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十五五启幕:甘肃水利工程的网脉重构与安全升级

AI科技 2025年10月10日 13:08 0 admin


十五五启幕:甘肃水利工程的网脉重构与安全升级

来自网络

在西北内陆的干旱版图上,甘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水脉兴衰紧密相连。随着 “十五五” 规划编制启动,全省谋划的 1600 个水利项目、3300 亿元总投资背后,是一场以 “四网统筹” 为核心的水利革命。立足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甘肃水利工程正从 “单点突破” 转向 “系统重构”,在保障水安全、激活生态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开启新篇。

一、战略锚点:水网主骨架的全域贯通

“十五五” 期间,甘肃水利的首要任务是将《甘肃省水网建设规划》的蓝图转化为现实,构建 “四横一纵、九河连通、多源互济、统筹调配” 的省级水网主骨架。这一骨架并非孤立工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 26 条骨干输排水通道和 30 个重点调蓄节点,将河西、陇中、陇东、南部四大区域网串联成有机整体。

重大引调水工程将成为贯通网脉的 “主动脉”。总投资近 2000 亿元的 101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白龙江引水工程将破解陇东缺水困局,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则为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用水保障。与 “十四五” 时期引洮供水等工程相比,“十五五” 项目更注重跨区域协同 —— 配合国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黑山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通过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让甘肃水网融入西北水资源调配大格局。同时,市县水网的有序编制将填补基层短板,形成 “省级纲、市级目、县级结” 的立体网络。

二、核心路径:“五水共抓” 的效能革命

甘肃以 “涵养水、抓节水、优配水、保供水、防洪水” 的 “五水共抓” 策略,回应 “四水四定” 的刚性要求。在节水领域,这场革命已显现成效:2023 年黄河流域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19 年降低 3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0.5894。“十五五” 期间,节水将从 “指标管控” 转向 “系统重塑”—— 农业领域推进 1813 万亩农业水价改革成果扩容,工业领域将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在 94% 以上,城市层面则扩大海绵城市试点,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 以内。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 “开源节流” 并举。一方面,非常规水源利用将实现量级突破,计划将再生水、雨水等利用量从 2.19 亿立方米提升至更高水平,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瞄准 30% 以上;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持续深化,通过新一轮划定成果实施精准管控,确保黄河流域用水总量稳定在国家控制范围之内。而景电二期提质增效等工程的推进,将让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实现 “老工程新活力”。

三、生态底线:河湖治理的纵深突破

作为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甘肃水利工程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十五五” 期间,水土流失治理将从 “量的积累” 转向 “质的提升”—— 在 2019-2023 年治理 2 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率,目标超越 2023 年 69.30% 的水平,让更多县区跻身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行列。淤地坝建设与除险加固将持续发力,新建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筑牢黄土高原的生态屏障。

河湖长制的深化实施将为生态保护提供制度保障。1.64 万名河湖长的履职将从 “清四乱” 转向 “全周期管理”,通过河湖健康评价、岸线管控、生态流量保障等举措,让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保持 “良好” 健康状态。值得关注的是,“河长制 + 司法” 模式将进一步推广,通过跨部门协同执法,破解河湖生态保护中的跨区域难题,让 “母亲河” 长久安澜。

四、智慧升级:数字孪生的全面赋能

如果说水网是 “血管”,那么数字技术就是 “神经中枢”。“十五五” 期间,甘肃将加速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推动水利工程从 “传统基建” 向 “智慧基建” 转型。这不仅是对现有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更是构建 “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的闭环体系 —— 大型灌区渠首、规模以上取水口的在线监测将实现全覆盖,智能灌溉系统将从试点走向普及,通过土壤墒情、作物需水数据的实时分析,实现水资源精准滴灌。

智慧化更将贯穿水利管理全链条:防洪减灾领域通过 “四预” 措施与 “四情” 防御的贯通,提升黄河干流 100 年一遇洪水的防御能力;水资源管理领域依托大数据实现用水定额动态调整,让每一方水都发挥最大效益。到 2035 年,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化率等 14 项指标的达成,将让甘肃水网真正具备 “智慧大脑”。

五、保障体系: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

3300 亿元投资规模的背后,是 “政银企” 协同机制的有力支撑。“十五五” 期间,甘肃将延续 “两手发力” 思路,一方面争取国家对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战略的政策倾斜,用足《黄河保护法》《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保障;另一方面扩大社会资本参与,通过项目推介会等平台激活市场活力,确保 1230 亿元计划投资落地见效。

人才与科技的支撑同样关键。面对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甘肃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在冻土区施工、干旱区节水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同时健全基层水利人才培养体系,为市县水网建设、智慧平台运维提供人力保障。

站在 “十五五” 的历史节点,甘肃水利工程正经历从 “解渴” 到 “优水” 的质变。当 3300 亿元投资转化为贯通全域的水网脉络,当数字技术赋能每一座水库、每一条渠道,这片干旱土地上将绽放出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新图景。这不仅是甘肃的水利革命,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内陆地区破解资源瓶颈的生动实践。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