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养生壶爆炸伤人背后,小熊电器“质控崩塌”靠营销续命?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0日 21:01 0 aa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理财周刊

9月27日,一位济南网民称,当月20日家里小熊电器玻璃养生壶突然爆炸,导致1岁孩子全身40%面积遭受Ⅱ度至Ⅲ度烫伤。首次清创手术就耗费数万元,后续植皮与疤痕修复费用预估超20万元。

涉事的小熊电器养生壶(YSH-D15Y3型号)标价68元,曾位列拼多多旗舰店煎药壶年度畅销榜首位,其详情页还标榜“耐高温抗冲击”。

该事件持续在社交媒体发酵,也将这家有“创意小家电第一股”之称的小熊电器推上风口浪尖。

一、68元爆款养生壶炸碎的信任

据媒体报道,9月26日,小熊电器工作人员曾上门与家属沟通,期间承诺将承担孩子的医疗费用,并表示会进一步协商后续赔偿事宜,但对于养生壶为何会突然爆炸,并未给出明确解释。

9月27日,小熊电器客服在回应称,公司已针对该事件成立专项核查小组。

小熊电器方面还表示,“每一款产品出厂前都经过严格质检,我们的养生壶从设计到生产都经过了多轮安全检测,均有国家相关检测报告。但由于水壶属于玻璃材质的器具,我们这里建议使用过程中避免磕碰、撞击等情况发生。”

但对于涉事养生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一核心疑问,小熊电器客服仅表示“需等待技术部门出具检测报告”,未作直接回应。

事实上,小熊电器的安全问题并非孤例,更令人不安的是事故的普遍性。截至10月3日,黑猫投诉平台“小熊电器”相关投诉达1308条,“爆炸”“爆裂”关键词出现27次:2024年10月养生壶烧水时炸伤用户手臂,2025年5月电饭煲爆炸造成二级烧伤,8月养生壶使用八月即爆裂引发电路短路。

早在2022年3月,小熊电器型号为ZDH-A06G1的小熊电水壶,因沸水断电时间严重超时、不符合QB/T22089-2008标准要求就曾被江苏省消保委认定抽检不合格。

全国12315平台数据显示,今年9月小熊电器投诉量环比激增66.67%,而“精准年抛”的吐槽已在社交平台形成共识——产品多在质保期结束后失效,内衣裤洗衣机漏水、豆浆机喷盖等问题频发。

从品控到售后,小熊电器的管理漏洞在爆炸事件中暴露无遗。

2024年小熊电器财报显示,目前公司大部分产品自主生产,小部分产品由第三方外协生产。自主生产按品类进行专业化分工,核心零部件实行自制,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用于产品的自主制造,以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国家监管正瞄准小家电行业乱象。2025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销售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草案)》,拟对网红家电实施”全链条溯源”;9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起自律倡议,严禁“低价倾销”与“质量缩水”。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初,小熊电器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质检院指导下,对“便携式电动食品加工器”启动了缺陷召回,原因系刀片未固定、警示不足,存在割伤风险。公司从“抵触”转为“主动召回”,并参与起草团体标准,被视为“缺陷召回推动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

二、双增长下的经营隐忧

2006年,李一峰在“中国家电之都”广东佛山创立小熊电器,绕开了竞争激烈的白电领域,从一台酸奶机起家,此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创意小家电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于201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

截至2024年末,李一峰、张红夫妇直接持股及通过兆峰投资间接持股的方式合计持股46.08%,李一峰兄弟配偶龙少宏持股1.89%,龙少宏姐妹龙少静、龙少柔分别持股3.53%、5.62%,五人合计持股约57.12%。

目前,小熊电器的业绩表现也难言乐观。

2024年公司营收微增0.98%至47.58亿元,归母净利润却骤降35.37%至2.88亿元,出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利润下降主要源于三重挤压:其一,毛利率从36.35%降至35.29%,因高毛利的国内线上业务收入下滑,而低毛利的海外(31.46%)与线下(28.5%)业务占比提升;其二,费用率攀升,管理费用同比增24.25%至2.36亿元,财务费用激增171.74%;其三,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上涨使营收成本增幅(1.67%)超过营收增速。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增幅达27.32%。

小熊电器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厨房小家电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73亿元,同比增长5.02%,占当期总营收的66.02%;毛利率为36.27%,同比增长了1.68个百分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熊电器一直处于“重营销、轻研发”的态势。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8.72亿元、8.64亿元、4.3亿元。同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43亿元、1.95亿元、1.06亿元。各期,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分别为研发费用的6倍、4倍、4倍。在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构成中,促销费用占据了过半的比例,各期金额分别为5.43亿元、4.71亿元及2.17亿元。

在此次养生壶爆炸事件发生前,小熊电器的副总经理刘奎刚刚实施了减持计划,于8月11日~9月8日期间,合计减持套现了约425.87万元。

今年年初,小熊电器创始元老、董事兼副总经理欧阳桂蓉因个人原因辞职。三个月后,原兼任董事会秘书与副总经理的刘奎辞去董秘一职,开始专职担任副总经理。

而除了高管有减持计划外,小熊电器第二大股东施明泰的一致行动人“泰牛1号”私募基金也宣布了减持计划。今年5月,“泰牛1号”私募基金已减持套现了2569.28万元。

三、品类扩张与市场激烈竞争

截至2024年末,小熊电器的存货金额达9.24亿元,较2023年增长11.51%。

这与品类扩张直接相关:截至2024年末,小熊电器的产品型号1000余款,90余个品类,涵盖母婴、个护、厨房等领域,但多数新品销量不及预期,反而加剧库存压力。

2022年起,小熊电器开启“全品类覆盖”战略,宣称“通过丰富品类提高复购率”。截至2024年末,产品矩阵已扩充至90余个品类,但核心品类表现疲软:占营收比重超50%的厨房小家电收入同比下滑10.1%,而增长迅猛的个护(+174.31%)、母婴(+31.83%)等业务基数极低,未能形成支撑。

这种扩张导致资源分散。2024年小熊电器的研发投入1.95亿元,同比增长36.48%,但分摊到千款产品后,单款研发投入不足20万元。

研发聚焦度不足直接体现在产品力上:双舱迷你洗衣机等新品缺乏技术壁垒,很快被小米、海尔的多舱产品压制;宣称“AI智能”的养生壶,核心功能仍停留在温度调节层面。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后,小熊电器将希望寄托于海外。2024年国外销售收入6.68亿元,同比激增80.81%,但占总营收比重仅14%。更严峻的是,海外业务面临关税与竞争双重压力:美国对华小家电关税升至25%,而东南亚市场又遭遇美的、九阳的低价围剿。公司虽称“关税影响有限”,但2025上半年海外业务毛利率已从31.46%降至29%以下。

线下渠道扩张同样步履维艰。为摆脱对线上的依赖(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75.93%),小熊电器近两年加速布局商超与专卖店,但线下毛利率仅28.5%,2024年线下收入增长35%,却导致整体费用率上升2.3个百分点。

目前,小家电行业已进入红海阶段,增长空间受限。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厨房小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0.8%,而参与者从传统品牌扩展至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小熊电器的核心优势——设计与性价比正在丧失:小米推出的同价位养生壶搭载IoT功能,苏泊尔则以五年质保抢占市场。

对消费品企业而言,信任是最核心的资产。小熊电器曾凭借年轻化形象积累品牌溢价,但质量危机后,品牌形象如何避免从“创意网红”沦为“质量堪忧”?若无法重建信任,其产品溢价将消失,进一步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从酸奶机到养生壶,小熊电器曾精准捕捉年轻消费需求,但其成长路径始终未能突破“爆款依赖症”。当扩张速度超越能力边界,当短期利益压制长期价值,质量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已计划“优化产品结构,精简SKU”,这或许是新的开始。但真正的重生,需要从战略底层重构:回归核心品类打造技术壁垒,将品控嵌入供应链每一环,用真诚售后修复用户信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