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为失控的打赏乱象套上缰绳 流量狂欢终有竟时

排行榜 2025年10月30日 05:15 0 aa

#长白时评#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繁荣背后,直播打赏乱象频发,不仅扰乱了网络空间的清朗秩序,也给社会风气、青少年成长以及直播生态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近期,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针对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重点领域,重点整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等突出问题。监管部门对打赏乱象重拳整治的背后,表达出构建健康有序网络直播生态的决心,也是通过专项行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为人民群众守护风清气正良好用网环境的务实举措。

  网络直播蕴含巨大的商机,早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不包含线上广告营销业务),较2023年同比上涨1.5%。截至2025年5月末,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近1.93亿个(多平台非去重数据),同比增长约7.2%;月活跃开播账号约3326.7万个。当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网络直播行业已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实践场。但是,伴随着流量的持续增加,也滋生了诸多的乱象,对现实中的人们生活学习造成了难以预估的不良影响。

  需要看到,网络直播打赏乱象的滋生,不仅损害了直播平台的健康发展,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部分主播通过“恋爱”“交友”“游戏收徒”等名义,诱导未成年人参与打赏。更有甚者,教唆未成年人盗用家长身份信息,规避平台监管,进行高额打赏。这些案例,不仅导致青少年家庭财产受损,还可能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使其陷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误区。又例如,直播中,虚假人设、低俗内容和诱导性打赏等乱象,严重破坏了直播生态的健康发展。部分主播通过编造虚假剧情、虚构“亲情陪伴”或“公益慈善”名目,诱骗用户打赏。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信任,也使得直播平台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长此以往,直播行业将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打蛇打七寸,治理直播打赏乱象,就需要精准施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严打击低俗团播引诱打赏、打击虚假人设诱骗打赏、严禁诱导未成年人打赏、规范平台管理,从四个方面重拳出击,正是精准把握住了直播乱象产生的根本。同时,通过构建直播生态的长效机制,明确主体责任,构建全民共治的良好格局,为规范直播打赏立起了规矩,也能有效避免直播打赏继续“无序生长”,让公众在互联网里享受良好的用网体验。

  为失控的打赏乱象套上缰绳,流量狂欢终有竟时。为了吸引更多流量,个别主播为讨要打赏可谓是“不知廉耻”。对这样的行为,专项行动的重拳出击,释放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明确信号,那就是网络直播行业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回归内容创作的本质。为打赏乱象套上缰绳,为人们营造更健康的上网环境,才能让网络直播更好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让虚拟和现实的连接更有温度。

来源: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