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中欧协作,启动AI赋能下六大畜种噬菌体大规模应用实验

AI科技 2025年11月06日 13:25 2 aa

11月6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牵头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噬菌体科技产业大会”在泉城济南开幕。本次大会不仅是自2016年我国颁布《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以来,国内噬菌体科企合作对接的第十次高规格会议,更是中欧联合推动噬菌体智能化科技在我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会议。

中欧协作,启动AI赋能下六大畜种噬菌体大规模应用实验

签约仪式现场。

人畜共患病原菌抗药性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中国制定《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探索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噬菌体是最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目前已在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亟待开展大规模临床实验,为注册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和证据,实现产业化发展。

本次大会主题聚焦“噬菌体协同抗菌药理学合作研究与创新”,汇聚了来自中国、英国、丹麦、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家和机构的“双Top40”顶尖专家和头部养殖集团公司代表,共同为遏制超级细菌抗药性、保障全球公共卫生提供“中国方案”。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微生物技术改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张友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向东,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国华,以及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玛莎·克洛凯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托马斯·西歇尔茨教授等多位国际权威专家。

会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向东在致辞中回顾了十年的会议历程并表示,噬菌体防控是该院深耕多年的公共卫生领域,建立了通用抗药性监测与噬菌体防控网(Varms)和大型资源库,保存3万多株流行菌株、3000多株裂解性噬菌体,并形成完整的流行病学、抗药性和基因组数据库,构建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编辑平台,与头部动保企业合作研发系列噬菌体产品。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该院积极探索和推进噬菌体的科学研究、注册应用,防治医农牧渔业超级细菌。他表示,未来五年是噬菌体发展的关键期,科企双方合作完成整体实验、撰写并公布研究检测报告尤为重要。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国华在会上表示,噬菌体作为天然、特异、可编程的抗菌资源,已成为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新赛道。目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山东大学、莱斯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在抗药性监测、噬菌体资源挖掘、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省将强化噬菌体领域科研立项与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与国际合作、探索噬菌体注册审评路径,共同推动噬菌体科技突破、产业落地、政策创新,为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山东智慧、中国方案。

本次大会的核心亮点在于将噬菌体研究推向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会议联合了中英丹三国的计算机和噬菌体研究专家,正式宣布将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深度应用于噬菌体的筛选、预测和应用。这项合作将充分利用山东省农科院牵头的Varms通用抗药性监测与噬菌体防控网和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平台,以及丹麦专家团队的PhageCompass生物信息学软件联盟优势,实现对病原菌的精准监测和对噬菌体资源的快速发掘,为解决噬菌体治疗中的配伍和治疗效果预测等瓶颈问题提供科技支撑。张友明院士强调,遏制抗药性需要“one world, one health”的全球化系统思维,AI的赋能将极大加速噬菌体走向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大道。

大会现场,中欧科企签署了《中英丹噬菌体科技产业大规模养殖实验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企协作大规模噬菌体应用实验计划正式启动:覆盖肉禽、蛋禽、猪、奶牛、奶羊、水产等6个主要畜种,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等10种病原菌开展有序的防治实验,旨在获取科企透明、彼此互信、系统可靠的高级别量化数据,以支撑新药注册和分区域推广,并建立“以可控可靠的噬菌体群,防治流行变异的病原菌群”的新概念。

此外,会议还发布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噬菌体诊疗芯片、噬菌体料线后添加设备和禽舍微米雾化设备等创新装备,为噬菌体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此次第十届国际噬菌体科技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欧在噬菌体科技产业化方面的合作迈入了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噬菌体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畜牧业“减抗降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为全球遏制细菌耐药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陈茹 通讯员 杨可欣 张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