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人文智能长沙论坛——智敬先师:人文智能岳麓会讲”在长沙成功举办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4日 14:43 0 aa
“人文智能长沙论坛——智敬先师:人文智能岳麓会讲”在长沙成功举办“人文智能长沙论坛——智敬先师:人文智能岳麓会讲”在长沙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8日,时值孔子诞辰2576年,“智敬先师:人文智能岳麓会讲”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汇聚了来自中央宣传部、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上海博物馆、中华书局、广州美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论坛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他回顾了书院"朱张会讲"的学术传统,强调跨学科对话的重要意义。国防科技大学毛新军教授指出,会议旨在探索数字时代中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文研究,呼吁以"负责、创新、奉献"的态度运用大模型等技术。北京大学袁晓如教授提醒,在技术快速发展时,必须重视人文价值的守护与开拓。岳麓书院戴彼得教授从中西比较视角指出,人工智能虽在信息处理方面优势显著,但其与人文研究的根本目的仍需深入契合。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杨海峥教授以《史记》研究为例,系统分析了AI技术在古籍影像处理、自动标点、实体识别等方面的突破,指出仍面临模型知识储备不足等挑战。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深入解读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八项重点任务,强调构建文化数据库、建设国家文化专网的重要性。

香港科技大学康文林教授回顾了数字人文从"细读"到"远读"的演进,指出其与量化社会科学的互补潜力。华南理工大学金连文教授聚焦文本图像篡改检测技术,提出结合视觉与语义分析的综合框架,展示了团队研发的"通古大模型Tonggu-R1"的应用前景。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健指出,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亟需从"辅助工具"转向"核心使命"。北京建筑大学侯妙乐教授以石窟寺数字化为例,展示了实景三维技术在文化遗产精细化建模与智能管理中的突破。广州美术学院安娃副教授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认知链条出发,阐释了数据可视化与文化数字化的生活化应用。湖南大学战蓓蓓副教授通过虚拟复原、文本分析与网络构建,呈现了数智技术在书院研究中的多维价值。

中华书局古联公司总编辑朱翠萍提出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推动古籍数字化与人文教育智能化转型。华中师范大学郑达教授探讨了算法与机器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转变,指出智能机器正从工具转变为"非人类"创作伙伴。北京大学袁晓如研究员强调,通过数据可视化可重构历史知识,建立人机协同的符号体系,揭示文明演变规律。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南大学易龙、湖南大学陈仁仁、肖懿、肖晟等嘉宾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智能技术不仅提升了研究效率,也为跨学科融合与人文教育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本次论坛全面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古籍整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创作、历史研究与人文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成果,为推动构建以"出版、数据、可视化、教育、科研"为核心的人文智能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智能赋能人文的广阔前景。

潇湘晨报记者钟锦涵 通讯员于家钰、战蓓蓓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