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下,成功开发出一项突破性的"机器人新陈代谢"技术,使机器人能够通过吞噬其他机器人的组件来实现自我修复、成...
2025-07-23 0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下,成功开发出一项突破性的"机器人新陈代谢"技术,使机器人能够通过吞噬其他机器人的组件来实现自我修复、成长和进化。这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向生物化自主系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有望彻底改变未来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模式。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基于一种名为"桁架连接"的磁性机器人模块,这些模块能够自主组装、拆解和重新配置,形成功能更强大的机器人系统。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团队成功演示了一个四面体形状的机器人如何通过整合额外的连接模块作为"手杖",将其下坡移动速度提升了66.5%。这种自我改进能力完全无需外部干预,展现了机器人系统前所未有的自主适应性。
(图片来源:创意机器实验室)
哥伦比亚大学创新教授、机械工程系主任霍德·利普森表示,这种技术突破解决了现代机器人面临的根本性限制。他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机器人的认知能力通过机器学习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机器人的物理形态仍然是单一的、无法适应的、不可回收的。相比之下,生物有机体完全关乎适应性——生命形式可以成长、愈合和适应环境。"
生物启发的技术架构
研究团队的技术创新源于对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深入理解。在自然界中,生物有机体能够利用和重复使用来自其他生物系统的成分,如氨基酸,实现自我维护和进化。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机器人系统中,开发出模块化的机器人组件,使机器能够像生物一样进行物质交换和功能重组。
项目主要研究员菲利普·马丁·怀德解释说:"真正的自主意味着机器人不仅必须独立思考,还必须在物理上维持自己。就像生物生命吸收和整合资源一样,这些机器人使用来自环境或其他机器人的材料来生长、适应和修复。"
艺术家假设在海底使用创意机器实验室最新的机器人系统的概念(图片来源:创意机器实验室)
桁架连接系统的设计灵感来自Geomag玩具,每个模块都配备了可变形的磁性连接器,能够以各种角度扩展、收缩并与其他模块连接。这种多功能性使得单个模块能够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物理结构,从简单的二维形状发展为具有特定功能的三维机器人。
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组装能力。在实验中,这些模块能够自主识别最优的连接方式,根据任务需求调整自身结构。更重要的是,当某些模块损坏或需要升级时,机器人可以主动寻找替代组件,实现自我修复和功能提升。
应用前景与技术挑战
机器人新陈代谢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特别是在人类难以到达或危险的环境中。在太空探索任务中,这种自修复机器人能够在长期任务中维持功能,无需地面支持即可应对设备故障和环境挑战。在灾难救援场景下,机器人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自身结构适应复杂的救援环境,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深海探索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应用领域。在高压、腐蚀性的海洋环境中,传统机器人往往面临设备故障和维护困难。而具备自修复能力的机器人可以通过吸收环境中的材料或其他损坏设备的组件来维持自身功能,大大延长任务周期。
然而,这项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伦理和安全考量。利普森教授承认,机器人能够适应、改进、成长甚至可能自我繁殖的概念"让人联想到一些糟糕的科幻场景"。如何确保这些自主系统的可控性,防止其发展出超出人类预期的行为模式,将是未来研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层面也存在诸多挑战。目前的系统主要依赖磁性连接,这限制了其在某些环境下的应用。此外,如何确保机器人在"消化"其他机器人组件时的兼容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产业影响与未来发展
机器人新陈代谢技术的成功开发预示着制造业和自动化领域的重大变革。传统的机器人设计理念强调精确性和专用性,而新技术则倡导适应性和通用性。这种转变将推动制造商重新思考产品设计策略,从生产固定功能的机器转向开发可进化的智能系统。
在经济层面,自修复机器人技术有望大幅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升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昂贵的备件,而自主修复系统可以通过回收利用现有组件来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效率提升对于大规模自动化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表示,短期内这种技术将主要应用于专业领域,如灾难恢复和太空探索。但从长远来看,机器人新陈代谢可能会像今天的人工智能一样普及,使机器人能够像重新排列电子邮件中的单词一样轻松地构建或重新配置物理结构。
怀德在研究总结中表示,机器人新陈代谢将弥合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之间的差距,使这些已经具备认知进步能力的系统能够匹配适应和成长的能力,"创造一个全新的自主维度"。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我们可能即将进入一个机器人与人类共同进化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师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下,成功开发出一项突破性的"机器人新陈代谢"技术,使机器人能够通过吞噬其他机器人的组件来实现自我修复、成...
2025-07-23 0
芯片制造离不开半导体设备,但大家都知道,整个半导体设备市场几乎被日本、荷兰、美国三国垄断,这三国的厂商拿走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过去,中国的芯片企业...
2025-07-23 0
赵明是从深圳来的东北人。两年前,他来到重庆,加入隆鑫通用动力通机事业部负责产品出海业务。从深圳来重庆做产品出海,这是很多人初识赵明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2025-07-23 0
7月22日,盛夏的湖北孝昌县卫店镇清泉村,10岁的留守儿童小饶正通过爱心托管班的中国电信“一键关爱”AI设备,与远在广东深圳务工的母亲视频通话。屏幕那...
2025-07-23 0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架构革命。英伟达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RISC-V峰会上宣布,将在其CUDA软件平台上支持RISC-V芯片架构,这一决策...
2025-07-23 0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丛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新型快反镜装置”的专利,公开号CN120353002A,...
2025-07-23 0
吾球商业评论然而,我早已看穿了一切【看,雅江这条巨龙在腾飞/来自网络】 吾球商业地理:雅鲁藏布江的激流奔涌了千万年,如今,它将以一种新的方式滋养这片土...
2025-07-23 0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玉树7月23日电 7月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以下简称玉树二回工程)...
2025-07-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