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网讯 航天彩虹10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CH7无人机尚处于研制状态。(编辑 袁冠琳)...
2025-10-13 0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从ChatGPT的实时交互到自动驾驶的路测突破,AI已经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变量。
而这场较量的背后,美国正以 “基建豪赌 + 技术封锁” 的组合拳打响AI数据战:一边砸下超千亿美元打造算力壁垒,一边通过层层封锁挤压对手空间。
但奇怪的是,这场看似志在必得的布局,却暗藏千亿投入难填的亏空黑洞。
当美国的 “基建泡沫” 开始显现,身处全球产业链中的中国,又将面临怎样的连锁冲击?
美国的AI数据战早就不是隐秘行动,而是写入国家战略的公开野心。
2025年特朗普政府发布的《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中,明确将AI基础设施列为国家战略三大支柱,构建起 “物理基建 + 数字基建” 的双重体系。
能源部牵头在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新建的6座超算数据中心,每座投入均超50亿美元,专门适配千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
同步推进的电网改造工程,优先接入核能、地热等稳定能源,只为保障这些 “电力巨兽” 24小时运转,要知道,单个超算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就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
更拥有垄断野心的是 “星际之门” 计划,这个由OpenAI 关联机构牵头的项目,联合了英伟达、英特尔、甲骨文等20多家科技巨头,从芯片设计到云服务形成封闭闭环。
英伟达定制的新一代GPU仅对参与企业开放,甲骨文提供的专属云存储速度比通用服务快3倍。
这种 “专属定制 + 封闭生态” 的模式,相当于把AI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攥成了 “美国俱乐部” 的私产。
科技巨头们更是争相加码,Meta2025年的AI基建投入同比激增70%,微软为绑定OpenAI砸下的资金已超百亿美元,整个行业2024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早已突破1000亿美元。
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基建运动,正在沦为一场 “烧钱游戏”。
对冲基金 Praetorian Capital 创始人哈里斯・库珀曼的测算揭开了残酷真相:仅2025年科技行业就需3200亿至4800亿美元收入,才能覆盖数据中心投资的收支平衡。
可当前全行业实际AI收入仅约200亿美元,投资与回报的差距高达24倍。
更致命的是技术迭代的 “加速折旧”——AI芯片发展已超越摩尔定律,新一代产品性能常实现数倍提升,刚部署的设备可能短时间内就面临淘汰,原本预估10年的回报周期被压缩至仅3年。
能源消耗的隐性成本更让这场豪赌更难继续下去了,得克萨斯州的超算中心就曾引发争议:当地夏季电网负荷紧张时,数据中心的持续高耗电导致居民用电价格飙升3倍。
这种将环境与社会成本外部化的模式,肯定无法长期维系,库珀曼警告,如果按照当前节奏投入,到2026年行业需近1万亿美元收入才能平衡,而以AI市场现有增长速度,这个目标相当于天方夜谭。
行业内部早已人心惶惶,有从业者坦言 “没人懂这里的金融数学该怎么运作,大家都在跟着热度走”。
美国这场 “亏本的战争”,正通过产业链传导将风险转嫁至全球,中国首当其冲遭遇三重封锁。
最直接的是芯片硬卡脖子:从2024年限制高端GPU出口后,2025年美国进一步将算力超500TOPS的AI芯片及相关EDA设计软件纳入禁令。
国内某芯片设计企业透露,因无法采购关键设计工具,项目直接延误4个月;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需2000块高端GPU,而企业实际能获得的数量往往不足半数。
生态壁垒的绞杀更为隐蔽,微软Azure云服务只优先适配OpenAI 的GPT模型,对中国企业模型设置技术障碍。
英伟达CUDA生态垄断了90%的AI训练场景,国内企业不仅要支付高额费用,核心功能还常被限制。
某AI创业公司曾尝试用国产框架适配英伟达GPU,最终因关键功能缺失只能放弃,转而使用性能更弱的通用芯片。
数据与人才封锁则切断了创新源头:美国新规禁止高端AI人才来华,限制高质量训练数据外流,国内某医疗AI企业因为无法获取海外肿瘤病例数据,诊断模型准确率始终难以突破90%的临床标准。
这些冲击已实实在在显现,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电商推荐模型,因为算力不足不得不将训练周期从 2 周延长至1个月,精度还下降 8%,直接影响用户转化率。
OpenAI上半年推出GPT-6时,国内同类模型因算力排队要到年底才能上线,迭代差距肉眼可见。
中小企业更是承压严重,2025年上半年国内AI创业公司注销数量同比增长23%,自动驾驶、企业服务等领域订单量降幅超35%。
但美国的封锁并未堵死所有出路,中国企业正在国产化替代与场景创新中寻找破局点。
芯片领域,2025年推出的昇腾910B虽峰值算力(320TOPS)不及英伟达H100(940TOPS),但能效比高出25%,某头部企业采购1万台搭载该芯片的服务器后,训练成本直接降低 40%。
算力基建上,“东数西算” 工程释放威力,贵州贵安数据中心已接入50万台服务器,依托西部绿电资源,算力成本比东部低30%,200多家企业已从海外云服务切换至国内平台。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更注入底气,《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2027年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对核心技术企业给予最高10%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采购国产设备可获20%补贴。
专利布局上,上半年中国 AI 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8%,工业质检等领域专利占比达45%,远超美国的 28%。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场景优势,全球最庞大的工业体系、最丰富的消费市场,让AI技术能快速落地迭代,这是美国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这场AI数据战,终究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较量。
美国的千亿投入若持续亏空,不仅可能引发科技行业调整,更会动摇封锁策略的根基。
而中国虽面临短期阵痛,但国产化替代的加速与场景创新的深化,正在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当技术封锁遇上韧性突围,全球AI格局的转折点,或许已在这场博弈中悄然到来。
相关文章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从ChatGPT的实时交互到自动驾驶的路测突破,AI已经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变量。而这场较量的背后,美国正以...
2025-10-13 0
今天,众多非洲嘉宾来到上海世博中心,出席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在“工程科技前沿”主论坛上,...
2025-10-13 0
领益智造应邀出席2025年《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10月10日,以“智能时代,智惠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据...
2025-10-13 0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能源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聚变能原料储量极为丰富,而且其产能过程几乎零碳排放,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无限供应的清洁电力。从 20...
2025-10-13 0
“上夜班”的AI病理助手可以昼夜不息地阅读患者成千上万的病理图片,“秒级识癌”已照进现实;糖尿病患者有望告别戳手指测血糖,无创血糖仪来了……今天(10...
2025-10-13 0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1日凌晨,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在现行关税基础上加征100%关税,并同步实施关键软件出口管制,标志着中美贸易战进...
2025-10-13 0
当我们要连无线网络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路由器发出的无线网络会“一分为二”,同一个名称的网络会出现“XXX-2.4G”和“XXX-5G”两种。不显示的那...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