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国内首例!“智慧之刃”填补能源隧道施工技术空白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5日 00:52 1 admin
国内首例!“智慧之刃”填补能源隧道施工技术空白国内首例!“智慧之刃”填补能源隧道施工技术空白国内首例!“智慧之刃”填补能源隧道施工技术空白

盾构机改造完成

在软土地层与高水压的双重挑战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建设城市能源“生命线”?在上海漕泾综合能源中心二期项目中,上海建工机施集团项目团队在电厂取排水隧道施工领域,采用盾构机刀盘直接切削玻璃纤维墙的全新工艺,成功实现取水隧道盾构安全始发,该工艺为国内首例。

作为上海市“十四五”重点能源工程,漕泾综合能源中心二期项目肩负着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增强电网调峰能力的重任。其厂外取排水隧道工程,是保障电厂稳定运行的核心配套。

然而,项目地处金山滨海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水压高、土层软弱。在传统盾构施工中,隧道始发前必须进行“洞门凿除”,这一工序不仅耗时较长,且极易引发涌水、涌砂等险情。

为从源头破解这一安全瓶颈,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筋(GFRP筋)替代传统钢筋,与沉井主体结构一次性浇筑,形成一道既坚固又可切削的特殊洞门。这种新型材料抗拉强度高,又能被盾构机刀盘直接磨削,从而告别了高风险的人工凿除工序,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大大提升。

国内首例!“智慧之刃”填补能源隧道施工技术空白

玻璃纤维增强筋

为确保这项全国首例工艺的成功,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量身定制”。通过计算机三维模拟与有限元分析,对刀盘进行升级,配备的“滚刀+撕裂刀”负责啃咬坚硬混凝土,“刮刀”负责清理软土的复合刀具系统,实现了高效协同。

施工过程中,团队以毫米级的精度控制刀具贯入度,实时监测刀盘扭矩与推力变化,如同为盾构机装上了“感知神经”。同时,通过优化渣土改良技术,确保排渣顺畅。在洞门密封环节,更是加装了钢丝密封刷与橡胶帘布板“双保险”,为高水压环境下的施工安全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线。

此次技术突破不仅保障了漕泾综合能源中心的建设,还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为今后类似电厂取排水隧道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原标题:《国内首例!“智慧之刃”填补能源隧道施工技术空白》

栏目编辑:金志刚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裘颖琼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