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从“能跑”到“更像人”, 宇树科技发布仿生人形机器人H2,掀起具身智能竞速潮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22日 21:38 0 aa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近日,宇树科技发布全新一代仿生机器人Unitree H2,高180cm,重70kg。据官方演示视频,该机器人采用仿生人脸设计,搭配可穿戴服饰,其身高与走路形态都相较前一代产品更接近真人形态。基于宇树科技对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技术基础,H2在视频中展示了出色的运动能力,能打会跳。

从“能跑”到“更像人”, 宇树科技发布仿生人形机器人H2,掀起具身智能竞速潮仿生机器人Unitree H2。图片来源于宇树官方视频截图,下同

据官方介绍,这款机器人配备了 31个关节,具体分布为肩部6×2(双臂各6个)、躯干3个、腿部7×2(双腿各7个),另含2个未知功能关节。相比宇树科技此前发布的R1机型的26个关节,关节数量提升19%,灵活性显著增强。

此前,宇树科技已推出R1、H1、G1三款人形机器人。其中R1为7月25日发布的最新款,身高1.2米左右,目前还未量产。H1则是登上2025年央视春晚表演的人形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发布于2023年8月,是宇树科技发布的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G1发布于2024年5月13日,是2024年宇树科技发布的第二款人形机器人。

让机器人“更像人”也“更懂人”

与传统的人形机器人相比,仿生人形机器人(Bionic Humanoid Robot)更强调对“人类外形、结构与行为方式”的深度还原。它不仅追求在身高比例、肢体动作上接近人类,还在面部表情、皮肤质感、肌肉运动以及交互反应等方面尽可能模拟人类,更重视“感知与情感层面的交互”,让人机之间的互动更自然。而传统人形机器人多以功能为主,例如执行搬运、检测、巡逻、客服等任务,核心指标是负载、稳定性、续航等工程参数。

从“能跑”到“更像人”, 宇树科技发布仿生人形机器人H2,掀起具身智能竞速潮

仿生机器人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代表性方向。2024—2025年间,该赛道热度显著提升,资本、科研与产业力量持续涌入。根据IT桔子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融资已超过145亿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一项目集中在“仿生外观与仿真材料”“智能表情交互”“AI驱动动作生成”等仿生方向。与此同时,多地政府在政策层面也开始推动“具身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的融合创新。

深圳一仿生人形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人脸’本身能给人提供情绪价值,对于租赁及个人用户市场尤为重要。从技术角度看,仿生人形机器人的突破不仅在硬件,更在“软体驱动”和“算法复现”上,它代表着人形机器人由执行智能向交互智能的转变。”

从“能跑”到“更像人”, 宇树科技发布仿生人形机器人H2,掀起具身智能竞速潮

宇树更名“备战”IPO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IPO辅导机构中信证券近日提交了“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一期)”。报告透露,宇树科技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更名的议案》,决定公司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工商登记变更程序。

业内人士称,名字去除杭州两字,弱化地域性标签,更方便宇树向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企业转变,同时进行股份化改制,企业组织更加现代化、金融化,方便后续上市融资。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是一家聚焦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由王兴兴创立。

在早前的7月8日,中信证券与宇树科技通过公开发行辅导监管系统提交了辅导备案登记材料;7月18日,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对辅导备案报告进行了公示。9月2日,宇树科技账号“Unitree”正式透露,公司正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筹备工作,并预计将于10月至12月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

今年6月,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曾透露表示,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并且是业内少数实现连续盈利的机器人企业,公司规模达到约1000人。在8月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王兴兴提到,2025年上半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加上政策的支持,行业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每家企业平均有50%—100%的增长,这意味着需求端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AI+机器人融合提速

自2024年以来,多家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已将仿生机器人列为重点布局方向,重点聚焦于AI驱动的运动控制、低成本仿真材料、智能表情交互、通用型具身智能平台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仿生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进入“交互实用化元年”。行业竞争将从单机性能比拼转向系统生态的整合:算法、算力、材料与应用场景的协同创新将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

业内预测,2026年前后,具备情感识别、语义理解和自然动作生成能力的机器人有望率先进入教育、展陈、康养、零售等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谁能率先构建出兼具仿真度、智能度与可复制性的标准化产品体系,谁就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行业领跑者。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