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至27日,第四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会议以“包容性生物经济:自然积极与气候韧性的山地之道”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昆明...
2025-09-29 1
2025年9月25日至27日,第四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会议以“包容性生物经济:自然积极与气候韧性的山地之道”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机构共同主办。来自30余个国家的近200位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企业代表与社区实践者齐聚一堂,探讨全球山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开幕式上,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山地未来研究中心主任许建初强调了山地在全球生态体系中的关键地位。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Elizabeth Maruma Mrema则通过视频致辞指出:“山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与淡水供应的重要屏障,其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对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至关重要。”
会议期间,《全球山地生物经济框架》正式发布,围绕中国西南山地、东南亚大陆山地、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非洲高地和南美安第斯山脉五大热点区域,提出系统性行动指南,为全球山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支撑与合作框架。
在本次国际会议上,贝泰妮集团被推荐为全球山地生物经济五大热点区西南山地的典型案例受邀参会并发表专题发言,展示了其以云南特色植物为核心、将科研、保护与产业化结合的山地生物经济实践路径,为“一带一路”沿线全球南方山地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与可推广的“中国范式”。
生物多样性根基上的产业实践
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被誉为“植物王国”,在全国仅占4.1%的国土面积上,囊括了全国超过一半的动植物类群。依托这一天然优势,贝泰妮在十余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山地资源—科技转化—产业赋能”的模式。
自去年开始,贝泰妮就结合TNFD的LEAP方法以及科学目标网络(SBTN)的指引,基于地理位置、行业类别和资产信息进行了自然相关的依赖、影响、风险以及机遇分析。经过充分地调研、评估和分析,贝泰妮积极响应COP15的《昆蒙框架》,发起了“缔造健康生态,共赴美丽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不遗余力地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当地社区支持与赋能、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理念与认知的传播与科普。在具体实践中,贝泰妮以哈巴雪山青刺果种植基地为起点,构建了“仿野生栽培—活性成分研发—临床功效验证—绿色智造”的全产业链条。整个集团在香格里拉实施17.1亩生态修复样地建设,引种云南沙棘、杜鹃等本土植物,并对雅致杓兰等濒危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将原料开发与生态修复紧密结合,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回馈”。
此外,公司更将青刺果多糖等植物成分进行科技升级,运用于薇诺娜等系列产品,实现从“天然取材”到“科技赋能”的跨越。这些实践不仅强化了天然原料的可持续属性,也为“中国成分”注入了绿色基因。
会议现场,贝泰妮集团重磅发布了ESG可持续发展片《在山地与贝泰妮遇见未来》,以期持续以科技为翼,以社区为根,以可持续为魂,在巍巍群山中实践山地经济的重塑,为地球包容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科技赋能的绿色引擎
如果说生态保护是根基,科技则是贝泰妮推动山地经济落地的核心引擎。
目前,贝泰妮已建成中法日跨国研发网络。近两年,贝泰妮更累计向IFSCC大会提交多篇学术成果,涵盖配方制剂、计算机辅助原料设计等前沿领域,持续增强中国品牌在全球科研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医”全球化布局。此外,贝泰妮还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编制《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研发体系建立指南》等国家及团体标准。
在企业运营层面,贝泰妮提出了“全链路绿色闭环”的思路,将绿色设计理念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从替换装的推广到包装工艺的革新,再到绿色供应链的建设,每一环节都嵌入了低碳目标。光伏发电已覆盖中央工厂年用电的四分之一,“特护地球”空瓶回收计划吸引超过177万消费者参与,累计回收40万个空瓶。在上游,棕榈油原料的认证比例超过六成,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与可持续性显著提升。这种以点带面的绿色努力,将分散的创新凝聚成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贝泰妮始终将社区共融与文化传承深度纳入商业逻辑,实现“生态—文化—产业”的协同增益。在哈巴雪山地区,公司培训当地护林员、推行“社区共治”模式,将民族传统生态信仰转化为现代保护区管理规范;并通过“护花使者联盟”等公益项目,助力大理甲马、楚雄彝绣、纳西织锦等非遗技艺的当代转化与市场对接,使商业效益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
一个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此次会议让外界看到,山地生物经济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贝泰妮的案例表明,企业在把握全球产业链机遇的同时,可以将高山植物视为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资源提取对象。在这一逻辑下,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零和,而是良性循环。
随着《山地生物经济昆明倡议》的推进,云南的探索或将为全球高山地区提供更多经验。贝泰妮也在发言中强调:“山地经济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以科技为桥,将自然的语言转化为产品的语言,将生态的价值转化为品牌的价值。”第四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虽已落幕,但一条关于山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正在从云南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文章
2025年9月25日至27日,第四届山地未来国际会议在云南昆明举行。本届会议以“包容性生物经济:自然积极与气候韧性的山地之道”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昆明...
2025-09-29 1
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通讯员 周碧波)9月27日至9月28日,以“打造乳业白科技 激发融合新价值”为主题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三届年会在呼和浩特...
2025-09-29 1
前沿科技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未来可感、可知、可及。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太空中的AI卫星、会思考的清洁机器人、能看懂医学影像的“火眼金睛”……这些曾只存在...
2025-09-29 1
YouTube正在测试一项革命性的AI功能,为用户的音乐播放体验增添AI主播元素。这项实验性功能旨在为音乐内容创造更加个性化和互动性的体验。该功能允许...
2025-09-29 1
刷到人形机器人空翻、打拳的视频时,你有没有过这种困惑,明明它连那么复杂的动作都能玩得溜,怎么让它自己走进厨房拿杯可乐,反倒比登天还难?网上总有人说“离...
2025-09-29 1
家人们,谁懂啊!玩游戏时鼠标掉链子真的会气到捶桌子!当你正准备瞄准敌人,却发现指针像喝醉了酒一样乱飘,打团战时连招按键按半天却毫无反应,那种挫败感简直...
2025-09-29 1
大家需要适应新的规则,包括红果近期连番出台的合作政策,本身就在为真正具备长期生产短剧内容能力的制作方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作者|布赫编辑|晶晶排版 |...
2025-09-29 1
机身基本完工,已经装上了发动机和螺旋桨。下雨的时候,张遂蹲在院坝边的棚子里做机翼,将焊接的钢架钉上竹条。飞机停在院子里,用一张塑料布严严实实地盖着。如...
2025-09-2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