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9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货拉拉,被约谈”,根据公告,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
2025-09-28 0
9月10日,NASA对于中国的管控政策再次升级!
一则来自彭博社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即日起,即便中国公民持有合法美国签证,也将被全面禁止参与任何NASA的科研项目。
管控政策不仅仅是限制中国参与大型航天项目,而是全面禁止!包括:中国人进入科研设施、访问美国数据库、参加学术会议,甚至连远程合作的机会也被彻底切断。
美国的说辞还是一贯的称,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NASA这一纸禁令,毫无疑问和打响“科技冷战”并无二异。
稍微了解中美航天合作的人都会清楚,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限制中国与NASA开展航天合作了。
早在2011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该条款规定禁止NASA与中国官方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合作。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美国单方面的“自残”,拒绝与中国开展航天合作,很可能会丧失航天前沿科技的研究机会。
果不其然,后来仅仅十多年,我国就凭借嫦娥5号、嫦娥6号任务拿到了珍贵的月背月壤,3800多克月壤在手,全世界都趋之若鹜,希望能租借到1g。
但因为沃尔夫条款的存在,美国至今也没有得到中国月壤的研究机会。
眼看中美航天差距逐渐缩小,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再次强化了沃尔夫条款的限制,全面暂停与中国人的合作,无疑是把态度彻底硬化。
但问题是美国所谓的安全考虑,真的如他们所说吗?这一次次的卡脖子行动,无疑是把航天科研变成了美国地缘政治的战场。
事实上,美国这么多年所有的航天计划其实都没有绕开“中国元素”,特朗普时期提出的阿尔忒弥斯重返月球计划,也是把中国作为了假想敌,试图在中国登月之前完成美国等于。
而当年的拜登也是把中国的崛起作为潜在威胁,来对待试图打压中国航天科技发展。
这次NASA代理局长力图在特朗普任期结束前帮助美国实现载人登月,以此超越中国,实际上这都不单纯是科技范畴纷争了,活脱脱被上升到了政治宣言的层面。
肖恩·达菲目前只是代理局长,他急于转正,而且又想在特朗普面前做出成绩,所以才会这样口出狂言,讽刺的是他的所有设想,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的难度那是相当大。
诚然,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航天领域称第二,没人敢争第一,凭借阿波罗登月计划,分6次将12人送到了月球。
可是经过半个世纪的沉沦,NASA如今已经深陷预算不足、项目延期、技术停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
而与之相比的中国则是突飞猛进,从2003年神舟5号将杨利伟送入太空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简直是日新月异。
不仅先后实现了太空行走、女航天员飞天,而且已经选拔了4批次航天员,空间站的运营也早已实现了周期稳定的航天员在轨轮换。
眼看着中国空间站已经实现了稳定运营,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前不久我国还提出了要实施小行星撞击实验。
这些航天成果日新月异,用不了多久,我国很可能会率先在月球站稳脚跟,并且实现月球南极氦-3等珍贵资源的开采。
这一对比下,美国的焦虑自然是可想而知!于是他们果断又拿出了自己惯用的封锁伎俩。
近些年,无论是芯片、光刻机,还是人工智能、航天领域,美国一直都是“别人稍有起色”就封锁自保,用“冷战”那一套逻辑阻止对手的发展。
问题是,这种做法根本就阻止不了中国的航天进程!
历史已经证明,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就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完成了“两弹一星”研制,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强国路线。
21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也是在美国的封锁中逆势前行,搞航天服买不到零部件,在俄罗斯的下帮助,才实现了从进口“海鹰服”到自主“飞天服”的跨越。
除此之外,北斗导航系统是被美欧等国家逼出来的自主研发,长征系列火箭也是在国际压力下才做到不断迭代更新!
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无时无刻的都对中国搞“科技封锁”,但每一次封锁都反向成了中国科研加速的“催化剂”。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凡是美国禁的,中国最后都能自己造”!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其实美国反复搞“科技禁令”已经开始反噬自身了,这种禁令不仅会损害中国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全世界的科学合作氛围。
以国籍为由将中国人踢出NASA圈子,实际上是在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孤立。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主动与中国开展合作,俄罗斯已经确定将与我国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要在2036年共建月球核电站,欧空局多个国家也在与中国接触,希望搭载载荷进行试验。
非洲和拉美一些新兴航天国家,甚至视与中国合作为进入太空俱乐部的捷径。
换句话说,美国在试图孤立中国的同时,中美航天竞赛的主动权也在慢慢发生转移。
NASA的禁令或许能在短期内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但也仅仅是短期内,长期来看,反而会成为中国航天自主化的驱动力。
我国已经把目标定在了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嫦娥七号、八号任务也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发射。
彭博社的报道还在媒体间发酵时,中国科研人员早已在实验室里筹划着后续航天任务规划。
相关文章
News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9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货拉拉,被约谈”,根据公告,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货拉拉,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
2025-09-28 0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产能紧张局面。据业界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的3纳米和5纳米生产线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100%预订"状态,这...
2025-09-28 2
9月10日,NASA对于中国的管控政策再次升级!一则来自彭博社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即日起,即便中国公民持有合法美...
2025-09-28 2
想象一下,站在200层楼高的悬崖边俯瞰深渊,脚下是被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如今,一座钢铁巨龙横跨这道天堑——2024年9月28日通车的贵州花江...
2025-09-28 2
【来源:厦门晚报】9月25日晚,浙江品控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讣告,宣告该公司及浙江电商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飞南于2025年9月21日因意外离世,年仅4...
2025-09-28 2
DeepSeek 又一次刷新了 AI 圈的认知,中国 AI 迎来了真正的 “Nature 时刻”。最近,R1 模型的论文登上了全球顶刊《自然》,立刻引...
2025-09-28 2
信息来源:https://neurosciencenews.com/social-bonds-genetic-aging-29740/康奈尔大学一项突...
2025-09-28 2
IT之家 9 月 28 日消息,小米员工本周在小米社区更新澎湃 HyperOS 的优化进展,其中提到用户所反馈的 Beta 版本部分场景桌面壁纸黑屏、...
2025-09-28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