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消防日。近年来,一大批贴近实战、管用有效的新产品、新装备走进公众视野,在消防救援一线大展身手:机器狗穿透烟雾追踪热源,协助侦察地形和火情;无...
2025-11-09 0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5年美国科技圈裁员潮汹涌,英特尔裁2.1万、Meta裁600人波及顶尖AI团队、IBM年底拟裁数千人,其中亚马逊1.4万裁员最扎眼,占企业员工4%,每10个白领就有1人失业。
美国科技巨头一边喊拥抱AI一边裁员,亚马逊CEO说为优化文化,可内部文件却计划用机器人取代50万岗位,这到底是组织优化,还是AI战争的开始?
亚马逊这次裁员从一开始就透着矛盾,被裁的全是关键部门,人力资源、物流、支付,还有核心的亚马逊云服务,这些部门刚好是推进AI落地的核心板块。
贾西说裁员和AI暂时没关系,但明眼人一看就懂,这是要把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全砸进AI基础设施里。
为啥这么急着投AI?看AWS的表现就知道了,AWS是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也是它跟全球对手拼AI的主战场。
可2025年二季度,AWS营收309亿美元,只涨了17.5%,远不如微软Azure的39%和谷歌云的32%。
市场都在担心它的龙头地位保不住,加上亚马逊股价在纳指七姊妹里垫底,贾西必须拿出真动作,证明亚马逊在AI上有底气、能赚钱。
而更有意思的是亚马逊的两面操作,这边裁着1.4万企业员工,那边又启动了节假日招聘,要在美国仓储物流网招25万临时工。
10月27号还宣布砸超40亿美元,到2026年底把配送网络扩两倍,2025年底前要让4000多个小城镇用上当日达次日达。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是因为自动化还没做到位。
要知道,亚马逊早在2012年就收购了KivaSystems,现在已是全球仓储自动化的老大。
货架机器人早升级了,换成带AI和计算机视觉的自主机器人、机械臂,甚至有人形机器人,能让订单处理快30%-40%,成本降20%。
可技术瓶颈还是绕不开,机械臂抓不了软的、反光的或形状奇怪的商品,机器人遇到新任务得练大量数据,动作还笨,亚马逊自己也说,要做到全环节端到端自动化,至少还得十年。
这种自动化跟不上,AI又不能等的情况,逼得亚马逊只能走裁员省钱和临时工补位的路。
其实从2021年贾西接CEO开始,就把降本增效当核心,总说要节俭、快决策,还想把亚马逊变回全球最大的初创公司。
一开始没想着硬裁员,而是劝员工自愿走,甚至把没严格打卡的员工算成主动离职,这样连遣散费都省了。
可软的办法不管用,最后只能来硬的,毕竟在AI赛道上,亚马逊已经输不起了。
而且亚马逊裁员不是单独事件,现在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这么干,全是为了抢AI赛道。
谷歌裁了平台设备团队几百人、智能电视团队25%的人,还高调说要加大AI投入,设计软件公司Canva直接把技术写作岗砍了,迪士尼裁了好几个部门的人,全力推自动化,分析师说是AI自动化闹的。
最让人意外的是Meta,它重组AI业务时裁了600人,连田渊栋这样的知名AI科学家都没保住,甚至波及到图灵奖得主杨立昆领导的FAIR团队,那可是全球AI研究的顶尖团队。
这足以看出科技公司推AI的狠劲,只要项目不能快速落地出成果,哪怕是基础研究的明星人才,也可能被裁。
麻省理工的达龙・阿西莫格鲁教授,去年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研究自动化,他早说透了这场裁员潮的本质,亚马逊要是找到能赚钱的自动化方法,其他公司肯定跟着学。
这话不是吓唬人,以前亚马逊的仓配体系是美国蓝领的饭碗蓄水池,每年多招几万人很正常,可现在它计划用机器人替掉50多万岗位,一旦这模式跑通,整个零售物流行业几百万个工作都会受影响。
要知道,零售物流是吸纳就业的大头,真要是大规模自动化,普通劳动者的日子就难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用技术替人力的玩法,以后可能会传到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就业市场,都会面临大挑战。
看着巨头们裁员,普通人最关心的肯定是,AI到底会抢哪些人的饭碗?最近Bloomberry上有份研究火了,或许能给答案。
这份研究是招聘数据公司Revealera的联合创始人做的,分析了2023年1月到2025年10月近1.8亿份全球招聘信息,结论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AI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但对不同岗位的影响差太多了。
最危险的是纯执行类工作,尤其是不用怎么动脑子、不用沟通的岗位,数据很明显:计算机图形设计师招聘需求降了33%,摄影师降28%,内容写作者也降28%。
而且不是只降一年,是连续两年下滑,这说明AI真在慢慢替这些岗位干活。
但也不是所有岗位都在走下坡路,平面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的需求就比市场平均好,为啥?
因为他们的活不只是给需求就出图,还得跟客户反复聊、根据市场反馈改方案,这些需要懂人心、能灵活调整的事,AI现在还干不了。
还有网红营销专员,需求反着涨,2024年涨10%,2025年直接涨到18.3%。
虽说AI数字人带货很常见,但多数品牌还是愿意找真人,数字人带货都一个样,没个性、没感情,可营销拼的就是创意和温度,这正是人类的优势。
再加上管理岗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个规律,整体看管理岗需求降了8%,但拆开来就不一样,高层领导只降1.7%,中层经理降5.7%,而不带团队的基层执行员工降了9%。
越靠近做决策、担责任的岗位,越不容易被AI替掉,因为AI能处理数据、给建议,但不能像人一样担风险,也没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里协调资源、解决矛盾。
这份研究最后得出个结论,AI淘汰的不是岗位,是岗位里的执行环节。
以后职场里,能留下来的就两种人,要么会做决策、敢担责任,要么能做复杂执行、需要感情和创造力,那些光靠重复劳动、不用动脑子的活,才是最容易被AI抢走的高危活。
退一步说,就算像亚马逊说的,全环节自动化要等十年,甚至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做不出来,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资本想搞自动化、标准化,已经是科技行业的共识。
看近二十年美国科技巨头的成长,就知道用科技替人力是必然趋势,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1年苹果营收第一次破1000亿美元时,有6万名员工,后来再增1000亿营收,只多招了3.2万人。
到最近从3000亿涨到4000亿营收,新增员工才1.7万,营收越涨,要的人越少,核心就是技术替了人工,效率提上去了。

还有微软的变化更有代表性,以前微软很依赖人力,实现第一个1000亿营收时,要多招12.4万人,到2000亿营收时,少了点,要9.7万;可最近一次增1000亿营收,只需要7000人。
从12.4万到7000,这么大的差距,全靠AI、云计算改了传统工作模式,以前要大量人写代码、做客服、整理数据,现在AI工具很快就能搞定。
这些巨头的成长逻辑,其实是给普通人敲警钟,拥抱AI不是想不想的事,是必须做的生存题。
与其担心AI抢饭碗,不如想怎么让AI当自己的工具,比如设计师可以用AI快速出初稿,把精力放在创意和跟客户沟通上,写手能用AI整理资料、润色语言,专注写有深度的内容。
AI时代的残酷,不是技术要淘汰人,是不愿适应技术的人会被时代淘汰。
亚马逊裁1.4万、巨头们集体减人增AI,其实是在倒逼大家成长,只有主动跟上技术节奏,找到自己没人能替的价值,才能在AI时代站得住脚。
相关文章
今天是全国消防日。近年来,一大批贴近实战、管用有效的新产品、新装备走进公众视野,在消防救援一线大展身手:机器狗穿透烟雾追踪热源,协助侦察地形和火情;无...
2025-11-09 0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2025年美国科技圈裁员潮汹涌,英特尔裁2.1万、Meta裁600人波及顶尖AI团队、IBM年底拟裁数千人,其中亚马逊1...
2025-11-09 0
霜染秋华,硕果盈枝。11月7日上午,“校地协同・仪器共享・赋能新乡产业创新”推介会在高新区上海交通大学(新乡 生命科学产业园成功举办。新乡市科技局代表...
2025-11-09 0
潮新闻 记者 夏丹 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会场。记者 彭鹏 王志杰 摄11月,江南水乡秋意浓,今年的桂花虽开...
2025-11-09 0
自2025年11月5日上午媒体报道“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推迟进行”之后,国内外对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安排就比较关心。国内网友最关心的则是神舟二十号三名航天...
2025-11-09 0
在最近的中美荷芯片半导体产业博弈中,中国的稀土和锂电产业,发挥了关键作用,让美国和荷兰不得不让步,来换取稀土材料的稳定出口供应。但往前二十年看,中国的...
2025-11-09 0
已经迎来“价格战”。文 | 欧圆圆在成都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一个约70平方米的仓库正有序地运转。没有临街的橱窗,没有导购的服务,甚至没有一位线下顾客...
2025-11-09 0
11月7日获悉,烟台液晶取向剂及配套化学品生产与研发项目将建设,项目位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C-43地块,总投资4000万元,工期3个月。烟台显华科技...
2025-11-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