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洪群联: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5日 17:04 1 admin
洪群联: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具身智能、发展和安全、文化产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廷惠: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廷惠指出,产业强则经济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把握战略主动权,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主动权。聚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6G、人形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二是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超前部署国家实验室体系和基础研究平台,优化科研组织的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基础软件、高端芯片、核心工业母机、关键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根本性突破。三是全面推进产业“三化”升级,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智能化方面,加速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和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着力培育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绿色化方面,抢抓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产业机遇,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先进储能和循环经济。在融合化方面,深化服务型制造、跨界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四是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巩固优势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高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以制度型开放保障战略资源和能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在多元化、区域化合作中增强产业全球影响力和供应链安全韧性。

摘编自《学习时报》

【洪群联: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洪群联表示,作为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具身智能在我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当此之时,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用好优势、鼓励具身智能发展,也要保持清醒、正视短板,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安全为底线,构建软硬融合、协同创新的健康生态,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一方面,坚持开放创新,突破核心技术。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鼓励产学研深度融合,集中力量攻克高端仿生执行器、具身智能芯片、机器人操作系统、具身大模型等“卡脖子”技术,切实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坚持示范带动,完善产业生态。我们要发挥供需两端的规模优势,在养老陪护、智能家居、医疗康复、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项目,以场景反馈驱动技术优化和成本下降。研究制定具身智能产业通用标准和规范,推动产品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增强。同时,坚持安全发展,健全治理体系。探索“沙盒监管”机制,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加快制定具身智能在安全、伦理、数据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摘编自《人民日报》

【曹海霞: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曹海霞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应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维护安全的硬支撑。科技是维护安全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国家安全的“卡脖子”瓶颈,有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整体跃升,进而掌控安全主动权。另一方面,应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完善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构建联动高效的工作机制、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等,通过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走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的安全发展道路。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璐:持续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璐表示,文化产业是强国富民的关键领域,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结构日趋优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反哺事业三方面典型特征。为持续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下一步应重点做好多方面工作。其一,推动各地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迎接文化产业的“数智时代”。发挥文化强市、强县的示范效应,加大对西部、东北地区文化富集县市的产业开发和传承保护力度,推进文化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搭建国家级文化大数据平台,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提升数字资源转化效率。其二,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升级。持续推动“文化+”在各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支持各地非遗工坊、文化馆、美术馆等与旅游场景结合。其三,助力文化出海与国际文化合作。搭建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平台,简化文化产品出口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力度,持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洪群联:让具身智能既跑得快又跑得稳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