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但斌锚定AI产业链:五大投资新趋势,解锁十年技术革命红利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26日 04:18 0 aa


在AI技术重构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知名投资人但斌的三季度持仓调整与投资言论,为市场勾勒出清晰的AI产业链投资新图谱。其布局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而是从算力根基到应用落地,从硬件突破到新兴资产融合,全方位捕捉这场“十年以上周期”的技术革命机遇。

算力层:从“单点押注”到“协同布局”,互补性机会凸显

但斌在三季度新进博通、Astera Labs两家半导体企业,这一动作标志着其AI算力投资逻辑的关键转变——从早期聚焦英伟达等核心龙头,转向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性机会。博通的定制化ASIC芯片与英伟达GPU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形成“协同作战”格局:前者能满足AI基础设施中特定场景的高效计算需求(如低功耗、高适配性场景),后者则在通用大模型训练中保持核心优势。这种布局背后,是对AI算力“多元化”趋势的精准判断:未来AI算力供给将告别单一芯片主导,转向GPU、ASIC、FPGA等多架构协同发展,投资者需重点关注能与核心龙头形成技术互补、场景适配的产业链环节。

应用层:商业化落地提速,垂直领域孕育新龙头

“AI的核心价值不在技术本身,而在应用端的商业化爆发。”但斌的这一观点,直指当前AI投资的核心赛道。他认为,AI技术正推动软件企业加速智能化转型,更将在垂直领域催生出全新龙头企业。以CRM软件领域为例,传统企业积累的海量商业数据,将成为AI转型的“金矿”——通过AI算法分析客户需求、预测消费趋势,可打造出更精准的销售与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从“工具软件”到“智能决策助手”的跨越;教育行业则可能迎来颠覆性变革,AI教师有望突破传统教学的数量限制,实现大规模“一对一”个性化教学,谁能率先训练出适配不同学情、高效提分的AI教师模型,谁就可能抢占行业新风口。对投资者而言,那些拥有数据积累、场景壁垒的垂直领域(如医疗、工业制造、金融风控),将是AI应用落地的核心机会池。

硬件创新:打破垄断成共识,中国力量成关键变量

打破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垄断,已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的共同目标,而中国企业的参与被但斌视为关键变量。他多次强调,AI硬件的多元化供给不仅能降低全球算力成本,更能规避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应链风险,是AI技术大规模普及的前提。从全球范围看,博通的ASIC芯片通过定制化路线分流部分算力需求,成为打破垄断的重要力量;国内市场中,壁仞科技、天数智芯等企业在GPU研发上的持续突破,也为算力供给多元化注入“中国动能”。这一趋势意味着,AI硬件领域的投资机会将不再集中于头部巨头,那些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提供差异化产品(如低功耗芯片、专用算力模块)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成长空间。

新兴资产:加密资产与AI融合,开辟投资新赛道

但斌的三季度持仓中,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专注加密货币挖矿与冷却技术)的新进,叠加二季度对Coinbase的布局,凸显其对“加密资产+AI”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他认为,加密资产是AI时代重要的新兴资产类别,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与AI的融合,可能催生全新商业模式。例如,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可构建AI算力共享平台——个人或企业闲置的算力资源,能通过智能合约高效匹配给有需求的机构,实现算力的市场化分配;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还能解决AI训练中的“数据溯源”难题,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对投资者而言,需关注那些能解决AI时代核心痛点(如算力分配不均、数据安全、模型版权保护)的加密项目,把握两者融合带来的新投资机遇。

长期主义:锚定十年周期,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工智能是一场10年以上周期的技术革命,2025年仍处于开始阶段。”但斌的这一判断,为AI投资划定了“长期主义”的基本调性。他以电子硬件时代、互联网时代为例,强调技术革命的上升周期往往持续十年以上,短期的市场波动或涨幅过大,不应成为放弃长期布局的理由。在他看来,AI投资的核心是关注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技术研发能力(是否能持续推出迭代产品)、数据积累厚度(是否拥有高质量、高壁垒的数据资源)、场景应用深度(是否能将AI技术真正落地到产业场景中)。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摒弃短期炒作思维,选择具备上述核心能力的企业长期持有,才能真正分享AI技术革命的长期红利。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