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电气】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变电站到马来西亚的输电线路绿色的能源电网在海外铺开一群来自上海电气的工程师们不仅在这里架设电缆与铁塔也关心着这里的鸟...
2025-10-09 0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最近三个月,中国芯片圈简直像开了挂,连爆两个大新闻,先是国光量超拿出了1nm离子束刻蚀机,终于在原子级加工设备上追上了全球顶尖水平。
才过三个月,复旦大学又搞出了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直接突破了摩尔定律的瓶颈。
这俩突破凑一块儿,对半导体产业、甚至咱们的日常生活,又能带来啥实实在在的改变?能不能帮咱们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先说说3个月前国光量超那台1nm刻蚀机,2025年7月17日发布的这款设备,可不是只靠参数“撑场面”,它的核心精度能到亚埃级,也就是0.02纳米,一个普通原子的直径才0.1纳米,相当于这机器能在原子层面“雕花”,还不偏半分。
它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真能干活的家伙,氧化硅、氮化硅这些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它都能处理,还装了咱们自己研发的超高频脉冲调制器,跟国际主流的2纳米刻蚀机比,稳定性和效率都有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国光量超的设备与中微半导体此前发布的1nm级ICP刻蚀机定位不同,前者专攻量子芯片的原子级结构加工,后者聚焦7nm及以下硅基逻辑芯片的量产需求,二者分别突破了不同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而国光量超这台机器正好帮企业避开了不少坑,让高端芯片从“实验室能做”变成“工厂能量产”,国光量超还专门为量子芯片做了个4英寸版本的1nm刻蚀机。
量子芯片对加工要求更严,哪怕一点材料损伤,都会搞坏量子比特,这款设备专门设计了独特的离子源,还能精准控制束流,加工时不会损伤材料的晶格,不光把生产周期缩短了,成本还降。
要知道,全球能做量子芯片专用刻蚀机的,以前就美日3家企业,现在咱们也能做了,等于给中国量子计算芯片的量产扫清了设备障碍。
就在1nm刻蚀机落地刚满三个月,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又在《自然》杂志上放了个“大招”,他们做出了全球首颗全功能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把二维半导体工程化的难题给解决了。
传统芯片的困境已经很明显了,现在芯片越做越小,到7nm以下硅材料就会出严重的漏电问题,跟老化的水管似的,不停“渗水”,既浪费电又影响性能。
而二维半导体只有原子级厚度,能从根上解决漏电问题,是全球都认可的“破局关键”,但过去好几年,国外研究也只停在实验室,没人能把它和现有硅基芯片结合起来,这次复旦大学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这款混合架构芯片的好处特别实在,漏电率比传统硅基芯片低,相同算力下能耗能少,咱们平时用手机都有体会。
有些手机一玩游戏就发烫卡顿,其实就是传统芯片扛不住能耗,不得不降频保护,以后要是用了这种二维芯片,手机可能再也不会出现“玩半小时就烫手”的情况了。
而且这俩突破不是孤立的,合在一起看,短短三个月,中国芯片在“量子制造设备”与“硅基存储架构”两个关键赛道同时取得突破,更能明白咱们是在实实在在的在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以前全球高端半导体设备基本被美日企业攥在手里,比如刻蚀机领域,应用材料、东京电子两家就占了大头市场,二维半导体研究方面,美国斯坦福、麻省理工这些高校也一直走在前面。
咱们企业想突破,不光要啃技术硬骨头,还得面对设备、材料、专利的层层限制,比如之前有国产芯片厂想引进先进刻蚀机,不光要花大价钱,还被要求“不能用于高端芯片生产”,处处受制于人。
现在不一样了,国光量超的1nm刻蚀机实现了完全自主,中微半导体的冷等离子体刻蚀机也达到了1nm级精度,刻蚀设备这块,咱们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复旦大学的二维芯片又打破了国外在新型架构上的垄断,让中国从“跟跑”变成了“领跑”。
这股势头已经传到了产业链上,消息一出来,国内中芯国际、华虹这些半导体代工企业的股价连着涨,还纷纷加大了国产设备的采购力度,“国产替代”的速度明显快了。
从长远看,这还只是开始,咱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能从材料、设备到制造给半导体产业托底,还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手机、汽车、家电每年要几十亿颗芯片,这为国产芯片提供了“试错和迭代”的土壤。
就像1nm刻蚀机研发用了8年,二维芯片研究持续了5年,只要接着搞自主研发,以后光刻机、薄膜沉积设备这些“卡脖子”的领域,早晚也能突破。
而这些听起来特高端的技术,不仅和突破国际封锁息息相关,跟咱们过日子关系也真不远,用不了多久就能摸到实惠。
数码产品估计会更划算,1nm刻蚀机能让高端芯片量产成本降下来,以后买手机、电脑,可能花更少的钱就能用上更高配的芯片。
比如现在买个带7nm芯片的手机,大多得4000多,以后随着国产芯片成本下降,说不定3000块就能买到带5nm芯片的机型,性价比更高。
其次是家电、汽车会更靠谱,二维-硅基芯片能耗低、稳定性强,用在家电上能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用在汽车芯片上,能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损耗,冬天开空调也不用太担心续航缩水,实用性会更强。
重要的是,咱们再也不用怕“断供”了,之前国外一旦限制芯片出口,国内有些行业就会慌,比如2021年汽车芯片短缺,不少车企不得不停产。
以后随着中国芯片从设备到架构全面突破,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产业链安全有了保障,咱们买东西也不用“看国外脸色”。
从1nm刻蚀机的原子级细活,到二维芯片的架构新玩法,中国芯片这两步走得特别扎实,一点一点撕开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估计到了未来,当国产高端芯片全面走进咱们的生活,咱们不仅能用上更便宜、更靠谱的产品,还能看着中国半导体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
相关文章
来源:【上海电气】从乌兹别克斯坦的变电站到马来西亚的输电线路绿色的能源电网在海外铺开一群来自上海电气的工程师们不仅在这里架设电缆与铁塔也关心着这里的鸟...
2025-10-09 0
文|ho侯神编辑|ho侯神最近三个月,中国芯片圈简直像开了挂,连爆两个大新闻,先是国光量超拿出了1nm离子束刻蚀机,终于在原子级加工设备上追上了全球顶...
2025-10-09 0
西永微电园正在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夯实产业生态基础。近日,重庆芯联12英寸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线项目(一期)正式通线。该项目一期总投资145亿元,主要新建一...
2025-10-09 0
证券日报网讯 锐捷网络10月9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与摩尔线程公司有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在云桌面领域。(编辑 袁冠琳)...
2025-10-09 0
IT之家 10 月 9 日消息,据科技媒体 Push Square 今天报道,索尼现已为 PlayStation 商店(PSN)上线游戏评测板块,让玩...
2025-10-09 0
在全球化的商务浪潮席卷之下,拥有出色的商务英语口语能力,成了与海外客户顺畅交流、拓展业务版图的关键所在。精准、流利且专业的商务英语表达,不仅能展现个人...
2025-10-09 0
人民财讯10月9日电,10月9日,蚂蚁集团发布万亿参数的通用语言模型Ling-1T。除了Ling-1T这款非思考大模型,蚂蚁百灵团队还在训练万亿参数级...
2025-10-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