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深度| 扫街榜给线下小店引流破亿,高德和美团进入新基建之战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1日 20:31 0 aa

文/观察者网 周毅,编辑 周远方

线下餐饮商家,出人意料地成为今年本地生活大战中的“C位”。

此前的9月10日,高德正式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出行行为的榜单产品——高德扫街榜,全面进军本地生活市场。在上线23天后,“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数突破4亿(截至10月3日);几乎与此同时,高德App在10月1日录得突破3.6亿的DAU(日活跃用户),创下历史新高。

深度| 扫街榜给线下小店引流破亿,高德和美团进入新基建之战

今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扫街榜给线下餐饮门店引流破亿公众号截图

“新玩家”高德扫街榜的入局,为本地生活市场注入新活力,也让线下餐饮业迎来消费新热潮。

《2025国庆中秋长假出行消费报告》显示,8天假期高德为线下餐饮店带去超1亿客流;来自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双节假期全国超7成“必吃榜”烟火小店流量环比节前增长超200%,其中近半数为收录10年及以上的市井老店。

深度| 扫街榜给线下小店引流破亿,高德和美团进入新基建之战

“小城小店”成假期“味蕾游黑马”美团商家图片

各地街角小店成为美食新据点,线下小店们在互联网浪潮中走向舞台正中央。

在今年国庆这种浓烈的烟火气背后,一个事实正变得愈发清晰:

扫街榜、必吃榜这样的评价推荐系统,在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产品——它们更多是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而存在——如同物流网络、支付系统当年曾发挥的作用那样,这些“榜单”今天正在释放广泛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高德和美团今天的博弈,不仅是入口和心智之战,更是一场新型基建的全面竞争。在“榜单”争鸣背后,是中国互联网大厂、中厂内力的终极比拼:谁能打造更真实、可信、可用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谁才能在市场竞争和价值创造的赛场上占据高地,最终率先成为服务各行各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扫街榜上线23天用户破4亿,中国本地生活大战再升温

国庆假期是传统消费旺季,也是今年本地生活市场竞争的关键之一。

今年,中国本地生活市场迎来更多玩家。9月,高德扫街榜全面进军到店业务,下设“烟火小店”、“本地人爱吃”、“多次前往(回头客)”和“轮胎磨损(专程前往)”等子榜单,给消费者提供多角度参考。外界认为,阿里此举意在通过重塑线下服务业的评价体系,将高德这一1.7亿日活的国民级产品打造为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

在商家扶持方面,高德扫街榜同步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发放超10亿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9月23日,高德扫街榜进一步宣布,为全国所有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助商家减负。据官方数据,该项支持举措发布还不到24小时(9月23日当天),单日新入驻高德的餐饮商家数已环比暴涨631%,创造历史峰值。

在“基于真实行为”、大量商家参与和庞大用户数量的基础上,高德扫街榜快速破圈。据公开报道,上线首日,其用户数已经超过4000万——随后来到的国庆假期,无疑成为扫街榜“扩大朋友圈”的强大催化。10月3日,“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数突破4亿,一半打开高德的月活用户使用了扫街榜——这距离其上线甚至不到一个月时间。

深度| 扫街榜给线下小店引流破亿,高德和美团进入新基建之战

今年9月高德发布“扫街榜”,加码本地生活布局 观察者网摄

影响力逐渐上升的高德扫街榜,折射出中国本地生活市场的三个重要变化。

其一:高德扫街榜上线不足一月用户破4亿,证明其基于“真实出行行为”的算法推荐路径,已经初步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其心智、习惯已经初步建立。基本可以判定的是:眼下的中国点评-榜单推荐市场,乃至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几乎已经“确定性地”进入多强并存的竞争格局。

但仍应该指出的是,考虑到高德的庞大用户基数,扫街榜常态化用户数量值得被放在更长的时间基准上(例如3-6月,且非节庆期间)做观察。不过,相信扫街榜基本能实现其“广交朋友”的目标。

其二,在空间智能和大数据的加持下,扫街榜将“用脚投票”具象化,证明AI已经成为中国本地生活市场的关键变量之一。中国本地生活赛道,未来不仅是AIGC(用AI生成内容)的竞争,也注定将是AI算法、AI推荐、AI治理(识别和筛出虚假和低质信息)的竞争。阿里和美团,乃至整个互联网大厂的集体竞争刚开始。

其三,中国本地生活服务,乃至整个线下市场,仍有很多潜力有待发掘。以被外界戏称“美食荒漠”的杭州为例,据《杭州日报》报道,监测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餐饮消费金额28.34亿元;消费1544.64万笔,增长17.1%。高德、美团乃至小红书等一系列企业对本地生活市场的投入,有望将做大整个市场蛋糕。

三个变化决定了:今天中国本地生活赛道的竞争,并非产品层面的竞争,而是一场“新基建”之争。

扫街榜和大众点评的竞争,本质是新基础设施的竞争

我们坚持一个观点:阿里旗下的高德扫街榜和美团旗下大众点评、必吃榜,不是两份榜单之间的竞争。它们今天所处的竞争,争的不仅仅是产品欢迎度,市场份额,甚至不是“超级入口”,它们竞争的本质,是中国互联网又一个(本地生活赛道)新基建的“生态位”,乃至于承载于这个生态位之上的信用体系。

这一点和中国电商的演进非常相似。

中国电商风云三十年,但本质上所有人都在解决四个问题:供给、履约、支付和信用。

中国电商最广泛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并不仅仅是让人们方便、快速、便宜地去获得商品,而是在购物这个“起点”之上,中国电商串联起了一整套的“新基础设施”,推动了市场和社会进步。为了让电商体验更好,有了送货上门,有了手机支付,有了保姆式的售后,有了店铺评价体系——有了中国今天的偏远农村,也能像北上广深一样购物

中国的本地生活市场,现在也在面临类似的问题——大家比的并不是榜单本身,而是科技、算法等底层能力——高德、大众点评的竞争,一定不是抽象的“谁比谁好用”,而是具体地如何发掘好线下店铺(供给),如何最大限度地剔除干扰因素、建立可信的评价系统和推荐机制(信用),以让消费和商家更满意(体验)。

和电商领域的商品评价、店铺评价类似,今天扫街榜和大众点评要回应的根本问题是“可信”,而可信的基础是信用背书的差异性——所有人都是5星跟所有人都是0星没有任何区别——这才是今天本地生活“榜单们”竞争的本质,谁能差异化地、可靠地把线下店铺展现出来,谁能建立受到广受认可的信用体系,谁就拥有了根本上的话语权。

信用背书和信用体系,就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

过去人们觉得电商冲击了线下实业,后来又觉得外卖冲击了线下餐饮,但这只是现象,不是原因——电商和外卖,都提升了每个人的便捷度,以及整个社会的时间价值。“冲击”的内在原因是:餐饮等线下实体行业,没有被一种可靠的信用体系量化和区分出来,这导致很多店铺既不被合理地发现,也不被合理地评价。

在过去,巷子里三代人传承的口碑小店是很难被发现的。主观上来说,小店们往往不擅运营,在小范围的私域圈层里有很好的口碑,但往往会淹没在互联网的公域流量之中。客观上来说,小店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深藏不露”,相比交通便捷的商圈、步行街,也更不容易被发掘。

在所谓“互联网冲击”背后,人们发现仅靠传统物理层面的基建,已经不能支撑线下实体发展乃至生存的需求了。

由此来看,榜单们的存在和竞争,就是让线下实体经济拥有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让商家和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握手——甚至让线下商家有选择甚至挑选的权利。可以说,今天高德和美团所竞争的,就是谁能更好地服务线下商家,并为商家“授信”,稳稳站住这个新基建的生态位。

这样的市场竞争,值得让人们持开放态度。

1900年,法国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公司”出版《米其林指南》,最初它只是想鼓励人们多开车从而多磨损轮胎,但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它演进为世界公认的评价体系。米其林榜单的成功,并非在于它创造了某种需求,而在于它发现了人们寻找好吃餐厅的愿望,然后提供了标准化的信息。

今天的中国市场,似乎正在把这种局面“倒过来”:

人们捕捉到了对公众美食的需求,对真实评价系统的需求,一些人甚至通过导航、到店、磨损等无意识的真实行为,“反向”生成真实可信美食榜单,让哪怕在街头巷尾的烟火馆子,也能有和大牌连锁一较高下的机会。中国人自己的“米其林之路”刚刚开始。高德、美团、小红书们——正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之上。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