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乘“数”而上拓展应用场景

排行榜 2025年10月27日 06:58 1 aa

水利部门使用无人机巡河,实时传回流域动态,实现水位、流量等数据秒级更新;数字孪生技术精准监测水利工程情况……随着数字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数字赋能”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词汇”。

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广泛创造生产生活新场景,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数字赋能应用场景,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应用场景大规模拓展和深化。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0%,5G基站数达425.1万个。从数字农业、智慧水利、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到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数字造就的创新场景正在重塑生产生活的全新未来。无人驾驶、虚拟现实(VR)、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一批跨界融合新场景快速兴起,数据开放与技术共享场景不断涌现,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资源配置方式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也要看到,“数字赋能”仍然存在不少深层问题,制约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仍需提升,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还存在制度性壁垒,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分配等难点问题亟待突破;一些新业态新领域场景开放创新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场景资源开放、挖掘和统筹不够,场景机会供给不足,创新资源进入市场渠道仍然不畅。

挖掘“数字赋能”潜力,技术创新是关键,体制改革是根本。必须牢牢抓住创新、改革两个关键词,通过强技术、拓场景、优机制、夯基础,让数字技术加速解锁应用新场景,加快开放场景创新机会,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不断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

向“数”攀登加强技术创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建设数据领域各类创新平台,大力推动数据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创性技术创新,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实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治理现代化协同推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

向“智”赋能焕新应用场景。立足科技创新、技术突破,聚焦发展需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批次赋能拓展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关键环节场景资源,加快形成“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产业应用—创新生态”正向循环,助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信息部门间共享、跨地区互认互通,服务事项异地享有,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多元消费跨界融合,“互联网+”“智慧+”等新服务新体验新模式不断创新推出,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分布更加统筹匹配,服务精度和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政策找人+服务找人”。

向“制”而行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调动地方政府、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性,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挖掘场景开放创新资源,畅通创新资源进入市场的连接渠道,破除制约要素资源顺畅流动的制度壁垒,探索形成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产权确权、市场定价、收益分配等体制机制,形成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产业转型的协同发展、同频共振发展格局。

向“新”蓄势筑牢数字底座。结合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强城市算力建设,发展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促进各类各区域算力资源一体化调运,构建泛在可及、智能敏捷、协同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优化通信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新一代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通信网络效率,加强信息传输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加强数字基建,推进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数据采集与归集共享,打造高效供应链服务体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琛伟 王皓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