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力争“一户一AI明白人”,大山里掀起全民AI学习热丨县域新气象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16日 00:22 0 admin

力争“一户一AI明白人”,大山里掀起全民AI学习热丨县域新气象

盐边县针对驻村工作队开展AI能力提升培训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张剑

“你是那个AI讲师?今年我儿子考大学,你可帮了大忙!”近日,一段与盐边县出租车司机的对话,让成都格润创新科技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海涛十分感慨。

朱海涛是受邀前往盐边授课的AI专家之一。半年以来,盐边这座地处川滇交界、雅砻江畔的县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全县掀起一场覆盖范围极广的AI学习热潮。

通过实施“AI赋能共同富裕 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以下简称“AI工程”),该县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叫作“一户一AI明白人”。这听起来规模宏大,但背后反映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趋势:AI这项过去高深的技术,正在快速地走进盐边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开始成为一项像开车、用电脑一样的技能素养。

“AI+无人机”技术在汛期自动巡查

AI带给盐边的点滴变化,朱海涛看在眼里。今年4月,第一次站在盐边的讲台上,他深切地感受到了AI与这片土地之间的“距离感”。“很多学员都觉得AI离自己的生活有点远,偶尔有学员提出一些关于AI的问题,也大多是带着好奇与调侃的意味,比如‘DeepSeek可以算命吗’一类的。”

但是,当9月23日朱海涛再次回到盐边坐上出租车时,司机立马认出了“老师”,便兴致勃勃地分享:“今年我儿子高考志愿填报,我尝试着用AI来做参考。把孩子的成绩、兴趣爱好以及其他信息输入进去,AI很快就给出了一份详细的志愿填报建议,还分析了各个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就业前景。”

半年时间,AI如何在盐边实现普及?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盐边县共同富裕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席顾问邓玲介绍,面对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山区特点,该县创新“裂变式培训”模式,即通过“专家带骨干、骨干带学员、学员变讲师”,快速构建起“千人培训师——百支教学小分队——万人AI普及”的培训体系。

截至7月,全县各部门、各乡镇、企业、机关累计制定各级AI培训实施方案64个,培养专业培训师1166名。这些培训师又分散为235支培训小分队,深入机关单位、社区乡村、学校、医院等开展培训,培训已覆盖干部群众1.4万余人。

28岁的渔门镇狮子堡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明珍,是1166名培训师之一。今年4月至6月期间,她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系统学习了AI技术相关课程。“以前直播靠扯着嗓子瞎喊,现在AI变成我的得力助手,帮我分析观众的年龄、地域和购买力,连广告词都能自动生成。”

AI技术应用成为盐边村民增收新利器

通过AI辅助,打通从“田间”到“市场”的通道,今年仅用10多天,王明珍便卖完了自家200亩的西瓜。尝到甜头后,她积极组织村民开展AI培训,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用AI制作视频、辅助直播,把狮子堡村很多农产品搬到了线上,让更多村民实现“用AI赚钱”。

“如今在渔门镇,AI不仅助力于销售环节,在生产环节,它也是村民趁手的‘新农具’。”渔门镇政府工作人员于照含向记者举例说,在该镇犀牛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土壤综合检测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病虫表现等数据,AI算法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动态调整灌溉施肥方案,提高百香果产量的同时,降低了资源消耗量。“现在,我们家果树的病虫害监测与预报,也都靠AI辅助。”犀牛村村民李永辉说。

盐边AI智慧农业云控平台辅助灌溉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并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在盐边,我们看到AI学习正从量变到质变:通过建设AI赋能知识库、提示词库、案例库,该县已汇聚10大场景类型、300余条提示词,形成40余个贴近盐边生产实际的智能体、30余个可复制的应用案例,建成一批AI应用示范场景。

当地提出,力争2027年实现AI全域赋能,构建起“千名讲师+万人应用+N个场景”格局,让AI深度融入特色产业、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基本达成“一户一AI明白人”。

盐边县委组织部供图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