判决结果尚未出炉,但无论结局如何,都给所有商家敲响了警钟。

对于小米这类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法律赋予的跨类保护不是"特权",而是对其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任的维护。

毕竟消费者认错品牌买错商品,最终损害的是普通大众的权益。

那些总想靠蹭热度、玩擦边球起家的商家,不妨好好琢磨这些案例:蔚来连烧烤炉的通风孔都要维权,小米为了商标能索赔3000万,这些都不是"格局小",而是对规则的尊重。

与其花心思模仿别人的logo,不如踏实做自己的产品;与其等到被告了再哭哭啼啼博同情,不如一开始就守住底线。

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小聪明终究敌不过硬规矩。毕竟,靠碰瓷走不远,靠原创才能立得住。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结语:

其实看到这些事情我们也就会清楚,小米之所以起诉这家服装店,一切也都是因为对方做的事情过于过分。

不然小米公司也不会和一家小店过不去,而这次的事情,也给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无论做什么,最起码还是要做到坚守底线。

小米公司状告服装店,雷军人品遭质疑,被告手捧300张文书哭诉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