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今日快讯 2025年08月03日 11:23 0 admin

文 | 小伊评科技


根据数码闲聊站的话说,除了华为之外,其他国产超大杯(Ultra)机型里面只有一款确认采用1英寸主摄。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至于其他超大杯都会采用超大底的方案,并且重点会放在“长焦”上。

其实这已经不是啥新奇事了,VIVO X200 Ultra不就已经抛弃一英寸换用了LYT818+35mm么?

抛弃1英寸,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给大家说过了,这是必然的情况,为啥呢?因为感知不强且槽点一大堆。

有些人会说了,一寸大底一寸强,你怎么能说感知不强呢?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好,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CMOS传感器的光学尺寸的提升可以带来哪些好处,无非就是两点: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光量更大,进光量更大有啥优势呢?理论上细节保留更丰富弱光拍摄性能更强。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虚化(散景)效果更好,可以让主体物更突出(适合拍摄人像、特写)

从理论上来讲,大底的优势确实是存在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这个优势在目前手机这个载体上发挥不出来,为啥呢?因为手机上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终极短板——23mm焦段

23mm焦段是个什么样的焦段呢?他是典型的超广角焦段。超广角镜头有啥特点呢?就是视野广,适合用来拍摄大场景,比如风光等等。

简单来说,用超广角这种镜头拍摄的素材,天然的对大底传感器所带来的“解析力”和“虚化”他就不敏感。

别说1英寸和1/1.3英寸不敏感了,就算是1英寸和全画幅在这种场景上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这里只说默认场景,至于有些高端玩家拍延时摄影、故意调低快门速度等不在此列

下面这两组样张分别是拍自小米15Ultra 1英寸和松下S5M2全画幅的超广角样张,哪怕你把它放大了看,差距也不是很大。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在亮度充足、无特别需求的场景下,连全画幅和1英寸的差别都没有非常大,你就更别说英寸和1/1.3英寸这种级别的差距了,我在之前专门做过对比,如下所示: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有人会说了,夜景弱光场景上,大尺寸传感器有优势,这个没毛病,确实是。

但是你别忘了,手机上有个“夜景算法”,——就是在1秒钟拍摄100张照片,然后堆栈出来一张照片。

说白了,不管你是1英寸还是1/1.56英寸,只要用上夜景算法,其实差别都不大,我之前是专门做过测试的,下面这组样张就是。

国产巨头集体抛弃1英寸!喜大普奔,路终于走对了!

而且还要告诉大家一个非常惨痛的事实——哪怕是千元机拍出来的夜景照片和所谓旗舰机,成像效果上的差距都没有多大,因为都是算法算出来的。

至于,景深和虚化效果,我就问你,23mm焦段下拍摄的照片,你要毛的景深?要景深有用吗?本身主体物就不突出,除了多机型对比一下,意义根本不大。

简单来说,从1/1.56英寸到1英寸,这个级别的提升在硬件层面所带来的直接感受提升已经很小了,尤其是在手机这个载体上来说。

如果你对手机摄影比较熟的话,就应该知道,目前很多人拍东西尤其是拍人都会调用2X或者3X,很少会直接用1X进行拍摄。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什么镜头来说,提升传感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或者说感官上的提升)比较大?没错,就是长焦镜头。

为啥呢?因为长焦镜头,对空间的压缩感更强,被摄物体会被放的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解析力的重要性就会被放大。

另外还有就是,长焦端本身对于“虚化”的要求就是比较高的,老法师都追求虚化如奶油般晕开的效果。

那么大底的“虚化效果”优势在这里就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而且,就我们目前用手机摄影的习惯来说,也是长焦镜头的使用率要远高于广角镜头,所以手机厂商把料堆在长焦镜头上才是一个有价值的做法。

个人认为,这才是手机摄影未来真正的发展道路。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