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1日 22:42 0 aa

全球范围内,到2024年,大约有600多名航天员上过太空,其中女性只占11%左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出的360名航天员候选人里,女性也才61人。

这数字背后,不是女性能力不行,而是从一开始,选拔标准就把她们挡在门外。

早期太空项目多要求军方试飞员背景,那时候女性根本进不了这个圈子。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比如在美国,女性直到1978年才被纳入航天员队伍,因为之前规定必须是军方测试飞行员,而这个职业对女性关闭。

苏联那边,虽然1963年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成为首位女性航天员,但她更多是宣传符号,而不是基于专业飞行经验选拔的。

更深层的原因,还得说到性别偏见。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科学家们起初担心女性经期会干扰任务,在失重环境下血液流动可能出问题,甚至逆流导致健康隐患。

1964年一份报告还强调,经期可能影响飞行表现。这些顾虑不是空穴来风,但缺乏实证数据支持,结果就是女性被排除在外。

辐射风险也成了借口,女性对辐射的阈值设得比男性低,因为担心乳腺癌或卵巢癌等。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这让女性飞行时间受限,机会自然少。

那些早期女飞行员,像“水星13”小组,她们通过了和男性一样的严苛测试,却因为性别被否决。

这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偏见在作祟,让人觉得心酸——明明能力相当,却被贴上标签。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不过,话说回来,女性在太空其实有优势。

研究显示,女性平均体型小,耗氧少,产生二氧化碳低,在微重力环境下适应性强。一项2023年研究指出,女航天员水分需求低,总能量消耗少,这对长途任务来说,能节省资源。

女性在恢复力上也更胜一筹,一份2024年研究发现,男性基因活性在太空更易紊乱,恢复时间长。可这些优点没被重视,反而是偏见主导了选拔。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联合国太空事务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全球太空部门女性占比仅30%,技术岗位更低。

这反映出教育和职场障碍,从小女孩在STEM领域就面临信心缺失和社会压力。

中国目前有两位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与男性相比确实稀少。但她们的贡献巨大,推动了多样化。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女航天员在太空的日常,跟男性差不多,但生理差异带来独特挑战。先说经期,大多数女性选择抑制周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植入装置,避免额外负担。

早期任务短,能避开周期,但长期驻站如半年,就得面对。研究证明,经血在失重下正常流动,不会逆流,但卫生问题需严控。

很多女航天员用激素法推迟经期,因为带卫生用品增加重量和废物。这不是强制,而是个人选择,NASA和ESA都支持。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萨莉·莱德1983年上太空时,工程师们纠结卫生巾数量,结果她带了,但实际多用药抑制。这事听着好笑,却透着对女性的不了解。

​空间站狭窄,男女混组时,尊重空间很重要。中国天宫空间站有独立睡眠区,拉帘子就能隔离。换衣或擦身在帘后进行,避免尴尬。

但整体环境有限,水资源珍贵,没淋浴,只能用湿巾擦拭身体。刷牙用可食用牙膏,直接咽下,防水珠飘浮损坏设备。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如厕最复杂,卫生间有吸力装置,女性用专用处理器贴合身体,启动吸力收集尿液。大便用袋子密封,防止氨气扩散。这些日常琐事,在地球上习以为常,到太空却需百倍小心。

太空生活考验身心,女性还得多一层生理考量,但她们证明了,没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展望未来,随着阿尔忒弥斯计划,更多女性会参与月球任务。联合国推动性别平等,但要真正改变,还需从教育入手,打破偏见。

相比男性宇航员,为何女宇航员特别少?她们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参考资料

中国空间站建设记:航天活动中女航天员有哪些优势 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