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新加坡部长:技术不是IT部门的事,CEO也要懂AI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0日 13:40 0 aa

新加坡科技周(Tech Week Singapore 2025)正在滨海湾金沙举办,在昨天(10月8日)的开幕式上,新加坡数字发展与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发表致辞,不仅谈到了AI在新加坡的发展,同时也从三个方面介绍政府的政策和鼓励本地企业拥抱AI。

新加坡部长:技术不是IT部门的事,CEO也要懂AI

《新加坡眼》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合作伙伴,根据陈杰豪现场发言整理如下:

新加坡部长:技术不是IT部门的事,CEO也要懂AI

展会规模增长30%,AI成核心议题

陈杰豪首先祝贺新加坡科技周成功举办第11届。他表示,今年展会的规模比去年增长了30%,显示出新加坡科技生态的蓬勃发展。

他提到,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小国,从岛屿的一端到另一端只需要45分钟车程,但一直将技术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数字经济占GDP超80%,AI普及率达50%

陈杰豪引用了近日发布的《新加坡数字经济报告》。报告显示,新加坡的数字经济目前占GDP的80.6%以上,且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其他部分。

他特别指出,数字经济中有三分之二的价值来自非信息通信领域,这意味着技术的实际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创造巨大价值。

在AI采用方面,陈杰豪分享了令人振奋的数据:新加坡的AI采用率已从约4%增长到50%,增长了三倍。大型企业的AI使用率更是从40%提升至60%。

他表示,这些数据显示新加坡正朝着成为世界AI创新和采用领先者的目标迈进。

政府推动AI的三大策略

陈杰豪在演讲中重点介绍了新加坡政府推动AI发展的三大策略:

一、AI监管:软性法规优先

陈杰豪提到,新加坡自1980年代初以来,一直采取开放态度,制定支持企业创新的法规——既支持商业、支持创新,同时制定明智的规则以降低风险。

他强调,政府与行业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他说:“政府不可能知道所有答案,我们不了解技术和行业的所有复杂性。”因此,新加坡采用“软性法律”(Softer Approaches)方法,而不是首先选择硬性立法。

他举了金融行业的例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与行业参与者合作,制定了FEAT原则(公平、道德、问责、透明),并开发了VERITAS工具,帮助金融机构以实用和可扩展的方式评估AI解决方案。

二、鼓励AI采用:建立卓越中心+50%政府资助

陈杰豪介绍了新加坡建立“行业AI卓越中”(Sectoral AI Centers of Excellence)的做法。

他提到,去年新加坡为制造业建立了AI卓越中心,汇集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开发预测性维护、质量保证等由生成式AI和机器学习驱动的解决方案。

对于大公司,新加坡与谷歌、微软等企业推出了“企业计算计划”(Enterprise Compute Initiative),共享专业知识和资源,帮助它们建立AI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政府提供更直接的支持。

陈杰豪说,昨天他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帮助中小型公司使用AI技术。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大型IT团队,无法负担公司内部的AI专家,他们需要的是现成的AI工具。

因此,政府创建了一个全国性平台,策划和预先批准具有AI功能的解决方案,并附带50%的政府资助,让中小企业可以轻松采用。

陈杰豪表示:“我们按行业逐一进行,因为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需求与医疗保健、酒店业中小企业的需求截然不同。”

三、人才发展:不只培养工程师,CEO也要懂AI

陈杰豪强调,AI的成功离不开合适的人才——不仅是AI工程师和创新者,更重要的是在公司中部署解决方案的人。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技术采用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管理和领导职能,关乎技术如何支持业务转型,而不是为了技术而应用技术。”

因此,新加坡的人才培养涵盖三个层面:

AI创新者和工程师:培养创建模型、开发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构建基础模型的AI从业者

全员AI能力:为每一位员工开发AI培训,无论是律师、客服还是其他岗位

领导层培训:让公司老板、CEO了解什么是AI,理解在运营中使用AI的风险

陈杰豪透露,在过去一年中,新加坡的AI人才增长了近25%,目标是培养约1.5万名AI从业者。

新加坡的战略优势:东南亚7亿人口市场

陈杰豪在演讲最后强调了新加坡的战略位置。他提到,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这是一个拥有7亿人口的地区,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互联网经济之一。更重要的是,该地区50%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他们渴望通过技术获得更好的生活。

他表示:“通过合理的监管、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政策,我们希望能够与创新者、公司、技术提供商以及热衷于参与这场技术革命的人们密切合作,为新加坡、为该地区、为世界的企业、社会和人民创造新的价值。”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