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环保巨头加大布局国内工业废水处理市场 专家:“十五五”期间行业将向精细化、资源化转型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09日 23:37 0 aa

每经记者: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旭

日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展望“十五五”,将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关键板块,中国工业污水处理市场正迎来需求升级与模式转型的重要机遇。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来自法国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威立雅环境集团就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环境服务领域的巨头,威立雅如何看待中国工业污水处理市场的发展前景?

10月9日,威立雅首席执行官埃斯特尔·柏莲诺女士在媒体见面活动中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提问时表示:“我们相信,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潜力巨大,不仅限于满足环境合规要求,还涵盖了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关键作用。”

环保巨头加大布局国内工业废水处理市场 专家:“十五五”期间行业将向精细化、资源化转型

柏莲诺在媒体见面活动中进行讲解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摄

产业升级需求将提升污水处理相关标准

据了解,威立雅专注于废弃物管理、水务服务和能源管理三大环境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领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以生态环境、资源管理为主业的企业。近年来,威立雅在中国污水处理领域较少涉足市政污水项目,而是把重点放在工业污水项目上。

柏莲诺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威立雅在中国污水处理领域的战略调整是基于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洞察,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准定位。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废水排放的持续增长,对高效、专业的废水处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行业发展整体方向来看,“十五五”期间,工业污水处理领域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治理力度。传统工业污水处理主要以“达标排放”为核心目标,重点是确保污水符合相关基础标准,但未来,行业会逐渐向更精细化、资源化的方向转型,循环再生利用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马军表示,一方面,得益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过去10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积累显著成效,未来也会继续保持严格的环保要求。

比如,过去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多以综合标准为主,未来不同行业的废水排放标准可能会进一步细化,不仅对常规指标的限制会更严格,还可能针对具有特定特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明确相应的排放限值,推动行业处理标准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另一方面,产业升级需求也将促使污水处理要求进一步提升,比如国家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那么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会对污水处理提出更高标准,尤其在北方等缺水地区,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需求会大幅增加,同时还会结合资源回收,让污水处理与资源再利用形成协同。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对危险废物进行适当处理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难以处理的废物,如针对全氟化合物PFAS污染物的处理技术等。”柏莲诺表示。

工业企业对脱碳和去污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加

“中国在低碳领域以及循环经济、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方面的发展步伐令人瞩目。”柏莲诺表示,一方面,在循环经济中,市场对回收材料和废物资源利用创新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在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客户日益要求更优的脱碳和去污解决方案,同时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

记者注意到,当前零碳园区建设是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发布了《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马军表示,零碳园区建设是推动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变革的重要因素,核心是让工业污水处理从“单一减污”转向“减污与脱碳协同治理”,这一环节未来会成为行业的重点方向之一。

“传统污水处理过程会消耗大量电力,还会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我认为未来协同治理将主要从三方面推进:一是节能增效,通过更高效的设备升级与工艺技术创新,降低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二是能源回收,将污泥、高浓度有机废水等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形成处理、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三是探索碳捕集利用技术,尽管目前该技术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迭代创新,未来会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马军认为,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将成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与“精细化治理”的关键工具,比如通过数字孪生、AI算法等技术,整合进水水质、天气等多维度信息,结合物联网技术,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精准控制,实现最优处理效果,同时还能通过智能化预测,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升处理效率与稳定性。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