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迎华诞,科技赋能谱新篇。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时刻,10月1日,内蒙古科技馆第六届“科学那达慕”盛大启幕。活动以“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爱国...
2025-10-10 0
来自网络
在西北内陆的干旱版图上,甘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水脉兴衰紧密相连。随着 “十五五” 规划编制启动,全省谋划的 1600 个水利项目、3300 亿元总投资背后,是一场以 “四网统筹” 为核心的水利革命。立足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甘肃水利工程正从 “单点突破” 转向 “系统重构”,在保障水安全、激活生态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开启新篇。
“十五五” 期间,甘肃水利的首要任务是将《甘肃省水网建设规划》的蓝图转化为现实,构建 “四横一纵、九河连通、多源互济、统筹调配” 的省级水网主骨架。这一骨架并非孤立工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 26 条骨干输排水通道和 30 个重点调蓄节点,将河西、陇中、陇东、南部四大区域网串联成有机整体。
重大引调水工程将成为贯通网脉的 “主动脉”。总投资近 2000 亿元的 101 个重大水利工程中,白龙江引水工程将破解陇东缺水困局,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则为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用水保障。与 “十四五” 时期引洮供水等工程相比,“十五五” 项目更注重跨区域协同 —— 配合国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黑山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通过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让甘肃水网融入西北水资源调配大格局。同时,市县水网的有序编制将填补基层短板,形成 “省级纲、市级目、县级结” 的立体网络。
甘肃以 “涵养水、抓节水、优配水、保供水、防洪水” 的 “五水共抓” 策略,回应 “四水四定” 的刚性要求。在节水领域,这场革命已显现成效:2023 年黄河流域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19 年降低 3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0.5894。“十五五” 期间,节水将从 “指标管控” 转向 “系统重塑”—— 农业领域推进 1813 万亩农业水价改革成果扩容,工业领域将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在 94% 以上,城市层面则扩大海绵城市试点,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 以内。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 “开源节流” 并举。一方面,非常规水源利用将实现量级突破,计划将再生水、雨水等利用量从 2.19 亿立方米提升至更高水平,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瞄准 30% 以上;另一方面,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持续深化,通过新一轮划定成果实施精准管控,确保黄河流域用水总量稳定在国家控制范围之内。而景电二期提质增效等工程的推进,将让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实现 “老工程新活力”。
作为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甘肃水利工程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十五五” 期间,水土流失治理将从 “量的积累” 转向 “质的提升”—— 在 2019-2023 年治理 2 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率,目标超越 2023 年 69.30% 的水平,让更多县区跻身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行列。淤地坝建设与除险加固将持续发力,新建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筑牢黄土高原的生态屏障。
河湖长制的深化实施将为生态保护提供制度保障。1.64 万名河湖长的履职将从 “清四乱” 转向 “全周期管理”,通过河湖健康评价、岸线管控、生态流量保障等举措,让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保持 “良好” 健康状态。值得关注的是,“河长制 + 司法” 模式将进一步推广,通过跨部门协同执法,破解河湖生态保护中的跨区域难题,让 “母亲河” 长久安澜。
如果说水网是 “血管”,那么数字技术就是 “神经中枢”。“十五五” 期间,甘肃将加速建设数字孪生水网,推动水利工程从 “传统基建” 向 “智慧基建” 转型。这不仅是对现有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更是构建 “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的闭环体系 —— 大型灌区渠首、规模以上取水口的在线监测将实现全覆盖,智能灌溉系统将从试点走向普及,通过土壤墒情、作物需水数据的实时分析,实现水资源精准滴灌。
智慧化更将贯穿水利管理全链条:防洪减灾领域通过 “四预” 措施与 “四情” 防御的贯通,提升黄河干流 100 年一遇洪水的防御能力;水资源管理领域依托大数据实现用水定额动态调整,让每一方水都发挥最大效益。到 2035 年,重大水利工程数字化率等 14 项指标的达成,将让甘肃水网真正具备 “智慧大脑”。
3300 亿元投资规模的背后,是 “政银企” 协同机制的有力支撑。“十五五” 期间,甘肃将延续 “两手发力” 思路,一方面争取国家对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战略的政策倾斜,用足《黄河保护法》《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保障;另一方面扩大社会资本参与,通过项目推介会等平台激活市场活力,确保 1230 亿元计划投资落地见效。
人才与科技的支撑同样关键。面对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甘肃将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在冻土区施工、干旱区节水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同时健全基层水利人才培养体系,为市县水网建设、智慧平台运维提供人力保障。
站在 “十五五” 的历史节点,甘肃水利工程正经历从 “解渴” 到 “优水” 的质变。当 3300 亿元投资转化为贯通全域的水网脉络,当数字技术赋能每一座水库、每一条渠道,这片干旱土地上将绽放出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新图景。这不仅是甘肃的水利革命,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内陆地区破解资源瓶颈的生动实践。
相关文章
金秋送爽迎华诞,科技赋能谱新篇。在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喜庆时刻,10月1日,内蒙古科技馆第六届“科学那达慕”盛大启幕。活动以“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爱国...
2025-10-10 0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小熊9月25日,抖音生活服务召开“心动榜酒店”发布典礼,现场首次公布了针对酒店业态推出的榜单。首期“心动榜酒店”覆盖全国3...
2025-10-10 0
近日,随着最后一份底质取样样品顺利采集上船,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勘探409轮首次东海作业圆满收官。该轮自入列以来长期在渤海海域作业,此次首度挺进东海执行...
2025-10-10 0
来自网络在西北内陆的干旱版图上,甘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水脉兴衰紧密相连。随着 “十五五” 规划编制启动,全省谋划的 1600 个水利项目、3300 亿元...
2025-10-10 0
文|牛牧9月26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一次内部分享中,顾群业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提出了一种高屋建瓴且富有哲学意味的见解。他将AI的潜能比作...
2025-10-10 0
据消息,埃隆・马斯克对外表示,特斯拉正全力推进“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全力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在他看来,这款产品最终将成为特斯拉旗下最重要的产...
2025-10-10 1
9月28日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桥”的贵州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在该桥钢桥面铺装环节中国石油燃料油公司联合云南石化研发的钢桥面特种沥青技术成功应...
2025-10-10 0
10月10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初步研究结果,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同比增长9.4%,总量达7580万台。此增长态势符合...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