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济新高速正加速建设,冲刺年底全线通车目标。与此同时,沁伊高速也传来好消息: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建成通车!8月14日上午,沁伊高速上跨陇海铁路桥...
2025-08-17 0
一个月前,如果你在开发者社区里问「最好用的 AI 编程工具是什么?」,答案大概率会指向 Cursor。
Cursor 凭借着对代码库的理解能力、丝滑的 tab 体验,以及无限次使用 GPT、 Claude 等前沿模型的慷慨承诺,迅速俘获了全球开发者的心,成为无数开发者依赖的生产力工具。
然而,蜜月期总是短暂的。
最近,Cursor 社区炸开了锅。原因无他,官方取消了「无限使用」模式,全面转向基于用量的 API 模式。
一时间,从 Reddit 到 X,声讨不绝于耳,用户们纷纷表示「被背刺了」,直言「那我还不如直接用 API」。
而越来越多的模型商正在推出自己的编程 Agent 产品:Claude Code 逐渐占领了用户心智,Gemini CLI 开源甚至免费,OpenAI Codex CLI 为 Plus 会员提供 GPT-5 模型调用…
Cursor 的收费策略调整背后,揭开了一个 AI 应用层创业公司正在集体面临的残酷现实。
风投家 Chris Paik 一针见血地指出,Cursor 的问题,并非个例,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致命顽疾」。
另一篇广为流传的博文则用了一个更加露骨的比喻:
Claude 是毒品,Cursor 只是毒贩。
这些明星 AI 公司,看似在社交媒体上风光无两。但当潮水退去,人们才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只是在为 OpenAI、Anthropic 这样的上游厂商打工,甚至是在「赔本赚吆喝」。
它们看起来有产品,有用户,有收入,但它们真的有未来吗?
在硅谷的创业圣经里,产品市场契合 (Product-Market Fit, PMF) 是一个被无数次提及的金科玉律。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产品正好满足了市场的强烈需求,用户愿意反复使用、甚至离不开你。
从这个标准看,Cursor 无疑是 PMF 的典范。开发者们用脚投票,让它的用户数和讨论度一路飙升。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硬币的另一面,一个同样重要、甚至更关乎生死的概念:商业模式-产品契合 (Business-Model–Product Fit, BMPF)。
你获取价值的方式,能够可持续地、成比例地,超过你交付价值的成本。
说白了,就是你的生意得能赚钱,而且是健康地、规模化地赚钱。
而 Cursor 恰恰在 BMPF 上栽了一个大跟头。它的核心问题,出在那个曾让它魅力无限的词上——「无限 (Unlimited)」。
Cursor 此前采用的是订阅制,用户支付固定的月费(比如 20 美元),就可以「无限次」地调用背后最强大的 AI 模型。
这是一个典型的 「固定收入,可变成本」 的模型。
这种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成本是不可控的。用户用得越多,Cursor 需要向 OpenAI 和 Anthropic 支付的 API 调用费就越高。
这就像是开了一家自助餐厅,每个顾客付 100 块钱就能随便吃。如果来的都是小鸟胃,餐厅可能血赚。但如果来了一群大胃王,吃掉了价值 500 块的食物,餐厅就得亏掉底裤。
在保险行业,这种模式是常态,但保险公司有精算师这个核心部门。他们会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精确计算风险、定价保单,并对用户进行细分,确保整体上赔付的成本低于收到的保费。
然而,追求「指数级增长」的初创公司,几乎没有这种「精算」的基因和能力。
当你的收入固定,而成本随着用户使用强度线性、甚至超线性增长时,你卖的就不是软件 ,而是在承销风险。
没有精算纪律(比如合理的定价、用户分层、使用上限、免责条款),这种商业模式最终都会滑向同一个深渊。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产品用自己的尸骨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失败案例背后的问题如出一辙:
1. 用户群反向筛选
最先流失的,往往是那些使用频率最低、最「划算」的用户。他们发现自己付的月费远超实际使用价值,于是转向了更灵活的、按次付费的竞品。而留下来的,全是那些「薅羊毛」的重度用户,他们从产品中榨取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支付的费用。
随着时间推移,老的用户群会逐渐演变成一群「高成本」用户,导致毛利率急剧恶化。在保险业,这被称为死亡螺旋。
2. 亮眼增长掩盖内部问题
在公司高速增长期,新用户的大量涌入,可以在短期内掩盖老用户群的利润侵蚀问题。总收入在增长,DAU (日活跃用户) 在增长,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健康的利润正在被悄悄地、持续地蚕食。这就像一个外表光鲜的苹果,内部已经开始腐烂。
Cursor 遇到的正是这个窘境。那些编程最勤奋、对 AI 依赖最重的「超级用户」,恰恰是让 Cursor 亏损最严重的用户。为了堵住这个窟窿,Cursor 别无选择,只能涨价、加限制。但这又反过来伤害了所有用户,引发了剧烈的反弹。
很多快速增长的公司,会混淆两个概念:市场营销 和 补贴。
它们都是烧钱换增长的策略,但本质截然不同。
外卖大战就是最生动的例子。当配送费被补贴到极低时,用户需求旺盛,PMF 看起来无比强劲。可一旦补贴取消,价格回归到真实成本,很多需求就会瞬间消失。
也许用户爱的不是「15 分钟送达」这个服务,而是爱「被补贴的低价」。所谓的「契合」,是和折扣契合,而不是和产品本身。
有人可能会拿出 Uber 和 DoorDash 作为反例:它们不也亏损补贴了十年,最后成功上市了吗?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区别。Uber 和 DoorDash 的故事,核心逻辑是:通过前期的补贴,换取未来的运营效率提升和定价权。
它们的商业模式存在一条通往正利润的运营路径:随着司机和用户密度增加,接单效率和车辆利用率会提高,单位成本会下降。同时,当它们形成网络效应和用户习惯的护城河 后,就拥有了向用户和司机两端提价的能力。
风险投资 (VC) ,正是为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商业模式而设计的。
但问题是,Cursor 有这样的「桥梁」吗?
答案是:没有。
Cursor 的用户,追求的是最顶级的编程辅助体验。而这种体验,目前完全由 OpenAI、Anthropic 这些前沿模型实验室定义和提供。
这意味着,Cursor 在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完全没有控制权:
Cursor 的商品销售成本 (COGS) 死死地钉在了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价目表上。
如果 Cursor 为了降低成本,换用更便宜、但性能更差的模型,那些冲着高质量体验来的核心用户会立刻察觉并流失。而那些能接受弱一些模型的用户,完全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替代品。
如果 Cursor 坚持使用最强模型,同时又保持平价,那么服务重度用户的可变成本将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压垮自己。
所以,任何时候,当你在一个可变成本的生意里看到无限这个词时,它的 PMF 就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被证实的问题。你必须不断地追问: - 用户究竟是为你的产品而来,还是为你的补贴而来?
- 如果按照真实的边际成本收费,他们还会用吗?还会用这么多吗?
在 Cursor 按成本比例定价之前,它永远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快速增长的营收,完全可以和持续恶化的毛利率并存,只要重度用户发现「套利空间」的速度,快于你调整定价的速度。当团队还在为暴涨的 DAU 举杯庆祝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正在为一个看不见的「用户回扣计划」默默输血。
这就是企业如何一步步走向「花 20 块卖 10 块钱东西」的规模化自杀。
如果说 Chris Paik 的分析是从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入手,那么另一篇博文的比喻则更加辛辣和形象:
在当下的 AI 生态里,OpenAI、Anthropic 是「制毒工厂」,而像 Cursor 这样的创业公司,只是「下游毒贩」。
科技圈正在上演一出「绝命毒师」的大戏。
少数几个强大的实验室,在幕后合成「毒品」——也就是那些性能超群的基础模型。然后,成百上千的创业公司,扮演着「毒贩」的角色,想尽办法将这些「毒品」送到用户手中。
这些「毒贩」们,通常会做这么几件事:
这个模式在初期看起来不错。用户一片叫好,投资人目光被吸引,纷纷开出天价估值。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残酷的真相会慢慢浮现:
让我们点名看看这个「毒贩」名单:
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令投资人垂涎的 ARR 数据,它们也确实在做大整个 AI 应用的市场,用 VC 的钱补贴用户,它们向整个行业证明了,某个特定场景下的市场需求有多么巨大。
但这是一种危险的权衡。
当它们把市场培育成熟时,也等于向上游的「制毒师」们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快看,这里的用户有强烈的需求,这块市场可以收割了!」
而「制毒师」们,不会忽视这个信号。
在 AI 领域,YC 的每一期 Demo Day,或者每一轮新的风险投资公告,我们都能看到相似的故事在上演。我们这里讨论的还只是编程工具这一个细分赛道,同样的动态,正在并且将会在其他快速增长的领域不断复制:会议纪要、AI 心理咨询、创意写作助手……等等。
不过,这样的观点也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比如有人就指出:
真实世界中的运作模式往往恰恰相反,生产者赚得很少,真正的利润反而物流和分销环节。
也有一线从业者认为,把 Cursor 看作简单的「套壳厂」或「经销商」标签,掩盖了技术价值链的复杂性。
AI 套壳厂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如果 Cursor 是 OpenAI 的套壳厂,那 OpenAI 是不是英伟达的套壳厂?英伟达又是不是台积电的套壳厂?」
在技术栈的每一层,价值和依赖都是相对的,护城河是动态变化的。就像 Netflix 整合上游的拍摄资源同时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一样,下游应用并非没有创造力。
Cursor 的支持者认为,tab 自动补全就是 Cursor 的核心护城河,体验远超 Copilot,用户会愿意为此单独付费。
从这里开始,摆在所有「AI Wrapper」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岔路。
这是最悲观,也最可能在短期内发生的未来。
当基础模型提供商(也就是「实验室」)决定自己直接服务终端用户时,「套壳厂」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彻底挤压。
风险投资机构 Foundation Capital 指出,这种威胁绝非理论。
因为作为无数 AI 应用的骨干,大型模型实验室拥有一个「上帝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哪些领域正在驱动大量的 API 调用、哪些新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哪些功能最受欢迎。
凭借这些信息,它们可以迅速锁定有前景的用例,并将其直接整合进自己的原生产品中。
他们一张图,生动地描绘了这个「价值链挤压」的过程。
起初,基础设施层(如芯片、云计算)和模型层占据了大部分价值。应用层百花齐放,但利润微薄。随着时间推移,模型层会不断向下游渗透,将那些被验证过、需求最广泛的应用功能,直接集成到自己的核心产品中。
对于那些只做了一层「漂亮皮囊」、没有构建起真正壁垒的「套壳厂」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它们的护城河,可能只有一张 UI 设计图那么深。
这是更乐观,也更遥远的未来。
在这个未来里,基础模型本身会变得像电力、自来水一样的基础设施。而用户的产品需求则在不断提高,最终来到智能体时代。
Foundation Capital 将 AI 应用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浪潮:
当模型性能不再是 OpenAI、Anthropic 等少数几家巨头的专利,而是变成一种可以轻松获取的、商品化 的能力时,竞争的焦点就会从「谁拥有最好的模型」转移到其他维度。
这个趋势的背后,是开源模型的崛起。Qwen、DeepSeek 等模型的出现,让企业和开发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足够好的模型性能,甚至进行深度定制和私有化部署。
在 Agentic 时代,真正的护城河不再是历史数据的存量,而是与真实用户在真实工作流中的实时反馈闭环。
巨头或许拥有海量数据,但它们看不到跨产品、跨工具的真实工作流程。而创业公司恰恰可以切入这些缝隙,通过观察端到端的流程,收集到「工作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宝贵数据。
这种进化需要依赖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让 AI 不再仅仅是 Copilot (副驾驶),而是成为一个能自主学习和行动的智能体。
真正的价值,也许存在于以下五种策略中:
1. 掌握现实需求定制的工作流
企业流程中充满了各种边缘案例、异常情况和不断变化的规则。通用大模型很难处理所有行业的变化,但专注的创业公司可以变复杂为优势。例如,保险理赔流程因保单、地区和法规而异。初创公司 Fulcrum 设计的 AI 系统在遇到模糊情况时会让人类专家介入,并从专家的处理方式中学习,逐步建立起一个处理异常情况的知识库。
2. 在模糊领域创建专有反馈闭环
在那些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结果好坏很主观的领域,大模型难以训练。初创公司可以定义自己领域内的「成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反馈闭环。例如,PlayerZero 的代码智能体通过持续分析代码库、工单和遥测数据中的故障与解决模式,不断优化自己对分布式系统行为的理解。
3. 掌控执行层
护城河也可以来自深入到大公司不愿意触碰的、混乱的技术栈底层。例如,Maximor 专注于企业 ERP 系统周围的「影子流程」——那些存在于电子表格、桌面脚本和非官方 SOP 中的工作方式。他们的 AI 工具观察这些真实行为,生成反映实际工作流程的智能体剧本。
4. 聘请领域专家并与客户深度绑定
构建强大的 AI 应用需要深刻的领域知识。Regie.ai 是一家为销售团队开发 AI 智能体的公司,其领导团队中有许多是前销售和营销高管。他们不仅招聘懂行的人,还让工程师和产品团队深入客户一线,与销售代表并肩工作,以确保他们的 AI 优化的是真实商业影响,而不仅仅是发送邮件数量等表面指标。
5. 保持高速,深入细节
AI 时代,速度是创业公司的超级武器。更早发布产品意味着更早收集用户数据,触发更多的反馈循环,从而更快地改进模型。但快不代表马虎。创始人必须亲自下场,研究每一个边缘案例,内化流程中的每一个痛点,才能构建出真正高效的智能体。
总结一下,在一个乐观的未来,当模型本身不再是壁垒时,「套壳厂」们有机会建立起新的护城河。
简单来说,当核心模型可以被轻易获取和仿制时,「套壳厂」的价值就不再只是「分销」,而是「调酒」——将不同的基酒 (模型)、辅料 (数据、工作流) 和技法 (UX) 结合起来,为特定客户调制出独一无二的「鸡尾酒」。
Cursor 的隐忧,也是整个 AI 应用创业生态的隐忧。
它揭示了一个事实:在技术范式变革的早期,离核心技术最近的地方,拥有最大的定价权和价值捕获能力。
对于所有奔跑在 AI 应用赛道的创业者来说,那个曾经被奉为圭臬的 PMF,如今必须让位于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你的 BMPF (商业模式-产品契合) 健康吗?
补贴不是商业模式,它最多只能是通往运营效率或结构性护城河的一座桥梁。
而营销的价值在于分发,而不是伪造产品价值。
如果你的商业模式里,暗含着对用户的经济补贴(比如在可变成本业务上提供「无限」套餐),那么你所谓的 PMF,就永远没有得到过真正的验证。
Cursor 不得不做出选择。如果它继续补贴重度用户,它可以维持增长的表象,但无法宣称自己拥有明确的 PMF。如果它开始按成本比例收费,一部分用量会消失——而剩下的那部分,才是它真正的市场。
幸运的是,被上游吞噬并非唯一的宿命。通过深入垂直领域,构建无法被轻易复制的学习系统和数据闭环,应用层公司依然有机会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
对于创始人们来说,现在最应该在夜深人静时拷问自己的问题是:
我的用户,到底是需要我的产品,还是……只是需要我的补贴?
以及,当模型能力成为标配后,我真正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一家 AI 创业公司,最终是成为牌桌上的玩家,还是巨头牌局里的一张废牌。
本文参考来源:
相关文章
目前,济新高速正加速建设,冲刺年底全线通车目标。与此同时,沁伊高速也传来好消息: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建成通车!8月14日上午,沁伊高速上跨陇海铁路桥...
2025-08-17 0
IT之家 8 月 17 日消息,水月雨旗下全新旗舰平面头戴式耳机“天空之城 Laputa”现已在京东开启预售,定价为 4999 元,9 月 16 日起...
2025-08-17 0
一个月前,如果你在开发者社区里问「最好用的 AI 编程工具是什么?」,答案大概率会指向 Cursor。Cursor 凭借着对代码库的理解能力、丝滑的...
2025-08-17 0
今年手机圈又到换机季,荣耀Magic8 Pro提前放出消息,准备在影像、续航、性能三个方向硬刚对手。屏幕用6.71英寸直屏,同时支持3D人脸识别和超声...
2025-08-1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怎样查别人打牌装了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手机麻将越打越输的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出去打...
2025-08-17 3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17 8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17 10
今天给各位分享打麻将十句必胜口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打麻将十句必胜口诀麻将实战举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5-08-17 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