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1座到8座,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20日 06:51 0 admin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1座到8座,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一架飞机从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起飞。(图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

当从海拔43.5米的北京飞到海拔3569.5米的拉萨贡嘎国际机场,舷窗外的雪山渐次铺展,舱门开启时涌入的清风带着雪域特有的清冽。

海拔超过2438米以上的机场称为高高原机场。如今西藏的8座机场不仅全部在列,其中还有4座海拔超过4000米,每一座都是技术突破的见证。

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一位扎根西藏32年的民航建设者,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初到雪域:从“一座机场”起步的青春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西藏民航通航60周年。在这个“双喜”时刻,52岁的谢文明站在拉萨贡嘎机场的停机坪前,望着往来起降的航班,眼中满是感慨。

这位民航西藏区局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从20岁踏上这片雪域高原,用32年的职业生涯,见证了西藏民航从1座机场到8座机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西藏“天路”建设的亲历者与守护者。

1993年8月,刚从民航广州中专毕业的谢文明,传承了父母援藏的赤子情怀与奉献精神,义无反顾来到拉萨,在西藏民航空管通信导航岗位工作。

当时整个西藏只有拉萨贡嘎机场一座民用机场,这座1966年通航的机场,是雪域高原与外界连接的唯一“空中桥梁”,每周寥寥数班航班,承载着全西藏的期盼。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1座到8座,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1956年,西藏第一座机场——当雄机场建成。随着1966年贡嘎机场通航,当雄机场被废弃。(图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

然而不久后,谢文明便与机场建设结下不解之缘。1994年6月,刚参加工作不到1年时间的他被抽调到昌都邦达机场建设指挥部,参与这座当年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4334米,如今为世界第二高)建设工程。

在此之前,位于西藏东部的昌都到成都和拉萨的地面交通需要一周时间,公路等级差、塌方与冰雪灾害频发,危险性极大,当地民众与外界的联系始终被“路”所困。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1座到8座,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昌都邦达机场。(图片来源:中国民用航空西藏自治区管理局)

昌都邦达机场的建设,成为谢文明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他坦言,当时最大的挑战来自三方面:高寒缺氧恶劣的气候条件让施工期极短,物资运输的困难导致材料紧缺,技术工人的缺失和机械设备降效严重则让工程推进举步维艰。

即便如此,在国家层面的重视与各方力量的支援下,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机场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建设,1995年4月28日成功首航。

这是西藏开通的第二个机场。谢文明记得,当时机场每周只有一班飞成都的航班,机票 “一票难求”,但正是这趟航班,将昌都到成都的时间从一周压缩到2小时左右,极大改善了昌都市民众的出行便捷性。

云端攻坚:破解高原建设的“世界难题”

在西藏修建机场,考验的不仅是毅力,更是技术。谢文明逐渐从技术员成长为建设专家,亲身参与了拉萨贡嘎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林芝米林机场、阿里昆莎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等多个项目的建设与改扩建工程,对高原机场建设的“痛点”了如指掌。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1座到8座,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谢文明。吴娜摄

“选址难是第一道关。”他解释道,西藏多山地河谷,可选的平地多在河谷地带,却面临地下水丰富、周边山峰高的两难:地下水水位仅距地表3米左右,地基处理难度极大;而周边高山又会影响飞机起降的净空条件。更棘手的是冻土问题——冬季冻胀会让地基拱起,夏季消融又会导致沉降,这种“冰火考验”曾让早期建设者头疼不已。

经过数十年探索,中国民航已形成一套适应高原建设的技术体系。“我们针对冻土采用特殊施工工艺处理,对高填方区域进行分层压实和控制好原材料级配,还针对性研发了适应强紫外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等条件下的混凝土配合比工艺和施工工法。”谢文明自豪地说,这些技术不仅解决了西藏高寒地区的机场建设难题,在国内也算得上领先地位了。

天路延伸:从交通线到“发展线”

从1座到8座,数字背后是西藏民航对地方发展的深刻改变。

谢文明清晰记得,阿里昆莎机场通航前,从拉萨到阿里需开车三四天,如今航班仅用两个多小时;林芝米林机场的建成,让“西藏江南”的美景走向全国,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从1座到8座,在“世界屋脊”上建机场有多难?7月18日,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出发层。吴娜摄

“民航运输旅客周转量在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中占比超60%。”他分析道,由于陆地交通受地形限制大,民航不仅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更成为带动经济的“引擎”。旅游业因航班增多而繁荣,商务往来因时效提升而频繁,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因“天路”延伸而日益紧密。

数据显示,2024年,西藏区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超700万人次,区外客源占比近70%,出行目的为旅游的占比近70%,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2年扎根高原,谢文明的身体留下了高原的印记——体检时医生总会提醒他,长期缺氧让心脏略有增大。但他说起这些,语气里总带着释然:“我不后悔!看到西藏民航发展得这么壮大,我很欣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