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黔地群山巍峨,峡谷深邃。一座座世界级大桥在这里拔地而起,不断创造中国桥梁建筑的奇迹。贵州...
2025-09-26 0
为什么“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
黔地群山巍峨,峡谷深邃。一座座世界级大桥在这里拔地而起,不断创造中国桥梁建筑的奇迹。
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后文简称“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后,将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距水面625米,刷新全球山区桥梁跨径第一和世界第一高桥“横竖”两个纪录。这是贵州北盘江流域诞生的又一座世界级高桥。
在此之前,同属珠江上游北盘江流域的北盘江大桥以565.4米高度保持着世界第一高桥纪录,并在2018年获得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古斯塔夫斯金奖。
客观数据佐证——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也有感性观点认为——在建造高桥上,贵州在不断超越贵州。那么,世界第一为什么在北盘江,为什么是花江峡谷大桥?除了精准数据,背后还有多少奇迹与努力?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这是500多年前大儒王阳明对黔道之艰的感叹。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一直是贵州的最大实际。
北盘江流域典型的“U”形大峡谷,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条件复杂。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要打通交通网络,必须建造高桥穿越这些峡谷。六安高速是贵州中西部的纵向大通道,花江峡谷与高速呈“十字形”交叉,峡谷绵延80公里,无法绕避。
贵州北上南下,建桥是唯一的选择。
新时代以来,北盘江上的桥梁,一路生花。
这个曾因“地无三里平”面临发展困境的西部省份,如今万桥飞架、天堑通途,以近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县县通高速的果决,将地理劣势转化为战略优势。悬崖绝壁间,2.9万座公路桥梁串接起纵横天堑的钢铁网络,其中49座跻身世界百座高桥榜单,密度冠绝全球,设计囊括所有已有桥型,让贵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
国际桥梁协会将贵州这里称为“人类战胜地形的终极考场”。有建设者在花江峡谷大桥上自豪地说,这里凝聚了之前所有高桥建筑技术的大成。中国的标准,就是世界的标准,而国内我们在一线、我们在引领。
花江大峡谷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典型喀斯特地貌峡谷。峡谷最高瞬时风速可达14级,“世界第一高桥”该如何稳立云端?
“峡谷风流不仅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作业,也将对大桥建成后桥身和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构成挑战。”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刘豪介绍,团队在大桥建设施工之前,早早就启动了峡谷风数据监测研究,开展风洞实验,找到最优的结构形式和抗风措施。
大桥建设期间,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值守,如同为大桥安装全天候“天气眼”。创新应用的“流线型钢桁梁+中央稳定板”,则形成刚柔并进的抗风措施。钢桁梁设计成水滴形截面,有效降低30%的风荷载,桥面中央2米高的稳定板,能消解高达90%的横向风振。
“主梁首次采用水平稳定板抗风,既节约造价,又可作为桥旅融合的空中竞速跑道。”刘豪说,技术的创新,不仅提高花江峡谷大桥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降低了建设成本,建设超级工程不是与天地对抗,而是用智慧听自然的声音。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差控制很重要。花江峡谷大桥混凝土总用量近50万立方米。攻关小组自主研发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提前埋设冷却水管和智能芯片,在手机或电脑端,对浇筑时的内外温差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高桥主缆,被誉为悬索桥的“生命线”。花江峡谷大桥主缆,每根包含217根索股,每根索股由91根直径5.7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投入使用的钢丝总长度达9.3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多。
主缆钢索不仅材料用量惊人,更内藏“智慧之心”。六安高速八标项目副经理王淞钰说:“牵主缆时用了三条智慧缆索,带有光纤传感器,让主缆有了‘神经系统’,能进行‘健康监测’。三条智慧缆索各司其职,其中两条负责监测温度、湿度,一条用于监测索股受力变化。这在大跨径悬索桥上的运用属国际首创。”
大桥主体由93段钢桁梁拼接而成,标准节段重约215吨。为解决大跨径、大重量吊装等技术挑战,建设团队采用了自主研发迭代至第四代的智慧缆索吊装系统,并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实现毫米级调控和一键起吊。
“针对峡谷强风环境,我们首创新型气动翼板结构;针对高空作业安全,研发全时态智慧监测系统,这些经验已被纳入国家桥梁技术标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说,花江峡谷大桥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交通问题,还创造“桥旅融合”新模式。游客可在大桥体验各类高空极限运动项目,也可于云端咖啡厅小憩。高207米的全透明观光电梯,则可以将游客送至主塔顶端,360度俯瞰峡谷胜景。
再有几天,大桥将正式通行。
世界第一高桥,不仅是“横竖”数据上的突破,更是贵州人在面对非跨不可的天堑时,始终坚持聆听大地与时代之声,始终鼓动着的跨越山河的勇气与决心。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为什么“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黔地群山巍峨,峡谷深邃。一座座世界级大桥在这里拔地而起,不断创造中国桥梁建筑的奇迹。贵州...
2025-09-26 0
来源:【宁夏日报】本报讯 (记者 张唯)9月23日,记者从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有限公司获悉,根据宁夏三地机场(银川、中卫、固原)国庆、中秋“双节”假期...
2025-09-26 0
9月25日下午,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建邺区科协、科技局、教育局、东南大学出版社、新华日报社交汇点新闻主办,南...
2025-09-26 1
“它的性能、它的散热都非常出色,和iPhone17比一下?”“续航特别特别夸张,几乎做到了iPhone17的两倍”“iPhone不做的我们来做”……在...
2025-09-26 1
日前,渐冻症患者、京东前副总裁蔡磊的近况引发关注。据红星新闻报道,9月25日,助理陈女士向记者确认,蔡磊已经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了。当晚,话题“助理确认蔡...
2025-09-26 1
9月24日,全国首笔废旧塑料碳汇交易在青白江区完成,这一突破性举措,不仅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开辟了全新价值实现路径,更标志着青白江区在碳汇开发与交易领域...
2025-09-26 1
IT之家 9 月 26 日消息,9 月 25 日晚,荣耀服务宣布对本次受“桦加沙”台风影响的地区用户,提供多项关怀服务。IT之家整理如下:免费检测、清...
2025-09-26 1
【今日导读】在美国太空探索的历史上,挫折是常见的。但中国近日成功的试验告诉特朗普政府,NASA及其合作伙伴已经没有时间再拖延下去了。唐纳德·特朗普在他...
2025-09-2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