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Engineering》发布“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3日 14:23 0 admin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开创未来。10月13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组织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5全球工程大会”上正式发布。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经由全球征集提名、专家遴选推荐、公众问卷调查、评选委员会审议确定。本次评选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为近五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分别是: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Blackwell GPU架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人形机器人、抗体偶联药物。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是集中体现了工程科技领域最先进技术水平或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例如,抗体偶联药物拓展了难治性肿瘤的治疗边界,实现了肿瘤治疗从无差别治疗到精准靶向治疗的转变,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Blackwell GPU架构则凭借其突破性的并行计算设计与超高规模集成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计算效率和能效比,为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了核心支撑,奠定了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硬件基础。

二是综合反映了工程通过技术整合、系统优化与资源协同,实现整体目标的系统性创新。例如,毅力号火星探测器融合了自主导航、样本采集与地外探测等多项尖端技术,在复杂火星环境中实现了高度复杂的自主操作和多机构协同探索,成功采集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开启了人类系统化探索地外宇宙生命的新征程。人形机器人则通过人工智能、感知控制、机械工程与运动规划等多学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高度仿生的运动与交互能力,已在工业制造、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有望系统重构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成为新一代通用型智能装备的代表。

三是突出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备推动新产业诞生、激发新动能的潜力,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与经济驱动价值。例如,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卓越的强度与轻量化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引领新材料产业变革并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升级。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则通过先进算法架构和开放协作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并与行业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四是特别彰显了工程不断突破极限,帮助人类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饮水安全的同时,有效促进沿线河湖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水资源调配与生态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构筑起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控制了沙源向外扩散,有效保护了周边绿洲、农田、草原等生态系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典范。

《Engineering》期刊由中国工程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创办,肩负着促进工程科技进步、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弘扬工程师精神的使命,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科技综合性权威期刊,为全球提供高水平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交流平台。从2021年开始,《Engineering》每年组织开展“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评选,展示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引导全球各界对工程科技的关注,营造尊重和崇尚工程科技创新的氛围。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