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打破沟通壁垒:杭电“叙事表达系统”AI模型助力思政教育创新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9日 22:02 0 aa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纳米纤维素是什么?”面对这个专业问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思政亲和力表达系统”AI叙事大模型,给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答案:想象它是“植物做的超细钢筋”——轻、强、环保。

在杭电,有一门依托这款AI大模型的课程《叙事表达视角下的沟通与写作课》,如今成了学生争抢的“香饽饽”。这门课最初每学期只开1个班,如今已增至3个班,依旧热度不减。这门课的走红,背后不仅有一套打破“专业沟通壁垒”的叙事表达体系,更有AI技术的助力,让知识传递变得更接地气。

不仅如此,“思政亲和力表达系统”AI叙事大模型赋能大中小学思政共同体建设,让思政教育变得更有亲和力,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项目已入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打破沟通壁垒:杭电“叙事表达系统”AI模型助力思政教育创新

“思政亲和力表达系统”AI叙事大模型主界面

破解“鸡同鸭讲”难题

师生研发叙事表达系统

“每个人在自己擅长领域待久了,跟隔行的人说话,总觉得鸡同鸭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叙事表达系统名师工作室主理人程振伟,从事多年新闻宣传工作,他发现不少专业老师在接受采访或做科普时,常常因表述问题,导致对方听不懂、听不透彻。

为解决这一“沟通痛点”,2017年,程振伟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提炼,构建出“叙事表达系统”。该系统以“四讲”为核心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得让人感兴趣”“讲得激发人动力”,如同为“说者”与“听者”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助力打破认知鸿沟。

随着AI技术的发展,程振伟又联合杭电AI专业校友洪瑞贤,基于“四讲”理论研发出一款AI叙事大模型——“思政亲和力表达系统”,让“通俗化传递专业知识”有了智能工具加持。

抽象知识变“大白话”

师生纷纷“入驻”用起来

“我们电子学院的专业课程知识比较抽象,上课一走神,可能就听不懂了。网上或AI软件上搜索抽象专业知识,结果往往很学术、官方,难以理解。”杭电大二学生小吴坦言,而叙事大模型成了他的“学习好帮手”——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抽象知识,让他轻松理解专业内容。

如今,叙事大模型已迭代至4.0版本,采用专栏作者“入驻”形式提供素材,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大模型中打造专属AI工具。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范江涛老师,是最早“入驻”平台的作者之一。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学校的“爆款课程”,学生称抢课难度堪比抢周杰伦演唱会门票,还有学生选择“二刷”。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范江涛擅长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授课,还用打比方等方式讲解生涩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理性思考习惯。得知“叙事大脑”4.0版本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并定制专属智能体,“平台的搭建与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杭电技术转移中心的梁世界老师,则借助叙事大模型专栏生成科普视频。“我把科普内容输入知识库,大模型就会生成一份简单明了的科普短视频脚本。”他展示的“量子纠缠”科普脚本,不仅片头、背景音乐、旁白等要素齐全,更重要的是表达清楚、明白准确。目前,技术转移中心已用该模型制作了不少科普杭电老师科研成果的短视频。

打破沟通壁垒:杭电“叙事表达系统”AI模型助力思政教育创新

专栏模式可以成为老师的“私人定制”

AI让思政教育“接地气”

成老师的“创意助手”

“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面临听者注意力如何持续的难题。”程振伟介绍,思政亲和力语言系统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它不简单“照本宣科”政策理论,而是用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语言,将“高大上”的内容转化为“接地气”的表达,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这套语言系统应用广泛,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助力课程思政、辅导员讲话、学生管理与心理辅导等;在校园其他场景中,还能用于新媒体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等,让思政教育跳出课堂,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

杭电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叶琛琰,就在叙事大模型中开设了专栏。“就业是学生的主要需求之一,我想发挥专长为学生成长助力,也希望这个平台能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小灵通’。”

程振伟相信,未来每一位思政老师都能拥有承载自身教学智慧的AI助手,“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完成一次次有亲和力的思政表达”。

当AI学会“讲人话”,思政教育也能真正走心、入脑。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