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我在长三角城市群坐飞机:一次短途飞行,如何无缝衔接世界?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6日 13:55 0 admin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往返南京禄口机场飞行距离273公里,飞行时间35分钟,如此近的距离,为何要开设航班?

“十多年前,南京至上海的航班用的是ERJ-145小飞机执飞,载客量只有50人,因为衔接国际航班,旅客行李多,多得货舱实在塞不下了。‘溢出来’的行李我们只能用一辆货车帮旅客拉到了浦东机场。”

近年来,中国东方航空在长三角地区开通多达7条飞行时间1小时左右的“超短途”航线,为的是让长三角旅客能够无缝衔接上海浦东机场国际航班。

10月12日,南京禄口飞上海浦东MU2881航班全满员起飞。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超短途航线:强化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衔接全球便捷通道

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中国东方航空在现有南京、南昌、合肥、丽水、宁波、温州、义乌至上海浦东枢纽的7条接驳航线上持续加密运力,航班量每周往返76班次。此举不仅为长三角地区旅客架起经浦东枢纽快速通达全球的便捷通道,也将显著提升浦东机场的中转效率和辐射能力。

而东航打造的这批“接驳”航班,通过多航点间的“空空联运”,高效连接主要城市与浦东枢纽。具体航班安排为: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浙江丽水—上海浦东均为每日一班;上海浦东—南昌每日两班;上海浦东—浙江宁波于每周一、四运行;上海浦东—温州在现有每日多班运营外,还特别增开周一、四、五、日的航班,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上海浦东—义乌为浙西北地区旅客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

据了解,旅客选择东航接驳航线出行,经浦东机场中转国际航班,可享受“一票到底、行李直挂、无缝中转”服务。东航还在购票方面给予旅客多种优惠。

我在长三角城市群坐飞机:一次短途飞行,如何无缝衔接世界?

东航机队。中国东航供图

记者体验:见证长三角一体化,感受“空空”快速中转

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举办前夕,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随机体验了两趟超短途“接驳”航班。

第一程是上海浦东飞南京禄口,航班号MU2882,飞行距离273公里,飞行时长35分钟。刚上飞机,当班乘务长李玲就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晚我们航班上座率相对较低,有88位旅客。然而,今早从南京飞往上海的航班却是满员状态,搭载了158位旅客。”李玲向记者介绍,“这个航班平飞时间只有五分钟,我们乘务员会利用五分钟进行下降安全检查。”“我平均2个月能够轮到一次这种‘超短途’航班飞行任务,其实每次虽然时间很短,但挺有感触的,因为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临近航班关闭舱门前五分钟,地勤人员急匆匆地将舱单送到李玲手中,“本次航班减员9名,一共79人,9人均无行李。”李玲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在回程航班中不算少见,“因为上海飞南京的旅客中90%以上都是中转的,很多旅客因上一程航班各种原因,赶不上飞机,我们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会妥善安置好他们的。”

在短短的35分钟飞行中,贝壳财经记者和坐在身边的旅客李凡、孙琦夫妻二人聊了聊。“我们俩是在英国刚度蜜月回来,也是第一次坐这个‘超短途’航班,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上海与南京之间的航班。”孙琦告诉记者,“我们俩是坐高铁去的上海,先是到了上海虹桥火车站,在虹桥站体验了东航‘空铁通’服务。我们出发当天中午到了上海,就在虹桥火车站把行李交给了东航并办理了值机手续,随后就不用管了,我和先生在上海游玩了大半天,当天晚上自己去浦东机场坐飞机。”李凡则表示,回来也感觉方便多了。“‘行李直挂’从伯明翰直接到南京,我们下午5点下飞机,在浦东机场免税店逛了逛,吃了顿饭休息了一下,坐上这个航班回南京正好,比去虹桥转乘高铁时间上其实差不多。”

我在长三角城市群坐飞机:一次短途飞行,如何无缝衔接世界?

10月11日晚,上海浦东飞南京禄口的航班抵达机场后正在卸行李。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23时许,飞机缓缓降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飞机停靠远机位,金秋夜晚的金陵城还是有些许寒意的。在停机坪上,贝壳财经记者观察到,这趟航班货舱里,旅客的行李真不少,地勤人员开来了6辆小车才将这79位旅客的行李装卸完毕。东航南京禄口机场工作人员刘晖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南京至上海的这个航班已经开了十多年了,我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当时这个航班用的是ERJ-145LR小飞机执飞,载客量只有50人,因为衔接国际航班,旅客行李多,多得货舱实在塞不下了。机长不得不要求卸下部分行李,以确保航班安全飞行。而这些‘溢出来’的行李我们只能用一辆货车帮旅客拉到了浦东机场。自此以后,一直就采用中型客机来执飞。”刘晖介绍,南京至上海航线基本上都是国际商务旅客,绝大部分都是国际、国内中转旅客,节假日也会有部分学生客流。这个航班上座率一直都不错,尤其是早上南京飞往上海的航班。但他也坦言,据他所知,这个航班公司并不赚钱,因为衔接国际航班,行李量大,机票便宜,它的“衔接”意义大于商业价值。

10月12日一早,南京禄口机场13号登机口前往上海浦东的乘客排起了长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次日一早6点,贝壳财经记者从南京跟机返回上海浦东,在值机现场,记者注意到,东航在南京始发航班的截载时间已缩短至40分钟。刘晖告诉记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航司采用RFID行李追踪、精细化调度等手段将效率提升到了最高点。这对从南京出发经由浦东中转国际航线的旅客意味着更短的时间消耗。7时25分,载着138位旅客的MU2881从南京禄口机场起飞。乘务长沈睿云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对于这个“超短途”航班,乘务组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例如已经把矿泉水提前放置到每一位旅客前的座椅口袋里,把毛毯提前准备好。“虽然旅途短暂,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为旅客带来温暖。”

直击浦东“急客中转”贴心高效,感受义乌小商品之都的航空梦

36分钟后,MU2881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浦东机场好大啊,真担心中转来不及”,滑行时间都快赶上天上飞的时间了。”坐在记者身边的旅客刘先生要转机前往日本,他有些焦急,因为他的国际航班还有一个小时就要起飞了,“我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贝壳财经记者和刘先生一起从廊桥走进了航站楼,找到了“答案”。东航浦东地面服务部工作人员李昕蒙和她的同事正身着红色中转服务马甲站在廊桥口前,为“中转急客”服务,她们在刘先生身上贴了一个“中转急客”标签,并且告诉刘先生应该如何快速中转。李昕蒙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旅客身上贴上显眼的‘中转急客’标签,一路上都有我们东航的工作人员为他指引,直至他顺利踏上中转航班。

我在长三角城市群坐飞机:一次短途飞行,如何无缝衔接世界?

10月12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H104登机口前,东航浦东地面服务部工作人员正身着红色马甲为“中转急客”提供服务。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其实我们东航在浦东快速中转的基础上,还开通了‘通程航班’服务,已覆盖众多国内外站点,并且我们还升级了‘空港通’服务,支持国内多个城市经虹桥中转至浦东国际时享受‘行李免提’服务。”李昕蒙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在面对大量中转旅客时通过高效的路径引导、联检手续协调来确保旅客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中转。”

随后,贝壳财经记者也在浦东机场体验了一次“中转服务”。中转搭乘另一趟“超短途”航班前往义乌。义乌机场是一座服务于浙中地区的4D级国际支线机场,也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航空港。目前,义乌机场开通30条航线,覆盖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26个国内城市及首尔、曼谷、马尼拉等国际航点。作为浙中重要交通枢纽,机场助力义乌小商品贸易 “买全球、卖全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4 年旅客吞吐量达340.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7万吨,全国排名分别跃升至第55位和第51位。

2025年9月10日,东航开通每天一班浦东往返义乌航班,义乌由此成为东航从浦东枢纽往返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第7个航点。首航当天,航班客座率达到84.71%,中转联程旅客占比约七成。11时50分,贝壳财经记者坐上了这趟航程350公里,飞行时长45分钟的航班。当班飞行乘组来自东航西北分公司,机长告诉记者,在陕西,这样的短途航班不少,例如西安至延安、榆林等,主要还是因为其他交通不便利。而在长三角如此交通高度发达的地区开通这么短的航线,其实在开通初期我也是不太理解的。“这个航班飞行就像飞抛物线,我们刚上去平飞没五分钟就要下降了,一般我们飞行高度只有6000米左右。”机长说,这是9月以来他第三次执飞上海到义乌的航班,其实客座率真的很高。“90%都是义乌前往世界各地经商的旅客们。”

浙江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它的航空需求非常迫切。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来自阿联酋的迈克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现在可以直接坐飞机从义乌中转上海浦东回阿联酋,以前我都是要先坐大巴去杭州,然后转高铁去上海再回阿联酋的。”

我在长三角城市群坐飞机:一次短途飞行,如何无缝衔接世界?

10月12日,上海浦东至义乌航线登机口排起长队。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俞金旻摄

与此同时,义乌机场改扩建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未来跑道将延长至3400米,飞行区等级从4D升级为4E级,可起降波音777等大型客机。同时将新建航站楼约4.1万平方米、货运库1.74万平方米,计划2028年完工,届时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3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将进一步强化义乌作为国际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义乌机场目标到2027年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国内通航点增至33个,国际(地区)航线增至5条(如首尔、大阪等),重点拓展服务全球小商品集散的特色国际航线。

当秋意再次弥漫黄浦江畔,我们即将迎来第五届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10月19日,这场由中国东方航空与上海机场集团联合承办的行业盛会将以"创新领航 智链未来"为主题,在上海如约而至。

论坛始终致力于将最前沿的航空理念转化为旅客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从缩短中转时间到推广无纸化出行,从优化行李服务到拓展空铁联运,这些改变正悄然提升着每个人的出行体验。而今,上海航空枢纽的建设成果,也正通过更密集的航线、更实惠的票价和更舒适的服务,实实在在地惠及着每一位选择飞行的普通人。

这场盛会不仅关乎行业未来,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出行方式。在这里探讨的每一个议题,都将在不远的将来,让航空旅行变得更便捷、更舒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薛京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