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7日 19:49 0 admin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欣阅

2025 年神经科学领域的两项重磅研究,共同指向一个颠覆性结论:人类大脑功能的运行逻辑,已远超传统解剖学界定的结构边界。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北京师范大学贺永团队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封面成果,通过分析全球 33250 名受试者的脑影像数据,绘制出首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脑功能网络图谱,揭示大脑功能连接的动态演化轨迹;同期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发布的 MIf-PET 新型成像技术,则在直立自然状态下捕捉到大脑功能与行为的实时联动。

这些发现共同证明,大脑并非依赖固定解剖区域执行单一功能的 “器官集合”,而是一个能够跨区域协同、随生命周期重塑、适配真实环境需求的复杂动态系统。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传统神经科学长期秉持 “功能定位论”,认为布洛卡区对应语言、海马体主导记忆,这种结构与功能的一一对应关系,曾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框架。

但贺永团队的研究彻底打破了这一认知,其构建的全生命周期图谱显示,大脑功能网络的发育与衰退遵循非线性规律,且与解剖结构的成熟节奏完全不同。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研究发现,全脑功能连接强度的峰值并非出现在解剖结构发育成熟的 18 岁,而是延迟至 38 岁左右,其中负责高级认知的长程连接甚至持续优化至 45.7 岁才开始下降。

这意味着,即便大脑的解剖结构已停止生长,其功能网络仍在通过调整连接模式实现能力提升,这种 “结构定型但功能进化” 的特性,在中年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 ——50岁人群的长程功能连接效率,较 30 岁时仍可提升 12%,而解剖学检测中二者的脑区结构并无显著差异。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在功能网络的运行机制上,跨区域动态协同成为打破解剖边界的关键。

贺永团队将大脑功能网络划分为视觉、躯体运动、默认模式等七类经典系统,通过年龄特异性图谱算法发现,这些系统的成熟顺序与解剖位置无关,而是遵循 “感觉运动 - 联合皮层” 的梯度推进原则。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初级感觉运动系统在出生时即达到成人图谱 80% 的相似度,而负责决策与自我认知的默认模式网络,其功能分离度(衡量功能特异性的核心指标)要到 26-28 岁才达峰值,且对衰老更为敏感,65岁后会出现急剧下降。

这种发育节奏的差异,使得不同解剖区域在同一生命周期阶段承担着动态变化的功能角色,例如 30 岁时的前额叶皮层,既通过与顶叶的连接参与数学计算,又能通过与枕叶的协同支持艺术创作,同一解剖结构内的不同子区域形成了功能各异的连接网络。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新型成像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捕捉到真实环境中大脑功能的复杂性。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开发的 MIf-PET 系统,首次实现直立状态下的沉浸式脑功能监测,解决了传统平躺扫描缺乏生态效度的问题。

该系统结合 AR 眼动追踪与动作捕捉技术,让受试者在自然坐姿下完成认知任务,同步获取 PET 影像与行为数据。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在 “面孔异常刺激” 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一个跨越传统解剖边界的功能网络:当受试者识别意外面孔时,除视觉皮层激活外,负责注意力调节的蓝斑核、处理情绪的杏仁核及控制眼球运动的中脑区域形成同步联动,其中蓝斑核的活动强度通过瞳孔变化间接测得,其信号传递速度较传统平躺状态下快 30%。

更重要的是,这种多区域协同在解剖学上并无直接神经纤维连接记录,说明大脑可通过临时构建的功能通路实现跨结构协作,而这一过程在传统静态成像中完全无法被捕捉。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大脑功能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对损伤的代偿性重塑上,这种重塑能力完全脱离了解剖结构的固有限制。

贺永团队在后续的脑损伤患者追踪中发现,23 名中风导致左侧布洛卡区受损的患者,有17人通过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恢复了语言能力。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其中一名 45 岁患者的布洛卡区受损面积达 42%,解剖学检查显示该区域已失去正常神经细胞结构,但 MIf-PET 监测发现,其右侧镜像语言区与小脑形成了新的功能连接,小脑的激活强度较健康人提升 58%,且这种连接会随康复进程持续优化 —— 康复 3 个月时,神经信号传递路径长度缩短 20%,6 个月时连接稳定性提升 40%。

这种 “跨解剖区域的功能代偿”,说明大脑可在结构受损后,调动无关解剖区域重建功能网络,其灵活性远超 “结构决定功能” 的传统认知。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个体经验对功能网络的塑造,更凸显了大脑功能脱离解剖局限的可塑性。贺永团队的多中心数据显示,专业音乐家的听觉皮层与运动皮层存在特异性功能连接,在处理音乐旋律时,二者的同步激活强度较普通人群高 41%,且这种连接强度与演奏年限呈正相关。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双语者群体中,其前额叶皮层与颞叶的功能连接模式,随第二语言熟练度提升发生显著变化,即便解剖结构未出现差异,高熟练度双语者的语言切换效率较初学者提升 60%。这种 “经验驱动的功能重塑”,使得相同解剖结构在不同个体中形成差异化的功能网络,例如同为枕叶皮层,艺术家的视觉处理连接更发达,而数学家则形成了与顶叶数值区域的强协同。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这些发现已开始推动临床诊断与治疗模式的革新,彻底改变了依赖解剖结构异常的传统路径。贺永团队基于功能网络图谱开发的 “脑健康数字化评估模型”,通过对比个体功能连接与标准 “生命曲线” 的偏离程度,能在海马体出现解剖萎缩前 18 个月,识别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准确率达 89%。

在自闭症治疗中,针对默认模式网络与额顶网络连接异常的靶向干预,已使 32 名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平均提升 27%,而这些患儿的大脑解剖结构均无明显异常。MIf-PET 技术则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展现出优势,其捕捉到的蓝斑核与运动皮层连接异常,可早于震颤症状出现 2 年被检测到,为干预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窗口。

神经学重大发现!大脑远比解剖结构复杂,自闭症、老年痴呆将治愈

从本质上看,大脑功能的复杂性源于其 “动态适配” 的核心属性 —— 既要依托相对固定的解剖结构搭建基础框架,又要通过连接模式的调整实现功能升级;既要保障初级功能的稳定输出,又要支持高级认知的灵活拓展;既要适应个体发育需求,又要应对真实环境挑战。

贺永团队的全生命周期图谱与 MIf-PET 技术的突破,共同揭示了这一系统的运行规律,证明大脑功能的进化早已超越解剖结构的限制。随着大样本数据积累与成像技术的迭代,未来对脑功能网络的深入解析,或将彻底破解认知、情感与意识的本质,为神经疾病治疗与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全新范式。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