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斗恩担仇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 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已在石家庄圆满落幕。作为京津冀数字经济交流的核心平台,本届数博会以“可信数据赋能...
2025-10-24 0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的网络谣言,不仅损害公众的权益,也扰乱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其中四川德阳的案件,是有人移花接木,借用真实的场景,虚构案发地点等信息制造假新闻。迷惑性强,在当地引发了热议。
公安部发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
典型案例
造谣“液化气罐车爆炸”
还有“现场”照片
今年8月11日,一个名叫“忽如一夜春风来文章”的网民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一篇《气罐车起火爆炸:目击者惊险撤离背后的安全警示与行业反思》的文章。
声称2025年8月10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大地村境内,一辆运载液化气罐的货车在行驶途中突发起火爆炸。这篇文章不仅对爆炸现场进行了详细描述,还附有一张货车燃烧、群众撤离的图片。在文章后半部分还分析了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关部门的救援措施等,并称“由于事发路段狭窄,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占用,导致救援设备进场延误10分钟”。乍一看,非常真实,文章内容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德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 王周木:网民的文章中,液化气罐连环爆炸,产生了巨大火球,波及周边村民等这些令人惊悚的语言,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转发、评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我们支队立即派人进行核实核查。
民警来到事发地点周边,进行了走访。村民们说,他们并不知道有文章中所说的爆炸,而且村里只有一条通往邻近乡镇的乡道,平日里过往车辆并不多,液化气罐货车更是少见。
德阳市公安局旌阳区分局网安大队副指导员 魏骥: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大地村当地群众,并向辖区交通、应急、消防等相关部门核实,确认大地村未发生气罐车爆炸事件。
用其他视频移花接木
利用AI编造谣言
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发布这篇文章的网民,并不是德阳本地人,而是外地的李某。他在平台发布的信息中配图截取于8月10日,青兰高速山西省临汾段佛儿崖隧道口一辆罐车起火发生爆炸的视频,文字信息则是李某借助AI工具编造的。
德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 王周木:我们在互联网上以图搜图开展核实,这张图片其实是前一天发生在青兰高速上,气罐车发生爆炸事件的视频截图,是被网民李某移花接木而成,这是彻彻底底的谣言。他(李某)这样发文章是为了吸粉、博眼球、博流量。
查清真相后,德阳警方及时对外辟谣,要求网络平台删除了这条不实信息,并按案件管辖权限移交给了李某居住地公安部门,依法对李某进行了查处。
进入云南玉溪城区要收费?谣言!
除了事故、灾难等内容,还有一些造谣者,编造公共政策进行发布,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前段时间,抖音账号“玉溪《都市传媒》广告公司”上传了一段视频,称“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即日起玉溪市政府决定:凡是进入城区的必须缴纳200元的城镇维护费用,该费用可以在5年内随意出入玉溪城区。500元可以一辈子随意出入玉溪。”
该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讨论。一些网友质疑“什么时候开始要交进城费了”,还有一些网友直接艾特了玉溪警方进行关注。
监测到该消息后,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网安大队立即进行了核查。
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网安大队副大队长 王朝安:当时我们就觉得不真实,我们第一时间跟相关部门进行咨询信息是否真实。得到答复是谣言后,我们及时对这个账号开展工作。发现发布此谣言信息的是李某某,我们组织警力,赶到嫌疑人居住地将其查获。
民警告诉记者,玉溪虽然是旅游热门城市,但是只有部分特定的景区需要购票进入,大多数古街区都不需要收费,这类进城收费的消息站不住脚。而且这种涉及公共政策类的消息,也会由政府部门向全社会公布。那么李某某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则谣言呢?
原来,李某某在上网时发现,涉及旅游景点、古城相关收费的话题热度比较高,就动起了歪脑筋。
由于李某某在网络上发布的虚假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对往来人员和当地群众引发误导,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李某某行政处罚。相关违规视频也已删除。
造谣“开学第一天学校塌了”
男子被拘7日
近日,山东威海警方迅速侦破一起网络造谣案件,以法治力量守护网络清朗与社会安宁。
2025年9月1日,一段“威海经开区实验小学倒塌”的虚假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画面搭配“开学第一天学校塌了”等极具误导性的文字,相关话题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评论,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威海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皇冠派出所民警 杨宁:这条视频后来迅速传播,引发了学生家长和广大市民的担忧和恐慌,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
接到通报后,威海市公安机关立即启动核查程序,迅速确认该视频为虚假信息。威海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皇冠派出所民警连夜开展信息溯源,最终锁定谣言发布者为刘某元。9月3日,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民警成功将刘某元抓获归案。
威海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皇冠派出所民警 杨宁:经查,刘某元为了博取眼球、蹭“开学”热点,故意篡改事实、捏造并传播了学校倒塌的谣言。他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的公共秩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元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相关不实视频也于第一时间被清除。
谣言借公众对校园安全的关切兴风作浪,既触碰法律底线,更透支社会信任。此案的查处,彰显了警方打击网络谣言的坚定决心。
威海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皇冠派出所民警 杨宁:这起案件也警示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为了个人目的,肆意编造、传播谣言,引发社会恐慌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将继续坚决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宁与社会大局的稳定。
用AI造“华山医院前院长客死他乡”假新闻
近期,网上出现了一则关于“华山医院前院长未得到及时救治”“客死他乡医院走廊”等抓人眼球的内容。但是,上海警方通过调查后发现,这些内容竟然是利用人工智能AI工具生成的。
前不久,上海警方在网络巡查时发现一则题为“华山医院前院长张明远因阑尾炎未得到及时救治,客死他乡医院走廊长椅”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网安支队民警 张帆:这个消息在发布之初可能点击寥寥,但是在之后经过微信群的层层传播,经过了大概10个小时,因为正好是晚上,就被大肆传播。
警方调查:
华山医院无员工叫“张明远”
为了核实该消息的真实性,上海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工作。经查,华山医院根本没有名为“张明远”的前院长,也没有同名员工,另外,发布该内容的也并不是账号注册者本人。
警方深入调查发现,所谓“华山医院前院长客死他乡”的不实信息是某自媒体工作室所发布,实际运营者为王某某、郭某某、石某某等3人。
为涨粉 3人合伙用AI生成谣言
据了解,王某某等人为了快速增加账号粉丝的数量,每天在网络上查找各种热点事件和消息,通过向AI工具输入关键词,自动生成文章,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在自己控制的账号上发布。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网安支队民警 张帆:他利用AI批量生成一些不实信息,再通过他购买到的一些网络小号来传播这些不实信息。通过制造一些爆款内容,增加这些小号的浏览量,最终达到获取流量的目的。
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关账号被封禁
通过滥用AI技术,一条包含“知名三甲医院”“前院长”“客死他乡”等吸引眼球的谣言信息被王某某等人拼凑出来并发布,仅24小时之内,相关谣言的不同版本就在网上被大量传播,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目前,王某某、郭某某、石某某等3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上海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违法账号已被依法封禁,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传“怀化一女子从28楼坠落”?
假的!
同样是假新闻,某网络平台上出现的一条“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视频,显得更加真实。其中不仅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新闻要素,而且还有事件发生时的所谓现场画面。那这样一则谣言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
湖南怀化网警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条“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的配文中还标注了高空坠亡事件、家庭悲剧等标签,该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热议,先后获得数万次转发。然而,怀化警方在调查中却发现了诸多疑点,首先,从该视频中的建筑物外立面可以看出,所谓事发地并不是怀化市;另外,视频中主播的声画错位情况非常明显。
怀化市会同县公安局网络安全大队民警 闫宏辉:经怀化市公安局核实,当日没有发生类似视频坠楼警情,我大队接到线索后立即开展调查,快速锁定发布视频嫌疑人员。
怀化市会同县公安局连山派出所教导员 蒙源:经过我们的缜密侦查,发现违法嫌疑人禹某的住址,随即我所民警对禹某进行了抓捕。
利用AI“悲剧模板”
输入关键词生成画面
据禹某向警方供述,为了快速提升自己账号的关注度,她通过在某AI平台输入“高空坠楼、家庭悲剧”等关键词生成视频片段,并经过二次剪辑后发布到网上。警方调查发现,在禹某使用的这个AI平台上,关于“悲剧模板”的使用率非常大,每月的下载量超过10万次。
禹某:我当时看到别人用AI做视频涨粉很快,就想跟风试试。平台里有现成的悲剧模板,输入关键词就能生成画面。我不知道随便发这种视频会违法,更没想到会给那么多人带来恐慌。
截至警方查处时,禹某发布的虚假视频已经引发大量关注,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怀化警方依法对禹某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
散布网络谣言
将受到法律追究
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散布这些涉及事故灾害、公共政策的谣言,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扰乱公共秩序,还有可能会对政府公信力等造成冲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散布网络谣言必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丁晓东:根据我们国家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公民散布谣言,以故意的方式扰乱社会秩序,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受到拘留和罚款的相关法律追究。如果公民散布谣言的情节严重,触及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公民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专家表示,随着互联网发展,个性化推荐算法不断升级,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很有可能会对公共秩序造成严重扰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丁晓东:现在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传播,我们的公共秩序和以前已经非常不同了。网络谣言在现在的互联网和算法时代,信息的传播非常容易导致不同的群体去选择性地相信某个谣言。有可能形成群体极化,或者一些观点上的严重对立。
专家: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多方合力
如何更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专家表示,需要多方共治,从政府部门,到平台企业,再到公民个人,都要参与到治理中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因为政策类谣言往往具有显著性特征,平台应当针对涉及监管机构、国家政策的网络信息内容设置更为严格的内容审查与应急处置流程。在事前阶段,预防政策类、警情类谣言的广泛传播。相对应地,政府部门需要针对网络上传播的政策类谣言、警情类谣言及时予以辟谣和澄清,平台也应当配合监管部门,利用算法推荐服务增加有关辟谣信息的推送比例,以真实信息覆盖虚假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丁晓东:对于一些严重违反社会秩序的谣言,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对相关的造谣者、传谣者进行处罚。另一方面,政府的其他部门一定要在谣言治理当中切实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很多时候,谣言的产生可能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权威的信息来源,所以导致了谣言的大范围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府部门如果能够及时发布有关权威的、理性的、准确的信息,就能够起到澄清谣言,引导舆论的作用,从而达到塑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的效果。
专家也表示,对普通群众而言,需要理性地对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对那些明显有悖常理的信息,要仔细甄别,关注这些信息发布的主体是不是官方机构、权威媒体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从而更好地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网络主播虚构身份卖珠宝
粉丝被骗数百万
虚构的“富二代”身份、高额的保管费承诺、看似唾手可得的财富,当被害人满怀期待地等待着高额回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掉入了深不见底的陷阱,被骗数百万。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这样一起利用网络直播实施诈骗的案件。
2024年4月,江苏常州的市民徐女士无意中点进了售卖珠宝首饰的直播间,其中的首饰价格低的9.9元,高的有几千元、上万元不等。
主播在直播中声称,自己是香港某珠宝企业的家族成员,目前是单独创业,目标是将公司上市,但是因为面临上市避税的问题,需要暂时以出售的形式把自己名下的部分珠宝、首饰等资产分散保管,并承诺后期会以高额的费用向购买者回收。
面对高额回收费用的诱惑,徐女士接连购买了共计40多万元的首饰。然而在此之后,却并没有人联系她进行所谓珠宝回收。徐女士找到直播平台才发现,这个所谓的“富二代”直播间已关停,此时她才意识到被骗。公安机关初步调查后发现,同徐女士有类似经历的被骗者还有很多。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 陈琦:2024年3月,杨某和王某本来是在直播间卖木质手串,一直做不到营业额,有一天杨某看到老乡在直播间采用“珠宝回收+保管费”的方式进行直播,这个直播间的销量非常可观,所以杨某也想用这样的方式卖货。
开九家网店
把廉价饰品包装成名贵珠宝
实际上,直播间所谓的“名贵珠宝”,都是犯罪嫌疑人从当地市场拿到的廉价饰品,成本在几元到几十元每件不等。2024年7月30日,犯罪嫌疑人杨某等四人被抓获归案。
经调查,两个月内,犯罪嫌疑人杨某等人在直播平台共开设九家网店,骗取213名被害人的钱财共计人民币404万余元。案发后,公安机关从犯罪嫌疑人杨某处追缴到其藏匿于家中的现金345万元。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 陈琦:首先,他们会在直播间堆放大量的假钞、假黄金还有豪车的钥匙,第二,他们在直播间安排了很多“托”,谎称自己已经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巨额的保管费用,并且从此发家致富了。第三,他们还有人在现场假扮公证处的人员,对购买订单进行公证,让老百姓相信这个直播间的直播方式,包括卖货方式都是合法手段。
今年7月,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以犯诈骗罪,分别判处杨某、王某等四人有期徒刑十年九个月到四年三个月不等,并分处罚金。
重拳打击网络虚假信息乱象
针对网络虚假信息乱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主管部门也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
在中央网信办发布的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8个重点内容中,从“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到AI技术滥用乱象、网络直播打赏乱象等,针对网络虚假信息相关的乱象开展持续整治,处置处罚一批违规账号、MCN机构和网站平台。
今年9月1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对于AI生成合成的内容进一步提出了刚性约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精武:网络虚假信息的滋生与泛滥是流量经济诱导等多重因素导致,相应的治理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活动。网络虚假信息治理需要社会公众树立网络法治意识,核心目标是培养公众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冷静思考和冷静判断的网络素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社会公众需要冷静看待纷繁的网络信息,不轻易相信非官方媒体、机构发布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在面向社会热点事件时,理性看待各类自媒体、网络大V发布的信息内容,不盲目跟风,结合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发布平台综合判断信息内容的真伪。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
关注斗恩担仇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路和视角 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已在石家庄圆满落幕。作为京津冀数字经济交流的核心平台,本届数博会以“可信数据赋能...
2025-10-24 0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哈尔滨10月23日电 (记者 史轶夫 10月23日,中国计算机领域规格高、规模大的年度盛会——2025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
2025-10-24 0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的网络谣言,不仅损害公众的权益,也扰乱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其中四川德阳的案件,是有人移花...
2025-10-24 0
闽南网10月23日讯(通讯员 黄卢翔 胡妙君 陈志鸿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10月22日,由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2025-10-24 0
10月17日,全球半导体行业传来震动性消息: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美国城堡证券举办的活动上,公开承认英伟达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论起背后的原因,黄仁勋毫不避...
2025-10-24 0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双十一”促销活动陆续启动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淘宝平台部分商品在活动期间价格不降反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搜索发现,某款商品在“双十一”促销...
2025-10-24 0
近日,漳州古城迎来了一波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热潮。由本地文旅部门联合科技团队打造的“宇宙大派队之漳府秘藏”AI剧本游,将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实景解谜与...
2025-10-24 0
当数字浪潮席卷城市每个角落,如何守护我们的智慧生活?当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必然,青年一代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2025年10月25日,由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
2025-10-2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