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特色工艺半导体制造领域迎来两项重大投资。功率半导体领域代表企业士兰微正式签约总投资200亿元的12英寸项目,而晶圆代工厂商芯联集成则通过新型...
2025-10-20 0
10月6号,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一出来,懂行的人都有点感慨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这三位,终于凭着“外周免疫耐受的发现”拿奖了。
说起来这事儿有点“迟到”,他们研究的核心成果,早在2017年就拿过瑞典的克拉福德奖,2018年诺奖其实也该有他们一份,结果硬生生等了7年才圆梦。
诺奖有时候真像“玄学”,不是说成果不够好,而是能不能选上,得看时机、看人数,甚至看当年的“风向”。
就像这次获奖的调节性T细胞研究,明明跟2018年诺奖的PD-1疗法同属免疫抑制领域,却因为应用成熟度差了点,硬生生多等了好几年。
要搞懂这7年的延迟,得先说说2017和2018那两年的奖。
2017年克拉福德奖(专门补诺奖没覆盖的领域)给了坂口志文、拉姆斯德尔和鲁登斯基。
理由是他们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这种细胞能抑制关节炎之类的自身免疫病,相当于给免疫系统装了个“刹车”。
到了2018年,诺奖给了艾利森和本庶佑,表彰他们发现PD-1/PD-L1这些“免疫刹车分子”,靠抑制这些分子能治癌症。
当时很多人觉得,调节性T细胞研究也该加进去,毕竟一个是“刹车细胞”,一个是“刹车分子”,都跟免疫抑制有关,连应用方向都互补(一个治自身免疫病,一个治癌症)。
结果诺奖没这么干,现在回头看,原因其实挺实在。
首先是应用程度差太多,2018年的时候,PD-1疗法已经在全球上市,治好了不少癌症病人,风头正盛;而调节性T细胞的疗法还在临床试验阶段,连个上市的影子都没有。
诺奖向来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没成熟应用,自然得往后排。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是人数限制,诺奖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最多颁给3个人。
2018年已经定了艾利森和本庶佑,要是再加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者,最多只能加1个(按时间算该是最早发现的坂口志文)。
可拉姆斯德尔和鲁登斯基的贡献也不小,只加一个人肯定会有争议。
诺奖委员会不想惹麻烦,干脆就等后续再颁。
这种“等一等”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贝克也是这样。
他早在2018年就该跟阿诺德分享奖项,结果当时觉得他的贡献不够,直到后来AI让他的研究更重要,才补颁了奖。
调节性T细胞能等到2025年,也算是运气好,这七年里免疫学领域没出比它更重要的成果,不然可能就真错过了。
这次诺奖还有个小争议为啥是布伦科,不是鲁登斯基?
要知道2017年克拉福德奖的第三人是鲁登斯基,这次换成了布伦科,这里面藏着诺奖评选的“小门道”。
先捋捋四个人的贡献,坂口志文是最早的,1995年就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2003年又证明一个叫FOXP3的蛋白质对这种细胞很重要;
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在2001年就合作发现,FOXP3在免疫耐受里起关键作用;
拉姆斯德尔2003年又进一步确认了FOXP3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鲁登斯基则是2003年独立做了同样的确认实验。
按说鲁登斯基也该有份,可诺奖这次玩了个“叙事调整”。
以前诺奖要求,多人获奖时每个人的成果都得够“单独拿奖”的水准,布伦科只发现了FOXP3的功能,单独看确实差点意思。
于是诺奖把颁奖理由从“调节性T细胞”改成了“外周免疫耐受”这样一来,坂口代表“耐受细胞”的发现,布伦科代表“耐受分子”(FOXP3)的发现;
拉姆斯德尔连接两者,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细胞-分子-功能”故事。
要是选鲁登斯基,故事就不完整了。
鲁登斯基的贡献还是围绕调节性T细胞里的FOXP3,没法补“分子发现”这个环节。
所以说,布伦科能入选,不光是因为她的研究重要,还因为她刚好能让诺奖的“叙事逻辑”更通顺。
鲁登斯基的遗憾,让我想起了DNA研究里的富兰克林。
当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富兰克林的贡献特别大,结果诺奖只颁给了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有人说要是富兰克林当时还在世,可能也会像鲁登斯基这样被漏掉。
科学研究讲究合作,可诺奖的人数限制和叙事需求,总会让一些人的贡献被忽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现在有不少奖项想模仿诺奖,有的奖金比诺奖还高,可影响力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就说那个克拉福德奖,流程跟诺奖一模一样,初衷是补诺奖的空白,结果这么多年过去,知道的人还是不多。
诺奖的影响力不是靠钱堆出来的,是一百多年攒下的“口碑”。
这么多年来,它选的成果大多经得起时间考验,慢慢就成了科学领域的“图腾”。
而且诺奖评审委员是终身制,不受短期热点或者资本影响,这点其他奖项很难做到。
比如有的奖项评审任期短,还受企业赞助影响,选出来的成果自然没那么有公信力。
不过也别把诺奖看得太神,它漏过的重要成果不少。
最有名的是艾弗里,他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结果诺奖没给他,后来大家都觉得这是诺奖历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还有这次鲁登斯基,说不定以后也会有人觉得他该拿奖。
如此看来,看待诺奖最好的态度是“尊重但不崇拜”。
它能帮我们认出那些重要的科学成果,但没拿诺奖的研究不一定就不好。
就像这次获奖的外周免疫耐受研究,不管有没有诺奖,它能帮着开发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能让病人少受点苦,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
最后提一句,布伦科后来基本淡出学术圈了,但就凭2001年那项发现,她照样拿了诺奖。
这也说明,诺奖认的是“突破性成果”,不是看你一辈子做了多少研究。
对科学家来说,能做出一个改变领域的成果,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相关文章
近日,我国特色工艺半导体制造领域迎来两项重大投资。功率半导体领域代表企业士兰微正式签约总投资200亿元的12英寸项目,而晶圆代工厂商芯联集成则通过新型...
2025-10-20 0
10月6号,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一出来,懂行的人都有点感慨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这三位,终于凭着“外周免疫耐受的发现...
2025-10-20 0
微软又开始搞事情了!因为在最新的 Windows 11 版本中,微软正在执行更严格的限制,进一步限制用户在没有微软账户或联网情况下安装Windows...
2025-10-20 0
在焊接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佳士科技再次引领行业变革。24年正式推出的JET20 Pro系列数字焊机,不仅延续了佳士一贯的可靠品质,更在智能化、数字化方...
2025-10-20 0
据中国移动微信公众号10月13日消息,中国移动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广大用户可前往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eSIM手机业务,第一时...
2025-10-20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南昌微乐麻将开挂攻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南昌微乐麻将可以开挂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怎么才...
2025-10-20 1
10月19日传来“天”大喜讯广西人自己的首颗卫星——“北部湾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广西首次拥有卫星“快门控制权”太空从此有了“广西眼...
2025-10-20 0
为激发青少年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扩大会员亲子家庭间交流互动,10月18日,由上海市安徽商会主办、副会长单位西点(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小小徽...
2025-10-2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