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9日 17:48 0 aa

2025 年,机器人赛道的资本热度持续攀升。深圳初创企业智平方在2025年9月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后,估值突破10亿美元,正式跻身“独角兽”阵营。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成立于2023 年 4 月的公司,年内已连续完成 7 轮数亿级融资,深创投、云启资本、普华资本等知名机构均在其投资方名单中。不到一年连续获得7轮融资,在整个机器人融资历史上来看,实属罕见。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从今年来看,融资后估值破10亿美元的企业并非智平方一家,像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傅利叶智能等企业均已触及10亿美元估值门槛,其中智元机器人更是以180亿元估值领跑机器人产业。


业界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在估值的参照方面有一定相似度,摩根士丹利9 月中旬发布的研报显示,到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累计部署量将达 10 亿台,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5 万亿美元,这一数值约为 2024 年全球 20 家最大汽车制造商总收入的两倍。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在政策端,今年3月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2025)发布《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等成果,明确多模态感知融合、端到端运动控制等攻关领域,工信部还通过大会解读《智能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设立 200 亿元产业基金支持核心部件研发。


▍头部企业IPO 有望重新定义机器人企业估值标准


机器人初创企业估值的飙升引发业界对产业泡沫的担忧。不过有乐观人士指出,机器人公司的估值受多重难以量化因素影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但阶段性的估值泡沫客观上有利于资本向行业集中。从企业角度看,抬高估值存在现实考量:既为在竞争中抢占行业头部地位,维持叙事连贯性,也为满足未来二级市场上市的相关标准。


在当前的估值逻辑下,市场已呈现出短期透支的情况,不过行业仍在等待关键参照系的建立。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指出,宇树科技即将推进的IPO,有望为具身智能赛道的融资活动提供关键催化剂和估值基准。


2025年8月9日,王兴兴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宇树科技已启动IPO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王兴兴将比作“高考”,认为这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指出,宇树科技成立9年来,上市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向更成熟管理阶段迈进的契机。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宇树科技顺利上市,受稀缺效应刺激,其二级市场市值可能出现一定的攀升,并有望重新定义机器人赛道的估值基准。


▍相比美国百亿美元估值中国机器人企业确实存在被低估的情况


与美国机器人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估值仍被低估,美国企业中,Figure AI 在 9 月 16 日完成超 10 亿美元 C 轮融资后,投后估值飙升至 390 亿美元,较 2024 年 2 月 B 轮融资后的 26 亿美元增长 15 倍。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Physical Intelligence 正以 50 亿美元估值洽谈新融资,2024年11月,该公司融资后,整体估值达到24亿美元。投资者包括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OpenAI、Thrive Capital和Lux Capital等机构。


相比之下,中国的头部机器人企业估值普遍以10亿美元作为关键节点,估值明显过低。有投资人士指出,中国头部机器人企业如果处于美国市场,那么整体的估值还将至少高出5倍到10倍。直接与美国头部企业并肩。


有投资人指出,中美估值之间存在差异主要是创投生态不同,美国风投资金储备充裕,但机器人赛道可投资标的数量有限,资源向头部企业高度集中,尤其集中在整机与具身智能板块。并未设计到更深层的产业链环节。而中国在机器人本体、模型、零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大量创业公司,资本分散度更高。


在市场预期层面,美国具身和人形机器人企业面向全球市场,而国内企业的估值更多基于内需市场的潜力,同时美国市场在投资时更显激进,对未能实现商业闭环的企业仍能给予高估值。而中国投资机构则更为谨慎,除了在技术方面领先之外,可量化的商业化落地也被资本纳入评估范围,整体更为务实。


▍仅3个月国内大额订单已破13亿元


2025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布的大额订单总额已超13 亿元,企业业务布局逐步形成清晰的产业落地路径。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智平方 9 月 11 日与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慧智物联达成近 5 亿元战略合作,计划三年内为惠科全球生产基地部署超 1000 台 AlphaBot(爱宝)系列轮式人形机器人,这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项目。此前,智平方的机器人已落地东风柳汽、晶能微等工厂,覆盖从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的全流程业务,帮助合作工厂提升工艺一致性,降低人工依赖。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优必选业务布局聚焦汽车制造及物流领域,订单规模与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先后拿下国内某知名企业2.5 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以及9051.15 万元中标觅亿汽车采购项目,创下全球人形机器人单笔订单金额纪录。据悉,觅亿汽车是国资背景的汽车出口平台,将在2100 亩物流贸易园基地部署约 300 台优必选 Walker 系列机器人,承担汽车零部件质检、贴标及仓储转运业务,并接入企业智能调度系统实现高效协同。截至目前,优必选 Walker 系列已进入蔚来、比亚迪、极氪等十余家车企工厂,累计中标金额超 2.46 亿元。


资本疯抢机器人 3个月订单破13亿元中国独角兽离百亿美元估值多远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的数千万元合作中,近百台远征A2-W 轮式机器人已全面落地动力总成、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覆盖 15 个上料点,每日支撑 500 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单班次搬箱量达近万次,成为车间生产的核心运力支撑。10 月,智元机器人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与龙旗科技达成数亿元框架协议,近千台精灵 G2 机器人将进入平板产线承担消费电子组装业务。


此外供应链的国产化突破为商业化提供了底层保障。过去依赖进口的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如今通过国产厂商的技术攻关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一体化关节不仅做到了国产替代,其高性能关节甚至出口美国市场,精度性能逼近国际顶尖水平。


▍结语与未来:


从产业端来看,当前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并未触碰融资天花板,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也未形成统一方向,市场呈现百家争鸣态势。头部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化落地方面领先,但仍有被初创公司超越的可能性。整个产业依旧在快速地向前突破,带动产业链企业估值增长。不过行业内资本已更趋于理性,马太效应仍在持续,头部企业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哪怕领先一小步,都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拿到更多的融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