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湖南省新晋的4位大国工匠,都有什么绝活

AI科技 2025年09月26日 19:50 0 admin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郭东妮(女)、邓元山、龙卫国、柳祥国,于9月中旬正式成为大国工匠。这是我国对技能人才授予的最高荣誉。

新晋的4位大国工匠,刷新了湖南大国工匠年龄“下限”——最年轻的仅30岁;扩大了湖南大国工匠技能覆盖面——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数控车床工、钳工、电解工,均为我省首次“上榜”。

在全省万千技能人才中,他们何以脱颖而出?

她,研发的检测系统误检率低于0.1%

郭东妮就是30岁的大国工匠,她入职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仅5年。

过去5年中,她创新提出面向铸造过程的视觉感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全国数字化铸造装备升级。

由郭东妮带头的科研团队连续在国家几项重点攻关项目中有效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成功研发出水泥搬运机器人,结束该传统工种工人罹患“尘肺病”痛苦。

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匹瑕疵检测系统——“ZTVT胎基无纺布自学习视觉系统”,用人工智能解放了工人双眼。目前,这一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智能验布设备系统,误检率低于0.1%,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他,将航空发动机精密件加工做到极致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特级技能师邓元山,在一线工作37年,将航空发动机精密件加工做到极致。

“他能熟练操作近30台各类精密高端数控机床,并掌握了7种国际主流数控系统的操作和编程方法。”同事们说,对邓元山的本领“十万个”服气。

在某国家重点型号装备研制过程中,邓元山紧盯前沿技术,大胆调整工艺,先后攻克关键零件加工难题30项,完成500多个新编程序的首件加工调试和工艺改进,及时满足了装备需求。

在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邓元山数控深孔加工法”是工人必学技能。这项创新工艺方法,可用于各类航空发动机机匣30倍径以上深孔的加工,攻克困扰行业十年之久的加工技术难题。

2013年以来,邓元山累计负责800多道数控加工工序提效工作,平均提效30%,节约成本500多万元。他带领团队成功建设国内首条航空发动机机匣数字化智能产线,使铝镁机匣加工效率提升3倍,加工合格率100%,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他,让40余款“新品”“首台”乖乖听话

大型吊装设备是国家大型核电、风电、桥梁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过去,我国大型吊装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常常遭遇“坐地起价”。因此,自主研发大型吊装设备是中国起重机重要方向。来自中联重科的“80后”龙卫国,在中国起重机从“跟跑”到“并跑”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他攻克20多项技术难题、优化改革40多项技术流程,成功调试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调试流程,开启我国全地面起重机从常规产品向超大吨位产品转变。从此,业内同行都由衷称他“大师”。

在调试首台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时,超大吨位超长风电臂工况伸缩是一个“无解决先例”的必解难题。“超长风电臂本身重达几十吨,随着吊臂伸缩,风电臂的角度、幅度、超起的拉力等因素也会变化,造成吊臂挠度增大,影响吊臂的正常伸缩。”龙卫国说,保障吊臂稳定,必须解决伸缩动态变化影响,仅伸缩电流的匹配一项,他就进行了400多次实验。

从业至今,龙卫国先后调试过40余款“新品”“首台”,爬上爬下转台近千次,触摸、调整过上万个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8%以上。

他,是最用心的炼锌人

锌是我国航空航天、电力、汽车、家电、建筑等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在五矿集团,柳祥国凭着高超炼锌技术和持续创新,一路从农民工“升级”为集团首席技师,并于2022年成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

他总结提炼出一套新的锌电解先进操作法,打破几十年的旧工艺,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6000万元;为了解决阴阳两极导电不均问题,他探索出“八系列阴阳两极吻合式搭接法”,可节约阴阳两极板28%以上;为解决阴阳极板使用寿命短问题,他开创“导电片螺丝移位增加阴阳极导电搭接面法”,年创经济效益7600万元……

一线从业33年,柳祥国坚持精进个人技能同时,先后将4个“后进班组”培养成为企业“明星班组”,通过“传帮带”,为锌冶炼质量和技术的各道“关口”培育数十名技能人才。

来源:华声在线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