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排行榜 2025年08月04日 11:40 0 admin

宁波的一场线下讲座上,讲师刘哲涛注意到一位40岁左右的美业老板。

课后这位听众坦诚地说:“刘老师,20年没听过课了,您讲得很好,但我实在听不进去,只能逼着自己听。”

在2025年的知识付费课堂上,越来越多迷茫的创业者坐着,眼神里混杂着焦虑与期待。

他们不是来寻求认知提升,而是抓住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店铺亏损、实体失速、想关关不掉、想换没路径。

对他们而言,知识课程已从教育产品蜕变为心理维稳工具,这不是学习,而是一场求生之旅。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知识付费市场的数据似乎依然光鲜。

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市场规模达1126.5亿元,用户规模突破5.3亿,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808.8亿元,用户增至6.4亿。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但繁荣背后,一场信任危机早已蔓延。

“买了课,却被晾在一边”。

2025年7月,一位消费者投诉:1月购买知识星球上标榜“全年更新”的“知识实战”课程,但近一个月内容完全停更。

申请退款时,平台与创作者相互推诿,99元学费石沉大海。

类似的情况在抖音平台同样上演。

用户误购课程后,即便未激活使用,也因商家“下单即验券”的霸王条款被拒绝退款。

2025年初,“清华博士”李一舟的AI课程创下销售额5000万的神话,但很快因内容掺水、资质存疑被央视点名,课程全线下架。

此类事件密集爆发,用户逐渐清醒:所谓“0基础月入过万”的承诺,不过是利用焦虑编织的营销陷阱。

从免费引流课到3980元正课,话术步步紧逼,“别人都拿稿费了,你还在犹豫?”质疑者直接被踢出群聊。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行业早期依赖的罗辑思维、得到APP等巨头遭遇瓶颈。

用户不再为“认知升级”的模糊概念买单,复购率持续走低。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曾以精英人设收割市场的头部IP,逐渐被平民创作者取代,但后者又陷入同质化竞争,难以建立长期吸引力。

其实知识付费并未消失,而是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进化。

其核心矛盾在于用户需求已发生根本性转移。

2016年,用户购买《李翔商业内参》是为彰显“精英身份”,多数人连课程都未听完。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如今,35岁以上人群成为消费主力,他们要的不再是泛泛而谈的“商业思维”,而是“如何用AI工具提效”“县域电商实操指南”等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行业初期利用知识焦虑收割用户的模式难以为继。

用户更看重“结果交付”,例如“60天电商运营实战营”“3个月数字游民转型计划”。

一位职业教育用户愤懑道:“机构诱导我贷款付3万学费,承诺考不过退费,结果退钱时竟要扣20%违约金!”

这种对确定性的渴求,倒逼创作者必须提供可验证的价值。

供给端也在残酷洗牌中调整姿态。

平民IP的崛起打破了精英垄断,百度、今日头条的付费专栏技术让“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参与分发。

但低门槛也导致内容泛滥,抄袭横行。

抖音上任何创新打法“两周内必被复制,随后陷入价格战直至全行业报废”。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为求生存,知识产品形态正从“单向输出”转向“陪伴式服务”。

AI学习助手规划路径、虚拟导师实时答疑、社群众包实战逐渐成为标配。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当“卖课”模式走入死胡同,知识付费并非完全死亡,或许下面这三种方式还有一线生机。

一是选择垂直度够高的课程方向。通用类课程吸引力锐减,深耕细分领域成为出路。

例如“新中产家庭理财方案”“跨境电商合规指南”,聚焦最小可行市场。

医疗领域用户不再接受泛泛的健康知识,而是要求“糖尿病膳食管理30天计划”等可落地的服务。

二是订阅制与社交化绑定用户。买断制课程复购率低的弊端,正被订阅制缓解。

百度付费专栏推出“连续包月”模式,将用户与创作者的连接定义为“1个月~1年的陪伴关系”。

同时,“宝妈创业圈”“Web3开发者社区”等圈层社群兴起,身份认同感成为付费社群的溢价点,学习不再是孤独的旅程,而是同频者的互助行动。

三是技术赋能与B端融合。AI大幅降低创作门槛,草根专家能用工具一键生成课程、自动剪辑视频。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另一方面,知识付费向企业服务渗透,例如为医院定制“医生IP打造课”、为零售业提供“私域运营SOP系统”。

这种跨界将知识变为可采购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开辟了新增长空间。

知识付费赛道已经黄了?“韭菜”割不动了,还有什么新玩法?

知识付费没有“黄”,它只是卸下了华丽却空洞的外衣。

那些“清华博士”“三天致富”的话术失灵,用户握紧钱包追问“你能解决什么”,行业的本质也终将浮出水面。

知识本身从不稀缺,稀缺的是将知识转化为确定结果的能力。

一位学员在维权帖中写道:“我买的不是课,是走出困境的希望。”

这句话揭示了知识付费的真正未来:它不是镰刀与韭菜的战场,而是服务者与行动者的契约。

课程是工具、IP是入口、平台是生态连接器,那些扎根产业、交付价值的玩家,终将在风暴后扎根生长。#头条深一度#

—END—

参考资料

1. 艾媒咨询:《2023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报告》

2. 黑猫投诉:《知识星球-深圳市大成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虚假知识付费,长期不更新知识也不退款》

3. 群响俱乐部:《知识付费赛道,彻底黄了》

4. 小鹅通:《2025年知识付费行业趋势:从知识传播到解决方案交付》

5. 黑猫投诉:《河南海豚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6. 产品经理导航网:《「知识付费」赛道为何频频出事?》

7. 新浪财经:《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达6.4亿人 市场规模2808.8亿元》

8. 澎湃新闻:《天天315丨揭秘知识付费乱象:营销套路环环相扣、诱导学生贷款分期:

9. 新快报:《全民皆“师”!5.3亿人在为知识付费》

(小可 老A)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