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6G已从实验室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期 几大应用场景抢先看→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14日 09:55 1 aa

每经编辑:魏官红

5.5G应用还未全面普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已悄然而至。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6G已经从实验室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期。

与上一代通信技术相比,6G有哪些提升?速率之外,可见的应用场景是否已经出现?

我国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

每一轮新技术换代初期,“是什么、为什么、有必要吗”的疑问总会随之而来。在通信技术这个与千家万户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叠加上5G时代用户体感变化不明显的“Buff”(增益),业内对6G技术实用性的追问与探讨更为深刻。

11月13日至14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在开幕式及主论坛环节,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指出,6G已经从实验室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期,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座,通过“通感算智”多要素融合,全面赋能千行百业与大众消费市场,成为“十五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黄宇红也强调,6G并非5G的简单演进,需在架构变革、内生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最终形成“5G-A与6G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产业增长极。

从我国6G发展的进展来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消息,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另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截至2025年6月,中国6G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约占40.3%,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根据IMT-2030推进组规划,中国计划在2025年完成6G愿景需求研究,2030年实现商用部署。

企业布局方面,作为通信设施搭建者,运营商无疑是第一梯队。据黄宇红透露,围绕6G“通感算智融合”的特征,中国移动在“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天地一体”三大方向做了不少探索。其中,通感一体作为6G的核心特征,其应用场景覆盖低空经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是构建数字孪生世界的关键能力。

通智一体主要包含两大核心方向:一是“AI for Network”,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网络性能与优化效率;二是“Network for AI”,为智能时代提供无处不在的AI接入、泛在算力支撑及智能体互通能力。在天地一体方面,据黄宇红介绍,当前仍处于终端融合、网络分离的阶段,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5G-A到6G的“内生一体”演进。

6G技术+人工智能移动终端或将率先“起飞”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代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升级都面临着千亿元级别的投入。这样的投入是否能带来相应产出,成为运营商及产业对6G技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参考前几代通信技术的迭代规律,6G技术想要“大获全胜”,商业闭环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谈及商业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AI终端有望成为6G在C端收入的新亮点。他进一步指出,从1G模拟终端、2G数字终端、3G智能终端、4G宽带终端到5G互联网终端、6G AI终端,移动终端发展始终与网络能力相互促进。尽管5G终端计算与业务生成能力滞后于网络带宽,导致消费场景中用户难感5G优势,但手机仍是移动互联网核心接入设备与移动经济支柱。

根据GSMA预测数据,2030年智能手机将占移动连接的91%。不过,用户换机意愿不足,换机周期越来越长也是事实。

在邬贺铨看来,AI手机或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换代产品,尤其是AI手机之后还有功能更强的智能体手机。“以AI手机、智能体手机为核心,多种智能外设协同工作的模式正重新定义人机关系,有望成为AI时代移动通信的主流范式。”邬贺铨还进一步强调,智能外设包括眼镜、耳机、手表、XR、车机、智能家居、工业模组等。其中AI眼镜可以作为人机接口解放双手,更易在C端渗透,“AI+XR”也有望成为6G重要驱动力。

除了消费端,工业领域也十分重要。在邬贺铨看来,智能体工业模组将成为6G时代关键应用之一。据他介绍,相较5G工业模组,智能体工业模组具备亚毫秒级端到端时延、空天地多制式、隐私保护、智能编排动态调度等显著优势,其类型包括机床智能体、机器人智能体、AGV智能体、设备监控智能体以及研发智能体、供应链智能体、产线智能体等。

更为关键的是,其在5G工业模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AI推理参数规模可覆盖十亿级(如设备故障诊断)至千亿级(如全厂调度),支持云端训练与边缘推理协同。其中,云端负责全局训练与资源调度,需兼容异构算力池化与跨平台管理,算力可达数千TOPS。

此外,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是业内讨论度较高的方向。据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介绍,卫星互联网是6G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则是推动卫星互联网从构想到现实的关键变量。未来,有卫星互联网加入的6G星地融合网络会有三大系统性变革:“星地融合”带来的用户体验的变化、“通遥融合”带来的应急监测等响应速度的变革、“算传融合”带来的卫星数据处理的变革。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