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4日 17:51 0 admin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凌晨3点的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 Ultra在超越前车后突然失控,猛烈撞击绿化带后翻滚至对向车道。紧接着,火苗窜起,瞬间包围了整个车身。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图源:中国经营报

多名路人迅速冲上前去救援,他们徒手砸窗、试图拉开车门,甚至找来了工具,但车门紧闭,纹丝不动。有人成功用锤子砸开了主驾驶车窗的一半,可车内火势太大,加上突然的爆燃声,救援者不得不后退。

最终,当消防员用电锯切开车身时,驾驶员邓某某已无生命体征。

10月13日,一场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再度把小米汽车推向风口浪尖。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小米SU7 Ultra起火

“半隐藏式门把手”成争议点

现场流传的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了这场悲剧。

画面显示,事故车辆在失控前已有明显摇摆,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半小时前曾在红绿灯路口见过这辆车,“驾驶员一直在大声吼叫,当时还以为是吵架了”。

而从视频中能清晰看到,车辆碰撞后车身严重变形,零部件散落一地,火势从车头迅速蔓延至全车,短短三分钟就将整车吞噬。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救援的市民则回忆,当时至少有七八人参与救援,有个大哥徒手砸窗,玻璃碎片把手指划得全是血,还有人跑去附近商铺借灭火器,可喷了没几下就没压力了。

四个人合力拽车门时,手指都因用力而发白,车门却连一丝缝隙都没打开。直到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压制住火势,再用电锯切割车门框架,才最终打开突破口,但一切都已太晚。

当天下午,成都交警发布警情通报,明确事故核心信息:驾驶人邓某某(31岁)涉嫌酒后驾驶,且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超速状态,最终导致其当场死亡。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图源:成都公安

通报虽厘清了事故的直接诱因,但舆论焦点却悄然转向。“为什么车门打不开”的疑问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远超对酒驾超速危害的讨论。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而小米SU7的半隐藏式门把手更是成为争议核心。

要知道,在日常使用中,这种与车身齐平的设计确实兼具美感与低风阻优势,轻触即弹出的电动解锁功能也被当作“科技感”卖点反复宣传。但在碰撞断电的紧急时刻,这套看似先进的系统却露出了致命短板。

由于小米SU7采用的固定式半隐藏门把手非常依赖电控系统驱动,碰撞导致断电后,外部解锁功能便会失效。

更关键的是,其外门把手未设置机械解锁装置,车内机械拉手又位置偏低,这意味着,如果车内人员昏迷,救援者只能先砸窗,再探身到车内底部摸索拉手,或直接切割车身,两种方式都要耗费宝贵时间。

其实,并非只有小米面临这样的争议。2024年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高速追尾后,隐藏式门把手同样无法打开。

根据中保研的测试数据,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67%,而传统机械门把手这一比例高达98%。

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长47%,其中隐藏式门把手占比达82%,儿童手指夹伤投诉更是激增132%。

不过,也有人认为,不能单纯把责任归结为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专业人士就指出,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电子门锁,碰撞后传感器损坏、电路中断都可能导致解锁失效,且车身变形也可能卡住车门。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面对舆论质疑,小米客服人员回应称,当车辆发生碰撞且车辆接受到碰撞信号后,将会触发整车解锁,通过拉动车门外把手,可开启车门。但对于“多大撞击力度能触发该功能”,显然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市值蒸发千亿

小米汽车再遇信任危机

资本市场对这场事故的反应堪称“秒速响应”。

10月13日开盘后,小米集团股价直线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达到8.7%,最低触及47.5港元,创下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截至上午收盘,股价仍下跌7.82%,对应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相当于20万辆SU7的售价总和。

更直观的冲击发生在销售端。

当天小米汽车官方直播间瞬间涌入数万网友,“车门能砸开吗”“电池真的安全吗”的质疑刷屏,客服人员反复强调“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却始终无法给出具体的应急解决方案。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图源:小米汽车直播间

有准车主在评论区表示“本来明天要订车,现在彻底犹豫了”,还有已提车用户发起“门把手改装需求”的联名倡议。

这场信任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多起事件的叠加爆发。

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陷入宣传争议,车主发现宣传中的“散热风道”实际只是两个圆孔,前备厢还被取消,不少人吐槽“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3月29日,安徽铜陵一辆SU7在NOA模式下行驶时,未能识别施工障碍物,虽触发主动刹车但仍以97km/h撞击护栏,导致3人死亡。

9月份,小米还因“L2级辅助驾驶对极端场景处置不足”,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覆盖近半数已交付车辆。

“资本市场最怕的不是问题,而是问题反复出现且解决方案模糊。”一位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从宣传缩水到智驾失效,再到如今的安全争议,小米汽车的信任账户正在不断透支。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拷问

小米SU7的事故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智能汽车发展中的共性困境:当车企争相在续航、算力、设计上“卷参数”时,最基础的安全需求是否被边缘化?

要知道,雷军曾在SU7发布会上用15分钟详解“电芯倒置技术”,称这种行业首创设计能让碰撞时的火焰和冲击力向下释放,最大限度保护乘员舱。

他还强调电池包有17层高压绝缘防护,电芯两侧的165片气凝胶能抵抗1000℃高温。但从成都事故现场看,车辆碰撞后火势蔓延极快,这些“黑科技”并未起到预期的防护作用。

其实,面对大众一直以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争议,业内已经开始探索解决方案。

比如比亚迪采用“双路供电”系统,确保碰撞后车门解锁电路仍能正常工作;小鹏汽车开发了车顶爆破装置,为紧急情况提供额外逃生通道;特斯拉则在Model 3上保留了外置机械解锁拉索,即便断电也能从车外操作。

但是,仅靠车企的自我约束显然不够,自上到下的行业规范或许才可以让大众安心。

而监管层面的补位也在加速。

9月2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且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开启,该标准拟于2027年1月1日实施。

起草组调研显示,目前销量前100的新能源车型中,60%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这意味着行业将迎来大规模设计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事故发生前一天,雷军还率领测试车队到了新疆盘龙古道,在海拔3500多米、超过600多个弯路、长达30公里的山路上进行车辆性能测试。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图源:@雷军

同时,有网友拍到,测试车辆中出现了小米第三款车型YU9。

一夜蒸发1000亿,起火的小米SU7暴击雷军

图源:微博网友

足见,尽管向来争议不断,雷军的造车步伐并没有停止,甚至越走越开阔。

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营收达到206亿元,同比暴增230%。毛利率高达26.4%,已高于特斯拉的16.2%和比亚迪的20.1%。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还表示:“下半年目标是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

但事故的悲剧何尝没有给雷军敲响警钟呢?

无论算力多强、设计多炫,能让用户安全抵达的车,才是真正的好车。而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正是所有车企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