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深圳“巧手”,握住AI未来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8日 19:03 0 aa

来源:【人民网】

深圳“巧手”,握住AI未来

清华大学专场招聘会备受瞩目。主办方供图

10月17日—18日,一支由深圳政企组成的代表团整装北上,在清华、北大校园开启“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圳“AI汇英才”校园招聘会。线上线下33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1.8万个岗位虚位以待,目标直指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毕业生。

深圳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为正在“破土而出”的人工智能主导技术与重磅产业,配置最核心、最活跃的战略资源。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深圳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既有深厚基础,更有清晰野心。它正以一座城的整体力量,向全球顶尖AI人才发出最明确的信号:这里,有你实现技术理想、参与定义未来的广阔舞台。

深圳“巧手”,握住AI未来

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展示自由灵活度。帕西尼感知科技供图

软硬协同,铸就差异优势

大模型智力超群,能写诗、编程、解答万物。但如何让这份智慧,在车间装配、在手术台操作、在家庭服务?

没有灵巧的“执行端”,AI就是困在机房里的“笼中脑”。

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人工智能。深圳,嗅到了这一时代先声,也拥有深厚的产业土壤。

灵巧手,是机器人技术难度最高的领域之一。解剖一只“灵巧手”,可以透视深圳AI产业的生态样本。

“骨骼”与“肌肉”依赖全球最强的电子产业链。所需元器件,周边一小时圈内快速配齐。

“神经”与“感官”得益于感知技术的密集突破。丰富开放场景,为AI理解世界提供海量数据。

“小脑”与“反射”离不开算法算力的实时较量。大模型提供决策支持,深度理解真实世界。

“以前在海外研发时,采购也是从大湾区发货。”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晋诚说。如今扎根深圳,“研发周期从三个月缩短到一两周,能够快速迭代产品。”

星灿智能机器人创始人、CEO李战斌也有同样感受,“端一杯咖啡,到楼上、楼下甚至是隔壁房间,就能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合作。”

全国各城市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特色纷呈。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大市,正发挥自身“软硬结合”的基因优势,巩固“技术—制造—应用”整合能力,逐步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当前,深圳正全力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5%,汇聚企业超2800家,覆盖芯片、模型、硬件及应用等全环节,叩响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之门。

政策开路,激活产业动能

行走深圳,AI正重塑千行百业。

无尘车间里,机器人精准抓取搬运材料;政务服务大厅,“AI数智员工”高效上岗;道路街头,无人驾驶公交灵活穿行……

应用遍地开花的背后,是政策与机制的有力撬动。

从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到设立千亿级人工智能基金群,2025年再推4项重磅行动计划,目标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

高标准规划十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深圳湾、西丽—石岩、前海湾等星罗棋布,错位发展。南山区“模力营”、福田区“天使荟”、龙岗区“创斗谷”等创新孵化器如雨后春笋,多层次产业空间体系加速成型。

新的路径设计也在不断探索。今年初,龙岗区喊出“ALL in AI”的雄心,并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领域政府直属机构——人工智能(机器人)署。“专人专职专责专门推动AI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战略执行。”该署署长赵冰冰表示。

赋能千行百业,做大产业集群,深圳以政策精准滴灌,直击企业痛点。

针对企业市场开拓需求,宝安区主动开放应用场景,通过“四张清单”精准匹配供需。起步阶段需要搭把手,南山区以“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一笔钱、一场景、一条龙”,支持创新创业。

“对我们初创企业非常有吸引力。”追梦每刻科技入驻“模力营”AI生态社区,获得两年免租优惠。产品负责人蒋磊介绍,协调配套资源、解决融资需求、提供政策指导等一揽子支持,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

要素聚集,滋养创新雨林

走进深圳龙岗机器人街区,“人工智能6S店”和“机器人6S店”相邻而立,成为一道独特的产业风景线。展示、销售、培训、社群、解决方案、孵化——六大功能集于一体。这里不仅是技术卖场,更是创新枢纽。

一公里范围内,机器人剧场、实验场、产业园区星罗棋布,企业、研究院所密集汇聚,技术火花在此迸发。

这片创新雨林的繁茂,依赖于阳光、土壤与养分:

鹏城云脑Ⅲ、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等相继点亮,深圳全市已建和在建算力规模突破55E,加速实现可持续、普惠的算力供给。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初步建成,汇聚基础数据约283亿条,政务语料平台加工成品语料达10TB,以高质量数据驱动大模型持续进化。

整座城市正全面开放,从工业制造到智慧医疗,从政务服务到生命健康,为AI技术提供真实而广阔的“试炼场”。

鹏城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光明实验室等错位发展、协同攻坚,成为突破核心技术的战略支点。与此同时,深圳正加速筹建国家人工智能学院(深圳),并与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深化战略合作,全方位加强AI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算力、数据、平台、场景、政策与人才等所有要素深度耦合,形成了一个能够自我造血、持续进化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系统。这正是深圳AI产业能够破土而出、蓬勃生长的最深层次动力,也是其面向未来最坚实的“护城河”。

政策不盲目、产业不孤立、创新不孤单。深圳正用这双日益灵巧的“手”,为中国的智能时代,握住一份坚实的未来。

(责编:李语、陈育柱)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