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10日 21:01 0 admin

说起中国半导体这块儿,过去总觉得跟国际大佬比起来,营收不高,利润薄,门槛高得让人望而生畏。

可这些年,国产化浪潮一波接一波,国内企业开始发力,尤其是设备环节,北方华创这家企业上半年净赚32亿,直接把中芯国际和豪威甩在身后。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赵晋荣掌舵:从技术员到设备帝国的操盘手

北方华创的掌门人赵晋荣,1964年出生在北京,早年家境普通,父亲在机械厂干活,这让他从小就对工业设备有点感觉。1979年高考恢复,他抓紧机会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1983年毕业后,直接进了北京建中机器厂,从基层技术员干起。

那时候的厂子,还处在计划经济尾巴上,他一步步从调试设备、优化工艺干到总工程师,1990年升常务副厂长。那段时期,中国半导体产业刚起步,他参与了不少国产设备的攻关,比如真空镀膜和清洗机的改进,这些基础活儿,为后来北方华创的布局打下底子。

2000年,赵晋荣跳槽到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当上总经理。公司当时刚重组,规模不大,他上任后就把重心放在产品线扩展上,薄膜沉积和刻蚀设备成了重点。

2010年,公司更名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交所上市,他继续带队,2016年主导整合北方微电子,这步棋让公司从单一设备商变成平台型玩家。

赵晋荣的履历里,硕士学历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头衔,不是白来的,他是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理事长,还管着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创新联盟的事儿。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这些年,赵晋荣的风格就是稳扎稳打,不搞花里胡哨的噱头。北方华创从2010年上市时的营收才几亿,到现在年营收破200亿,这背后是他推动的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内生上,研发投入年年加码,2025年上半年就砸了29亿,占营收近两成;外延上,收购整合了多家企业,比如北方微电子和后来的芯源微。

这些动作,让公司产品覆盖了半导体制造的全流程,从前端刻蚀到后端测试。赵晋荣在采访里说过,集成电路这行,竞争靠的是创新和人才,公司改革的核心就是留住人,这话接地气,因为设备行业人才流动大,不稳就玩不转。

赵晋荣的领导下,北方华创避开了不少坑。比如早期,国内设备市场被美日韩垄断,进口机贵不说,供货还卡脖子。他带队从14nm工艺起步,逐步攻到7nm以下,产品兼容性强,客户黏性高。现在,公司全球排名第六,仅次于应用材料和Lam这些老牌子,但增速是它们的好几倍。

赵晋荣61岁了,还在位子上,2025年获北京劳模称号,说明他的路子走对了。这位操盘手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行业的把脉,从厂房起步,到现在帝国版图,他让北方华创成了国产设备的标杆。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上半年成绩单:32亿净利稳坐头把交椅

2025年上半年,北方华创的财报一出,直接刷屏。营收161.42亿元,同比长29.51%;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14.97%;净利润率19.9%,毛利率42.17%。这些数字听着就硬气,尤其在半导体全产业链里,它是当之无愧的净利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比其他巨头,中芯国际上半年净利23.01亿元,豪威集团20.28亿元,都没它高。中芯是晶圆制造老大,豪威在CMOS图像传感器上称霸,可设备环节的毛利更高,北方华创正好卡在这个高地。

先说营收这块儿,161亿不是天上掉的。公司三大业务线,刻蚀设备营收超50亿,薄膜沉积65亿,热处理10亿,这些都是先进制程的核心。国产替代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订单像雪片飞来。比方说,14nm以下工艺的设备,北方华创的市占率已超30%,取代了不少进口货。

研发是关键,上半年投入29.15亿元,同比增30.01%,新品迭代快,客户反馈好。财报里提到,平台化布局让公司从单一供应商变成一站式服务商,这拉动了交叉销售,毛利自然水涨船高。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净利润32亿,听着多,但拆开看,每分钱都值。扣非后净利28.5亿元,说明核心业务赚钱能力强。现金流也稳,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正向,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90天内。

行业平均毛利率30%出头,它42%是怎么来的?一是规模效应,销量翻番,固定成本摊薄;二是产品升级,高端机型占比升到60%,单台售价高出一截。

比起中芯的23亿,它多赚9亿,不是因为体量大,而是效率高。中芯上半年营收323亿,但制造环节投入重,折旧摊销吃掉不少利润。豪威的20亿,主要靠汽车电子和新兴市场拉动,但设计业务占比83%,设备依赖外部,成本压力不小。

这成绩单,还得看大环境。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回暖,AI算力和5G基建需求爆棚,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占全球30%,扩产潮让设备商吃饱。北方华创的订单 backlog 排到2026年,客户包括中芯、华虹这些熟面孔。净利润率19.9%,在设备行业算顶尖,远超中微的15%和盛美的14%。

为什么它能领跑?因为它不光卖设备,还卖解决方案,售后服务和升级包占营收10%,这块儿利润厚实。总而言之,上半年32亿,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国产化红利的直观体现,让人看到中国半导体从跟跑到并跑的实打实进步。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国产替代加速:设备国产化的隐形推手

北方华创牛在哪儿?说白了,就是国产替代的急先锋。半导体设备这行,全球市场超千亿,中国份额从10%爬到25%,但高端还靠进口。北方华创从2018年起,就在刻蚀和沉积上发力,现在产品线齐全,覆盖离子注入、电镀这些空白。

2025年上半年,它推出的Sirius MC 313离子注入机,是国内首款12英寸产品,直接填补了光刻工序的配套短板。这不是小打小闹,离子注入是芯片掺杂的关键,之前全靠ASML和Tel这些洋货,现在国产机上线,成本降三成,供货稳。

为什么它能这么快?一是技术积累深。赵晋荣带队,整合了七星电子和北方微这些老牌,研发团队超5000人,专利超3000项。比方说,等离子刻蚀机,均匀度达98%,支持7nm工艺,测试数据跟Lam的机型不相上下。二是市场拉动。

国家大基金和十四五规划,砸钱扩产,中芯的28nm线满载,华虹的12英寸厂投产,都得买设备。北方华创的替代率,从2020年的20%升到现在的40%,这拉动营收直线上升。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再看产业链协同。它不光卖给大陆客户,还出口亚洲,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15%。跟下游绑紧,中芯用它的刻蚀机,豪威的传感器测试也离不开清洗设备。

行业报告里,VLSI说,北方华创是本土平台型公司的代表,未来五年,设备国产化率能到60%。但挑战也有,国际制裁加剧,美方卡脖子技术多,它得靠自主创新破局。2025年,三季度营收273亿,净利51.3亿,增速放缓但基数大,说明势头稳。

国产替代不是空谈,北方华创的案例证明,设备是瓶颈,破了它,整个链条就活了。比起设计和制造,设备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但一旦站稳,护城河宽。

赵晋荣的策略,就是平台化,不求一家独大,而是全覆盖。这让公司在AI芯片浪潮中,分到大杯羹。总的,北方华创不是运气好,而是抓住了时代脉搏,成了半导体净利王的底气。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并购与布局:三季度续航,下半年蓄力冲刺

上半年亮眼,三季度更稳。2025年前三季度,北方华创营收273.01亿元,同比增32.97%;净利51.3亿元,增15%。第三季度单季净利19.22亿,现金流转正6.3亿,这说明消化能力强。

为什么续航好?一是并购发力。6月,完成对芯源微的收购,31亿现金加股份,北方华创成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到手。芯源微专攻光刻胶去除和清洗,补齐了北方华创在光刻工序的短板。现在,整合后,产品协同效应出来了,新清洗机上线,订单多20%。

收购不是头一回了。2016年的北方微,2025年的芯源微,都是赵晋荣的布局棋。芯源微的团队和技术,直接并入空港工厂,2025年下半年,预计贡献营收10亿。

这步走得巧,因为光刻是ASML的地盘,国产光刻胶和设备缺口大,芯源微正好填上。财报说,收购后,平台能力增强,客户从单一转向全套采购,毛利稳在42%。

中国半导体净利之王:半年净赚32亿,比中芯国际、豪威还赚钱

未来,北方华创的路是平台深耕。2026年营收目标520亿,净利77亿,机构给的预测靠谱。赵晋荣还在位,劳模加持,团队稳。半导体这行,周期性强,但国产化是长坡厚雪,它正滑得顺。

比中芯豪威,它设备属性更强,抗风险好。总之,三季度51亿,是上半年32亿的延续,下半年蓄力,净利王的位置,稳了。半导体这潭水深,但北方华创的路子,让人看到希望。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