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7日 05:49 0 aa

随着网购逐渐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消费渠道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正是这个原因,各大APP都开始在这方面做起了文章,即时零售也随之出现,那么问题来了,何为即时零售?它是否能够取代传统电商?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巨头为啥盯着“小市场”死磕?各有各的小算盘

单说市场规模,即时零售跟传统电商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也就5000亿元左右,可传统电商早超15万亿元了。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但就这么个“有限市场”,阿里、京东、美团还抢得头破血流,核心是这三家想要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场竞争从根上就不是“一起往前跑”的比赛。

美团的心思是“借道破局”,它在本地生活领域早就是老大了,外卖、到店这些业务增长都慢下来了,没啥上升空间,可电商是万亿级的大蛋糕,美团早就眼馋了。

但传统电商那地盘,阿里、京东、拼多多早占稳了,美团直接冲进去,跟拿鸡蛋碰石头没啥区别。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正好即时零售冒出来了,成了美团的“曲线救国”之路:它本来就有百万骑手的配送网络,用这个做基础,切入零售领域成本低;再靠“高频的外卖”带“低频的零售”,慢慢让用户习惯在美团买东西。

对美团来说,即时零售不是终点,是打开电商大门的“钥匙”——它要靠这个攒供应链的本事,以后跟阿里、京东正面掰手腕,这跟王兴之前说的“无限竞争”想法一模一样。

阿里和京东就不一样了,它们更多是“被动防守”,对这俩传统电商平台来说,即时零售不是“多出来的蛋糕”,是“必须守住的老地盘”。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现在线上零售早不怎么涨用户了,就这么些人,美团做即时零售,本质上是抢阿里、京东的用户:比如以前在京东买洗发水的人,发现美团30分钟能送到,可能就转过去了;以前在淘宝买零食的,也可能被美团的“快送”勾走。

对阿里、京东来说,不做即时零售,就是眼睁睁看着用户跑;做了,哪怕不赚钱,也能保住基本盘,属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没办法的办法。

这里面京东的防守最着急,“物流快”是京东的招牌,以前靠“当日达”“次日达”,吸引了不少在乎时效的用户。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可美团的“30 分钟送达”一出来,直接戳中了京东的软肋——要是用户觉得“美团比京东快”,那京东跟别人不一样的优势就没了。

所以京东不惜花钱搭即时配送体系,甚至搞起了外卖,本质上是打一场“速度保卫战”:靠外卖这种高频需求,让配送团队有活干、不散架,同时给零售业务带流量,确保用户心里“京东快”的印象不丢。

这也是京东为啥不做独立外卖App的关键——要是外卖和零售分开弄,就没法形成“高频带低频”的配合,防守就没意义了。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阿里的招数是“整合资源,弱化单个品牌”,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一直没把它跟淘宝的电商生态揉到一块儿。

现在阿里把外卖、即时零售都放进淘宝的一级入口,甚至淘宝外卖的优惠比饿了么App还大,同一份外卖在淘宝买更便宜。

本质上阿里是想让“外卖的流量”反哺电商:用户在淘宝点外卖时,可能会顺便逛淘宝的衣服、家电,带动传统电商的销量。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对阿里来说,饿了么的价值更多是“基础设施”(配送网络、用户数据),不是“独立品牌”——与其让饿了么单独发展,不如把它融进淘宝生态,发挥最大价值。

这也能解释为啥饿了么在阿里体系里“看着地位高,实际在降”,以后阿里大概率会更多推“淘宝外卖”,而不是“饿了么”。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即时零售的“硬伤”:供给不行,再快也白搭

虽说巨头们打得热闹,但即时零售始终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天生供给能力就不足,这个“硬伤”不光限制了它的规模,还决定了它没法取代传统电商,只能在“应急的时候凑活用”。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传统电商的核心优势是“全域供给”,就拿买衣服举例,消费者在淘宝、京东上能接触到全国的供应商:广东的服装厂出平价快时尚,浙江的批发市场有小众设计款,江苏的代工厂卖高性价比尾货,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块都有,不管是学生还是白领,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这种“全国的货卖给全国人”的模式,靠的是近20年电商搭起来的全域供应链体系,商品丰富度和性价比几乎没法替代。

即时零售就受限于“本地供给”的范围,要保证“30 分钟送达”,还得控制配送成本,供应商就只能在用户1-5公里范围内。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这就导致商品选择全看本地线下资源怎么样:在一线城市,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多,即时零售还能覆盖零食、生鲜、日用品这些基础品类,但跟传统电商“啥都能买”比,还是差远了。

到了县镇、农村,线下门店本来就少,除了小超市的酱油、纸巾这些刚需品,服装、家电、家居要么款式老,要么牌子少,甚至出现“想买买不到”的情况——比如在乡镇,想找一款小众品牌的运动鞋,即时零售平台上常显示“无货”,最后还得靠传统电商网购。

更关键的是,这种供给困境还形成了没法逆转的恶性循环,过去20年,电商把线下零售冲击得够呛,很多实体店都倒了:不少县城的百货商场成了“空城”,乡镇集市的商品好几个月不更新,线下基础设施越来越差。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现在即时零售想靠这些薄弱的线下资源发展,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平台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却没法凭空变出丰富的本地供给——毕竟没有供应商,再快的配送也是“空跑”。

而供给水平恰恰决定了行业能做多大,这也是即时零售始终突破不了万亿规模的核心原因。

从消费者角度看,即时零售的价格劣势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没有优惠券的时候,同款商品在即时零售上卖得普遍比传统电商贵:比如一瓶500ml的洗发水,传统电商卖35元,即时零售平台可能卖40元,再加上5元配送费,总共贵10元。

要是就想买两节电池、一袋洗衣液,消费者要么被迫凑单(比如满39元免配送费),要么付额外运费,反而不如下楼逛超市方便。

可见,即时零售的“快”只是“应急场景”下的妥协,满足不了消费者“挑得好、买得值”的核心需求,自然没法撼动传统电商的主流地位。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实体店和普通人的机会:在“红利”和“风险”里找平衡

即时零售起来了,给线下实体店和普通人带来了新机会,但也藏着坑,不管是开店还是创业,都得理性看待这个趋势,别盲目跟风。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对线下实体店来说,即时零售是“短期有红利,长期有挑战”。

短期内,入驻即时零售平台能明显扩大服务范围:以前只能服务周边1公里的社区超市,现在能覆盖5公里内的用户,订单量可能涨30%-50%,尤其生鲜、日用品这些品类,增量很明显。

比如一家社区水果店,入驻美团后,每天线上订单能有20-30单,相当于多了个“线上门店”。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但长期来看,风险也不能忽视:一方面,平台会越来越多地自己开店卖货,美团小巷超市、阿里河马靠数据优势(知道哪个区域什么好卖),能精准进货、快速周转,可普通小店只能靠老板的经验进货,很容易囤一堆卖不出去的货。

比如有家小店凭经验囤了100箱某品牌饮料,结果平台自营店低价促销,小店的饮料就砸手里了。

另一方面,即时零售的用户“认平台不认店铺”,消费者只看价格和配送时间,不管店铺叫啥、在哪,商家很难攒下自己的老客户,最后成了平台的“前置仓”,没法自己做主经营。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所以实体店的理性选择是“借势但不依附”,可以入驻平台多拿订单,但别为了迎合平台瞎投入:比如盲目扩大店面、囤货,或者放弃线下体验。

线下门店的核心优势还是“体验感”——消费者能摸出水果新不新鲜、试出衣服合不合身,店员能给个性化推荐,这些都是即时零售比不了的。

比如一家社区服装店,线上可以卖基础款,线下主打试穿服务,靠“线上引流、线下转化”,既能用即时零售的流量,又能守住线下客人,这才是长久的办法。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对普通人来说,即时零售的创业机会主要在“细分场景”,但得防着风险。

要是想入局,可以优先选“本地化的特色品类”:比如在旅游城市做特色零食、手工艺品的即时零售(像苏州的鲜肉月饼、成都的兔头),这些品类线下供给少,竞争小,而且用户有“马上吃到、马上买到”的需求。

也可以帮现有的实体店做“即时零售代运营”,帮小店优化线上店铺、管订单(比如设优惠活动、处理售后),赚服务费。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但千万别搞“没门店纯囤货”的模式:这种模式全靠平台给流量,一旦平台改规则(比如提高佣金、减少曝光),店铺可能就倒闭了,风险太高。

从行业大趋势看,即时零售的崛起本质上是中国零售业“内卷”的结果。

过去8年,无人货架、无人超市、社区团购这些模式轮番冒出来,可大多是昙花一现——无人货架因为损耗太高倒了,社区团购因为低价竞争让供应商亏了钱,现在即时零售虽然火,却也没跳出“供给不够、赚钱难”的圈子。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就像家乐福、大润发这些传统大超市年年关店,线上电商增长也慢了,中国零售业已经到了“存量竞争”的成熟阶段——要是没有能颠覆行业的技术或模式出来,很难再出现“蓝海市场”,更多是“精耕细作”的比拼。

不管是消费者、商家还是创业者,都别太追即时零售的“热度”,得理性看待它的“补充角色”:它能解决“着急用”的需求,却没法替代传统电商的“丰富选择”和线下门店的“体验感”。

在零售行业的“存量时代”,看清自己的优势,找对位置,比追风口重要多了——毕竟,能长久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靠“速度”赢,而是靠“价值”站得住脚。

即时零售剑指传统电商,美团暗布棋局,如何突袭淘宝京东?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