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台积电、三星在美工厂遇大麻烦,“1∶1生产”新政引发行业巨震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1日 21:22 0 admin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政策风暴。近日,多家外媒披露,美国政府正酝酿一项极具争议的半导体产业新政,要求芯片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必须与其进口数量保持1∶1的比例,否则将面临高额关税。这一政策若落地,将对已在美投入巨资的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巨头构成严峻挑战。


台积电、三星在美工厂遇大麻烦,“1∶1生产”新政引发行业巨震


政策突变:从“关税豁免”到“1∶1硬性比例”

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曾放风称,将对进口半导体征收最高100%的关税,但同时承诺对在美投资设厂的企业予以豁免。当时,台积电与三星因已宣布在美建设先进制程工厂,被视为潜在豁免对象。

然而,据《华尔街日报》与路透社近日报道,美政府正考虑推出更为严苛的“1∶1生产比例”政策,即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必须与进口数量相当。若长期无法达标,将被加征关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已与半导体企业高管会面,强调这是“经济安全”的必要措施。

台积电、三星在美工厂遇大麻烦,“1∶1生产”新政引发行业巨震


在美工厂深陷亏损泥潭

政策风向的突变,令台积电与三星在美工厂的运营雪上加霜。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自2020年启动建设以来,四年累计亏损高达1.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6.5亿元)。尽管其首座芯片厂于2024年底投产,却创下史上最大运营亏损。人力成本高、设备费用昂贵、供应链调整困难,成为其在美生产的“三座大山”。

三星得克萨斯州工厂同样处境艰难。尽管投入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22亿元)巨资,目标于2025年底投产,但由于尚未获得大规模订单,其前景比台积电更为不明朗。

“在美国生产不如缴关税”?

韩国YTN电视台指出,若“1∶1比例”政策成真,台积电与三星在美国的芯片产能需至少覆盖其美国客户50%的需求。然而,由于美国制造成本远高于亚洲,加之供应链与人才短缺问题,企业即便硬着头皮扩产,也可能面临“越生产越亏损”的窘境。

有分析直言:“在美国生产芯片,可能还不如直接缴纳关税来得划算。”

台积电的“两难困境”

对台积电而言,政策压力之外,还面临来自台湾社会与产业界的质疑。许多台湾民众担心,台积电在美扩产可能导致技术外流、产能外移,甚至逐渐沦为“美积电”。

此外,台积电在美国的制程技术与产能仍远落后于台湾总部。若要达到“1∶1”比例,台积电需在美复制与台湾相当的先进制程与产能,这不仅技术上极具挑战,更可能触及“技术转移”的敏感红线。


台积电、三星在美工厂遇大麻烦,“1∶1生产”新政引发行业巨震


美政策背后的战略意图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过度依赖台湾芯片”心存警惕。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公开表示:“全球经济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台湾几乎主导了半导体生产市场。”美方正竭力推动将30%至50%的芯片产能转移至美国或其盟友地区,如日本、中东等地。

然而,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全球化、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的产业,强行推动“制造回流”不仅可能打乱全球供应链,更可能导致美国本土制造成本飙升、技术创新受阻。

结语:半导体巨头的“哑巴吃黄连”

“全球半导体企业冒着亏损的风险,硬着头皮在美国建厂,可谓哑巴吃黄连。”韩国YTN电视台的评论道出了行业心声。在政治压力与市场现实之间,台积电与三星正站在十字路口。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半导体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升温。无论“1∶1比例”是否最终落地,这场由政治驱动的产业博弈,已让全球芯片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