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贸易电商,一次性学会自行匡算补税成本

排行榜 2025年11月07日 16:55 7 admin

很多电商都大量隐匿收入没有报税,甚至是零申报。现在《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开始施行了,电商老板也就焦虑起来了。

最近接到了不少电商的咨询。

其实,不用太焦虑。

我给你算一下,如果被稽查补税,大概要补多少。

可能远比你想象的要少。

一、补税成本匡算

以贸易企业为例。

先说增值税。

很多电商年应税销售额远超500万,但都隐匿不报,保持了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如果补税,按照税总函〔2015〕311号文的规定,稽查查补硝售额和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计入查补税款当月的销售额,以界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说人话就是,小规模纳税人状态偷税的,偷逃的增值税还是按小规模征收率计算。

界定是一般人还是小规模,采用“未来适用法”,查补的销售额往未来期间计算。

也就是说,你需要补增值税1%。当然,有增值税,就有相应的城建税及附加,这是小数,先忽略不计。

然后是企业所得税。

隐匿收入的,大多也都没有拿到进项发票,或者说是,这个行业就拿不到进项票,上家往往是自然人,有些货物甚至是走私渠道进来的。实务中,稽查往往允许采用“事后核定”的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是国税发〔2008〕30号第三条第(四)项:“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项其实是从《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第(四)项抄过来的。

国税发〔2008〕30号第八条规定了核定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利润率)幅度标准。

其中,批发零售业是4%-15%之间。实务中,大多是取下限数值4%,也有部分情况会取值5%。

有部分省份已经根据国税发〔2008〕30号第十六条的授权规定了地方上自己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并在4%-15%幅度内择定了一个单一的应税所得率,大多都是直接取下限值。比如福建税务局2018年14号公告、广东税务局2018年1号公告、浙江税务局2018 年第 11 号公告、江苏省税务局2019 年第1号公告、河南省2016年3号公告等等,均明确批发零售业应税所得率取4%。(稽查补税的文书中你能看到,事后核定所凭借的依据,会引用这些文件。)

假设收入乘以核定利润率4%以后,得到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小型微利企业标准(300万),适用25%税率。

那么,需要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就是4%×25%=1%。

又是一个点。

如果是稽查场景,认定了偷税,只要你配合调查,很乖,那么偷税罚款(半倍~五倍)大概率是取下限,即半倍罚款。

所以,罚款是(1%+1%)×50%=1%。

又是一个点。

税款+罚款一共3%。

滞纳金就不确定了,按日万五,年化18.25%,但是,每年滞纳税款的基数不一样,倒查年限也不一样,这里无法精确计算。常见是查3-5年,多数案件中,滞纳金总额很少超过税款半倍。

所以,可以简单这么总结,小规模的贸易型电商隐匿收入偷税,税款、滞纳金、罚款三件套合计一般在隐匿未报的不含税销售额的3%-4%之间。

2024年4月,嘉兴公开的一个稽查案例,电商隐匿收入3.22亿,最后补税滞纳金罚款一共924万,就是核定补税的。

你看,差不多刚好3%左右。

那个案例还有点特殊性,因为2022年4月-12月之间小规模销售额全部免征增值税。那个期间没申报的销售额,补报回来也是免征增值税。

所以,那个案例中补缴的增值税不足1%。

这么讲完,你心中有数,再算算自己的实际净利润,就不用焦虑了。

可是,你偷税的情况下,净利润还只有3%-4%。

那你别干了。

你赚的根本不是商业利润,而是税钱。

实务中,我发现,很多中小电商老板,都没怎么仔细算过自己到底能赚多少钱,就凭着一种惯性继续做。

这是不行的。

你得算下你的净利到底多少,能不能覆盖税务成本。

二、一般纳税人无解

以上讲的是保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隐匿收入偷税的情况。

如果你是一般纳税人,就不一样了。

我拿不到进项票,增值税能不能“核定补税”呢?

恐怕不能。

个税、企业所得税可以事后核定,增值税大概率是不能的。

除非是明确规定可以适用简易计税的行业,否则,一般纳税人原则上只能按销项减进项去缴纳增值税。缺少事后核定的依据。

你说没进项,那就全额缴纳销项13%增值税。

比如合税稽处〔2023〕124号案件,倒查七年(2015-2021),当事人陈述申辩,说自己的服装批发只有3%-4%的纯利,可是,没有进项,希望能够采用简易征收(核定)的方式补缴增值税。如果全额按销项交税,需要补缴的税款比七年来企业累积毛利润都要多两倍,无力承受(原文)。

税务机关表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原理就是销项抵扣进项,你单位提出的简易征收方式纳税,没有法律依据,对你单位主张不予采纳。

当事人隐匿收入4751万,光是增值税就补缴了706万元。

这个比例已经超过13%了。因为倒查期间涵盖了增值税17%和16%的期间。

全额17%、全额16%、全额13%。

没有进项票的情况下,增值税补税十分可怕。

三、空分筹划

增值税几乎是无解的,没有核定的文件依据。

你看,大家搞所谓的“筹划”,把企业搬到洼地去,经营所得个税或者企业所得税,都能找到核定的方式。唯独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无解,只能靠地方留存部分的返还,返还也降不了太多,而且返还现在又不稳定。

找我咨询的电商企业,很多都是表达说拿不到进项票。

有的是100%没有。

有的是90%。

有的是80%。

有的是50%。

贸易电商,如果你确定就是拿不到进项票的,请谨慎研判是否升级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偷税的补税成本是3%-4%,一般纳税人全额13%能直接干死你。

还有几个电商咨询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种“代销”的玩法。

大致意思是,前端的网店只是一个我集团内部受托销售的平台,收取代销手续费,以收取的手续费而不是货款作为增值税销售额纳税。后端自己拆分成立几个小规模公司,喵、汪、呱多家小规模委托网店“平台”对外销售。

再叠加一个空中分账系统,设置虚拟账户,网店“平台”收取销售额直接分到后端几个小规模公司。

试图以此解决增值税的问题。

这种玩法,我前两年就听说过了,还有些老师线下课也在讲。

且不说这种委托销售的模式是否会被认可,之前拿不到进项票的二奢行业也试图搞过这种叙事,去跟税务机关狡辩。

单就你拆分公司这个做法,就已经立不住了。

明显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全是你自己实质控制的关联企业,业务100%同质化,且都没有场所和人员,根本不具备商业实质,进销存也大概率匹配不上。

这不就是最近被严查的、甚至专项检查的典型的分拆收入主体骗享税收优惠吗?

风险很大。

贸易电商,一次性学会自行匡算补税成本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