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
2025-10-17 1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 通过创新的阴离子调控技术,成功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固体电解质与锂电极的界面接触难题。这一突破被该刊编辑评价为 “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决定性进展”,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电池技术竞赛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优势在于采用金属锂负极,具备最低还原电位与超高比容量。然而,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之间的界面接触问题,长期制约着其产业化进程。传统解决方案依赖外部设备持续施压,但电极与电解质之间仍存在大量微小孔隙与裂缝,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黄学杰团队另辟蹊径,研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他们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当电池工作时,碘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至电极界面,形成一层富碘界面。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自动填充所有缝隙与孔洞,使电极与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无需外部压力即可实现稳定运行。
“传统锂离子导体中,阴离子通常被固定在晶格内,我们通过调控固体电解质中预置的阴离子迁移,成功在界面处原位形成富 LiI 的动态界面层。” 黄学杰解释道,“该界面层可自适应锂负极的体积变化,实现‘刚性’固体电解质与锂负极之间的紧密接触。” 美国马里兰大学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教授评价称:“这项研究从根本上颠覆了固态电池的设计逻辑,使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展现出颠覆性性能:
能量密度突破: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超过 500Wh/kg,是当前高端三元锂电池(约 300Wh/kg)的 1.7 倍。若应用于电动汽车,整车续航里程可轻松突破 1200 公里,较现有车型提升 50% 以上。
循环寿命领先: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池经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仍超 90%,远超同类全固态电池水平;软包电池在零外压环境下运行 300 次后,容量保留率达 74.4%,且支持 5C 高倍率快充(12 分钟充至 80%)。
安全性能质变:移除外部加压系统后,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 30%,界面稳定性亦显著增强。实验显示,该电池在针刺测试中无明火、无热失控,热触发温度从液态电池的 240℃提升至 500℃以上。
“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 黄学杰表示,“这一技术突破将为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等领域,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掀起全固态电池技术竞赛:宝马集团已启动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 i7 测试车型道路测试,丰田计划于 2027-2028 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而中国科研团队的这项突破,有望助力中国在这一关键赛道上抢占先机。
相关文章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
2025-10-17 1
10月7日,内蒙古大学教授杨磊、李光鹏团队与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单倍...
2025-10-17 0
本报讯 (记者陈潇)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此背景下,神州数码控股有限...
2025-10-17 1
10月15日,被誉为“天下第一展”的第138届广交会在广州正式启幕。作为全球贸易与前沿技术交流的核心平台,本届广交会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落地的“秀场...
2025-10-17 0
来源:新浪财经投诉看似是件简单的事,但真正遇到问题时,不少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有的投诉几小时就被处理,而有的拖了半个月仍没结果?其实,差距并不在“谁更重...
2025-10-17 1
节后剩余月饼的主要去向包括:全平台促销、员工内购、节后持续销售、发放福利,以及卖给第三方或按规定销毁等。部分月饼礼盒会在电商平台上持续销售,其定位逐渐...
2025-10-17 1
一只银灰色的四足机器狗正灵活穿行于人群之中。它身着蓝色“制服”,四足踩着滑轮,行动自如,俨然成了这几天南山路上最受关注的“智能萌宠”。这只“萌宠”有自...
2025-10-17 0
近日,记者从青海国家高新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主办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知惠行’专项活动”上获悉,生物园区创新积分制服务平台正式上...
2025-10-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