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颐养长安||社会保险制度的双重挑战:人工智能与老龄化加剧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6日 19:47 2 aa
颐养长安||社会保险制度的双重挑战:人工智能与老龄化加剧

开栏语

当全球每3个人中就有1人将在60岁后迎接新的人生阶段,当“如何优雅地老去”成为跨越代际的时代命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听见专业的声音、温暖的洞察与创新的实践。

即日起,《华商报·颐养周刊》“颐养长安”正式启程,将在每周日与您不见不散。

这里荟聚养老领域权威专家、资深学者、政策研究者、科技创作者,他们将以专业为舟、以文字为桥,用扎实深厚的学养拆解政策密码,让政策解读化为生活指南;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探究发展趋势,让养老服务更懂普通人的喜乐哀愁。他们还将化身老友,用文字直面衰老,共寻从容抵达生命彼岸的智慧;把专业融入柴米油盐,在实践中照见每一个老去生命的尊严。

这里是对颐养天年的热爱和牵挂,更有对老于斯的未来养老的期待。这里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缕微光、一扇窗口,让专业智慧与百姓心声同频碰撞,书写银发社会的长安答卷!


第二十期:社会保险制度的双重挑战:人工智能与老龄化加剧

颐养长安||社会保险制度的双重挑战:人工智能与老龄化加剧

庞兆丰

(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庞兆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人工智能推动生产方式智能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冲击了传统社会保险制度的适用基础;老龄化则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需求激增,基金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22%,社会保障需求空前增长。面对这一复杂局面,社会保险制度需通过系统性改革,适应新业态与老龄化需求,确保其作为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一、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1、智能化生产冲击制度基础

智能化改变了就业结构和工作方式,使以稳定劳动关系为前提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渐失效。人工智能推动生产进入智能化阶段,构建了“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产品—智能数据”的新模式。数据、算法和算力成为新生产要素,平台经济、虚拟工厂等新业态弱化传统企业边界。劳动日益依附于数据与资本,传统劳动关系被重塑。2025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超2.4亿,占劳动力市场的显著比例,但社会保险参保率不足40%,大量新业态劳动者游离于保障体系外。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冲击稳定劳动关系,导致制度基础弱化。

2、老龄化加剧保障需求与基金压力

老龄化深刻改变劳动力市场和保障需求结构。劳动力供给减少,缴费人口和基数下降,而养老、医疗和长期护理需求激增,社保基金支出持续攀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2019—2050》,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余将在2035年完全耗尽。特别是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差距明显,制度公平性受到挑战。高龄劳动者因技能老化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传统社保制度难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基金缺口风险不断加大。

3、风险结构变化与制度不适应性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技术进步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可能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影响。劳动者可能被挤出原有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出现个人收入减少和中断的情况;企业通过社会化生产和增加智能密集型资本的投入获得高额的利润,但由于员工数量的减少而降低了社会保险支出,承担了更少的社会保险责任;政府面临税收流失和社会保险融资来源萎缩的风险,税收下降的同时还需要解决社会就业与维持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变革路径

1、重构劳动关系认定,覆盖新业态与老龄群体

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经济重塑劳动关系,传统以固定劳动合同为核心的认定标准难以适应灵活就业和零工经济,老龄化则加剧高龄劳动者的保障缺口。应在立法层面优化劳动关系认定,明确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借鉴2021年《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修订《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将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纳入工伤和失业保险范围。针对老龄化,可探索“半劳动关系”模式,允许高龄劳动者以较低缴费比例参与养老保险,降低参保门槛。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实时监控平台企业用工数据,确保新业态劳动者和高龄劳动者权益。

2、增强制度灵活性,平衡多元保障需求

人工智能导致就业“极化”,高技能劳动者居核心,中低技能者被边缘化。传统社保以稳定就业为前提,难以覆盖零工经济和老龄人口的多样化需求。应推动平台企业与新业态劳动者签订标准化合同,明确缴费责任。设计灵活缴费模式,如按订单即时缴费、点状累计缴费或按年补缴,借鉴部分地区“按单参保”试点,确保参保连续性。扩展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面,增设职业再培训补贴和过渡性养老保障,缓解老龄劳动者因技术迭代导致的就业风险。

3、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人工智能不仅是挑战,也是制度升级的动力。可利用大数据和算法优化基金管理,构建收支动态预测模型,精准评估老龄化与就业变化对基金的影响。例如,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数据,提前预警失业风险集中区域,动态调整支出规模。建立全国统一社保信息平台,实现就业和参保数据对接,提升透明度和公众信任。

开发智能监管机制,监控平台企业缴费行为,防范逃避责任。针对老龄人口,推出智能参保服务,如语音助手指导,降低参保难度。利用数据分析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精准匹配医疗和护理资源。

三、结语

人工智能与老龄化的双重挑战使社会保险制度面临覆盖不足、基金压力和治理滞后的困境。未来需通过重构劳动关系、增强制度灵活性、拓宽融资渠道和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治理,推动制度向包容、可持续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型。这些改革将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和老龄人口权益,为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支撑。结合中国国情和全球前沿经验,社会保险制度需在风险分散与技术赋能间找到平衡,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