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高盛1个月内4次上调目标价!这两家半导体公司,为何被疯狂看好?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8日 20:30 0 admin

高盛又上调两家国内半导体公司的目标价了!

中芯国际,117港元的目标价,比之前直接提升了23%;A股目标价给到211元。

华虹半导体,目标价也给到了117港元,比上一次提升了34%。

高盛1个月内4次上调目标价!这两家半导体公司,为何被疯狂看好?

这已经是高盛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目标价了。

1. 别小看28nm,它才是AI芯片的主战场

很多人一提到芯片就想到7nm、5nm这些先进制程,觉得越小越牛。

但在AI芯片领域,28nm制程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

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成本。28nm制程的晶圆代工价格大概是7nm的1/3,良率却能稳定在95%以上。而7nm制程呢?良率经常在80%左右徘徊,一旦出现工艺波动,整批产品就得报废。

算笔账就明白了:同样做1000颗芯片,28nm可能花100万,成功950颗;7nm要花300万,成功800颗。哪个更划算?

再说功耗。别以为制程越先进功耗就越低,这是个误区。28nm制程在中等频率下的功耗表现相当稳定,特别适合那些需要长时间运行的AIoT设备。你想想,一个智能摄像头要24小时工作,用7nm制程的芯片,发热量不说,电费都能把你吃穷。

高盛1个月内4次上调目标价!这两家半导体公司,为何被疯狂看好?

说到这里,得重点聊聊中芯国际的28nm工艺。

这不是普通的28nm,而是在RF(射频)和CIS(图像传感器)领域做了深度优化的特色工艺。

拿RF来说,中芯国际的28nm HKC+工艺在射频性能上已经能跟台积电的同类产品掰手腕了。

就是你手机里的5G芯片、WiFi芯片,用中芯国际的28nm做出来,信号强度和功耗控制都不输给台积电。

CIS方面更是亮眼。现在满大街的智能摄像头、车载摄像头,很多都在用中芯国际28nm工艺生产的图像处理芯片。

一颗成本不到20块钱的芯片,能实现4K录像、夜视功能,还能跑AI算法识别人脸。

2 AIoT芯片为什么偏爱成熟制程?

典型的AIoT芯片一般包含这几个部分:CPU核心、AI加速器、各种接口控制器、存储控制器。听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对制程的要求并不极端。

关键在于“够用就好”。

比如一个智能音箱的主控芯片,CPU跑个800MHz就够了,AI加速器处理语音识别也不需要太高的算力。用28nm制程完全能满足需求,而且成本控制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可靠性。AIoT设备经常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28nm制程的器件老化特性更稳定,温度适应性也更强。

高盛1个月内4次上调目标价!这两家半导体公司,为何被疯狂看好?

3. 产能供需格局:未来三年的“卡位战”

现在来预测一下未来三年28nm产能的供需格局。

从供给端来看,中芯国际目前28nm月产能大概在4万片左右,华虹半导体也有2万片的规模。按照扩产计划,到2027年两家合计产能能达到10万片/月。

从需求端来看,仅仅是AIoT芯片的需求,预计每年增长30%以上。再加上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传统领域,28nm制程的需求缺口至少还有50%。

也就是说,供不应求的局面还要持续好几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盛这么看好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因为他们卡住了一个关键的供需位置。

高盛1个月内4次上调目标价!这两家半导体公司,为何被疯狂看好?

4. 投资逻辑:估值与基本面的博弈

当然,市场也不是没有担忧。

估值太高可能会脱离基本面。中芯国际目前的PE已经超过40倍,华虹半导体也有35倍,确实不便宜。

但换个角度想,这两家公司坐拥的是一个正在爆发的赛道。 AI生态的扩张才刚刚开始,从模型训练到边缘推理,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芯片支撑。

别忘了,国产替代这个逻辑还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下游厂商开始主动选择国产芯片,不仅仅是因为成本,更是为了供应链安全。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产品因为芯片断供就停产。


高盛连续四次上调目标价,看中的不是短期的财务数据,而是长期的产业趋势。28nm制程在AI时代的价值,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有时候,“够用”比“先进”更重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